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口语化、标签式修饰词,使新闻越写越像“拉家常”

[复制链接]
路接青云 发表于 2015-11-6 17: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口语化、标签式修饰词,使新闻越写越像“拉家常”
/ ~. |2 W$ z, @6 [0 F0 C" j" d9 m6 y1 Y# ~: {5 A! g9 A
作者:薛国林 吴一帆
, G" g3 S( A0 J" {+ y& s9 C, j6 n' P6 c7 ~. O5 e+ {
2015年10月31日发布
" f! {: _/ C, ]0 G. z! a 8 ~3 B6 x" b8 u: [) ~9 d' q
修饰性词汇即是在句子中起到“整理、装饰、修改润饰,使文字生动”作用的词汇,形容词、副词等具有上述功能的词语、短语均属于这一范畴。新闻报道为避免主观性,应慎用修饰性词汇,多用中性词汇描述。
3 |: k' b* n, C$ e3 \( i / Y1 \" P$ H" p7 ?; ^3 l
“快餐式”的信息传播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新闻报道语言在这种“冲击、融合”中也发生一系列“异变”,其中修饰性词汇滥用的现象日益明显:有的用方言、流行词代替书面语,口语化的表述让人看不懂;也有的用修饰性词汇给新闻事件和人物加“标签”,放大或缩小某方面特质,影响受众的独立判断;还有一些修饰性词汇的使用不区分语境,导致记者的报道立场出错。
& ], X% g4 ?: I" c2 K( B 8 L7 E: K% S J$ e
随意的口语化修饰意思难理解
0 y: \: b4 N, P ~( c) M/ @+ I& h! j3 ~( \# M( w7 }% H
网络上,人们聊天、发布消息多是根据平时的说话习惯来组织语言,所以词汇的使用就十分口语化,随意添加修饰语或任意简化缩略语都是“时尚”的表现。当自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语言习惯时,这些网络新词就会逐渐延伸到传统媒体中,随意的口语,看不懂的“火星语”,都在不经意间侵蚀新闻报道。
8 T! i! R# @/ Z9 d" [ & ~. s, b1 P5 n& G3 m) V6 j1 }9 B
媒体融合时代,信息的传播越来越依赖网络,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为及时获得“爆料”,也更多地把“新闻阵地”转向网络,而网络上随意性、口语化的表达便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思维,久而久之,记者们也习惯了这些“时髦”的表达方式,新闻越写越像“拉家常”。
. s: C5 d5 u) F7 s4 R7 q8 m3 V' P5 V4 E8 E( N
那些露骨、搞笑意味浓厚的“口语”在网络和日常对话中往往是点睛之笔,但若直接将其运用到传统新闻报道中,不但会让那些不怎么了解“流行口语”的读者看不懂,也会“引导”人们在书面语中使用这些不规范的词汇表达,而破坏了正确的语言习惯。
! o2 h" w- m7 D% V# w8 Y# u' [8 k: ]( h) z" h$ f/ s4 N3 w7 ?6 Q
不同于网络新媒体的快餐式消息,传统媒体是要为读者提供稳定、全面、深度、更有价值的新闻报道。若是用贴吧、博客那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方式写新闻,口语词汇满篇飞,那些不熟练地方方言和网络语言的读者自然不会花钱买报纸,而从网上熟练获得信息的记者更不会看记者的新闻报道,这就使纸媒在无形中丧失了读者,降低了其与网络新媒体的竞争力。
4 }( F- O7 I& A2 X; r; L: x/ P & b( h0 g6 S4 G$ Y1 C
“标签式”修饰方法难客观
0 f6 ^5 Z0 I, f2 ?9 s 3 Y o0 C% z1 |* w q: V
“文艺青年”、“土豪”、“90后”……当人们习惯用标签定义生活时,新闻中的修饰性词汇也逐渐被各种“标签”占领。用“一类人”来形容“一个人”,戴着道德审判的“眼镜”来给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加“标签”,这样真的好吗?
2 u2 w. d {/ t( O* C) y" {$ a! m/ l. A
例如:某报2014年8月1日A6版
: i6 e+ ~ o" j5 k3 K * T2 r( w1 r# @+ b: y
(引题)地铁五号线踩踏事件一审开庭并当庭宣判
6 V+ s' i' I8 R% c 6 R) j! Y$ I( Q6 N
(标题)两“90后”被判刑均初中文化程度
7 I3 j2 }0 z& f l; o4 h 9 x3 v$ h! C* Z
今日上午9时30分,曾在地铁五号线喷洒催泪喷雾剂而造成踩踏事件的两名“90后”青年,分别因涉嫌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窝藏罪在荔湾区法院一审开庭审理。
: n- k* d' f# s7 Q* h * E2 Q. k" J7 Q
这篇报道将“90后”和“初中文化程度”两个标签式的修饰性词汇放在标题,而对判刑结果等重要信息没有提及,这样的处理方法在三个方面存在争议。
8 Y! l/ l6 O0 U7 }; e( _/ u e/ q + q: ~+ u) C. B2 K: b
第一,这样有意“标签化”的描述对新闻当事人而言是不公平的。虽然他们做了危害社会的不良事件,但新闻记者仍应冷静处理,不该把主观情绪夹杂其中。而这篇报道中记者给当事人贴上“90后”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标签,显然是把他们的某方面特征放大化,拿年龄、学历这些与案件没有直接联系的个人特质做文章,把他们归入某一类人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主观思维多少带有记者的个人偏见。
# l* P$ ~$ [1 j/ Q! O7 E0 o% j ) Z( v) X8 D- l% k
第二,文章标题就将两个标签抛出,不但浪费了标题“黄金地段”应载有的信息价值,还会在阅读之前就给读者植入“90后”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观念,以带有歧视性的引导,让读者戴着“有色眼镜”去看文章中的人和事,这就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事件及人物的独立判断。
5 V6 a, m7 {" h/ E9 g; Y" X, f3 \$ `) v" V
第三,这样的“标签化”,对于“标签”中所包含的其他人更是不公平的。报道中将“90后”和“判刑”、“初中文化程度”这样的词汇组合在一起,或多或少会让读者联想这其中的关系,给人一种“90后”是“无知的”、“年轻莽撞”的印象,这就在无形中“中伤”了广大与此事件无关的“90后”人群,让他们也背上了“坏印象”。
6 Z+ N; M4 p6 E" H. P ! i" c* L% _, A: y$ \% {
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作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标签化思想日积月累地形成,记者也就潜移默化地将其运用到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原本中性的修饰词汇被各种“标签”所取代,一叶障目的简单逻辑却容易让读者陷入思维误区,导致其丧失对新闻事件及人物的独立判断。
& Z* ^5 _* M7 I0 u" \ H) b2 k2 r( U) C8 W, w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0粉丝

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