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梅列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近年来,梅列区紧紧围绕“优三壮二精一”的工作大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一、实践与探索
(一)转变观念,创设服务农村实用人才良好环境。
一是打破传统观念。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中,梅列区突破传统观念,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对人才认定范围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在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营销、运输、农机、建筑等行业有技术专长的人才以及农村经纪人、农村致富带头人、民间技术服务业绩突出的人才等。二是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创办民营科技实体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用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优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等。三是提供服务保障。近年来,我区各级各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实用人才办好事、办实事。区农业、人事、科技等部门开通“服务热线”,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区人事局为农民评职称开设“绿色通道”,简化申报手续,免收各种材料费等;各级农业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并在费用上给予优惠,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拓宽渠道,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
1、加强科普培训。以青年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一是“农函大”培训。从1991到2004年共13届“农函大”教育中,梅列区参加人数逐年上升,至今已有967人参加。各乡镇、村依托村党校、文技校,每年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达3-5期,全区每年参加人数在近5000人次。二是专题讲座。发挥城郊乡镇、村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市农业、科技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和科研院所专家到乡镇、村开设讲座。
2、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方式,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到各村农业基地进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农户的科学种养水平。区农业局在梅列市场和列西市场的农资供应点设立2个农业咨询服务窗口,每周三、周日派出技术专家开展就诊服务,现场解答疑难问题;实行技术干部与农户结对子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
3、组织观摩学习。各乡镇结合各村经济条件和种养实际,积极组织各种参观学习和观摩活动。徐碧乡的洋山村、后洋村、廖源村组织果农到陈大镇渔溪等村参观学习柑桔综合管理技术,到长溪村学习沼气综合利用。洋溪乡的新街村、连茂村、岩兜村、饱饭坑村及陈大镇的渔溪村、台溪村等村组织到三元、永安、沙县等区参观学习柑橘、桃树的栽培技术,促进果农科学种果整体水平的提高。
4、推广电化教育。为了适应电教和网络教育发展的要求,区委组织部拓宽了党员电化教育的外延,积极开展“党员电教服务三农”的实践活动,在党员电教VCD片库专门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片库”,下发了“农村实用技术VCD目录”,对农户需要的内容随时刻制,共有156位农户征订了各类实用技术电教片。2004年来,各乡镇、村累计已播放电教片82场次,收看达2800多人次。区农业局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梅列农业网”,及时提供农业政策法规、病虫害通报、市场行情和符合本地实际的新技术信息等,设立了咨询信箱和联系电话,方便了农户的学习与查询。
(三)激活载体,注重发挥农村实用人才作用。
1、树典型,发挥辐射作用。近年来,梅列区结合开展了创评农村党员经营示范户活动,加大了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出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典型。在全区3个乡镇共树立了47户种殖、养殖、加工、流通等经营类型的经营示范户典型。
2、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领衔创业或开展科技承包,先后同华南农大、福建农大等高校合作,引进、推广了38个新优特农作物品种,在洋溪乡、陈大镇建设了一批生态果园、珍稀食用菌、无公害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区共有7个农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标志使用权,3个重点项目被列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
3、办协会,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开展“村会协作”,推动农村能人牵头兴办种植、养殖、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区正式签订村会协作对子5对,场会协作有1个,共有48名有农业技术职称的农户参与了协作活动,协作内容上涵盖了农作物栽培、果树种植、林木丰产、农产品加工等。
4、结对子,发挥帮扶作用。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双带双创”、妇女“双学双比”、培育农村青年“四个带头人”等专题活动,组织实用人才开展结对帮扶。全区共有600名农村种养大户或党员参加该项活动,有103户的贫困户得到帮带。
二、问题与不足
几年来,梅列区在加快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初步培养出一批“土生土长”的科技人才,为乡村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科技含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来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管理服务过于宏观。实用人才分布面广,加上普通农民多,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给人才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虽然在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网络、分类、动态”管理等形式,但也只是停留在宏观上的引导,提要求多,服务相对少,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
2、人才培育上力度不大。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实用人才大多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不高,绝大多数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水平。虽然在实用人才的培育上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但就整体情况看,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实用人才从事专业杂乱,培训专业的设置难以适应实用人才培训的需要,致使对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举步维艰,只能停留在对种植、养殖等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而对企业经营、农村经纪人、信息技术等方面培训力度仍不够大。
3、人才作用发挥有待加强。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老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上存在小农经济的想法,影响着实用人才整体作用的发挥,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而在帮扶中也只是局限在“亲帮亲”上,真正起作用的实用人才还只是占少数,以致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三、建议与思考
1、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在管理。必须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县(市、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县(市、区)委组织部门牵头,人事、农业、科协、教育等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党委、村党支部具体抓落实的管理模式,形成工作合力。同时,加强制度管理,由市统一出台农村实用人才选拔的规定,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2、完善培育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培养实用人才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以提高实用人才整体素质为主的服务上,将实用人才的培育纳入农村党员干部整体培训规划之中,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党校、村文技校、电教网络等阵地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实用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另一方面,要立足实际,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实用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实用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
3、完善扶助机制,创设良好环境。一是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为实用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技术上支持。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专家与实用人才结对活动,既及时帮助实用人才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又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支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城信社等金融部门的支持,使农业小额贷款向实用人才倾斜,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建议设立实用人才发展基金、成立实用人才互助会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进行互帮互助,逐步形成规模。
4、完善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待遇。一是评选优秀人才。将实用人才的评选工作纳入整个农村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在荣誉上激励。通过开展“十佳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实用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实用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实用人才的影响力,增强荣誉感。二是建立职称制度。将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纳入全区人才选拔工作之中,待遇上激励。通过人事、农业、科技部门的共同努力,建立实用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实用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使有一定技术专长并发挥作用的“土专家”、“田秀才”落实相应的待遇,增强责任感。三是深化“双培”活动。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实用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加强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同时,鼓励党员带头学技术、学本领,逐步成长为农村实用人才。
课 题 指导:江 鸣
课题组成员:邓发禧 朱学奎
执 笔:朱学奎
(责任编辑:陈 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