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突破 实现新发展

[复制链接]
aiouliyang 发表于 2015-10-13 16: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适应新常态 谋求新突破 实现新发展
新常态是一个具有历史穿透力的战略概念,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各个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常态,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依靠资源要素大投入大消耗为主要方式的增长路径已经难以为继,土地财政时代已经结束,城市快速扩张阶段已经告一段落。在新常态下,城乡规划工作必须要全面回顾来路,深入分析现状,认真谋划未来,充分遵循城乡规划建设客观规律,研究新常态,探索新思路,谋划新发展,走有特色的符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
在充分肯定城镇化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城区范围迅速扩张的同时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不相协调、建成区三率不高和各片区不断扩张的矛盾十分突出、项目用地矛盾与土地低效利用并存等问题的存在,传统城镇化模式已经严重制约了全市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们必须充分把握新型城镇化和长江经济该建设的新时期国家战略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一条突显城市主体功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常态下明确新定位
面对城市规模小、城市转型压力大、同质化竞争大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只有坚定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深入挖掘独特的区位优势、岸线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以强大的产业、精致的尺度、宜人的空间、浓郁的文化打造皖江地区独具魅力的生态宜业宜居城市。
要立足于区域中心城市定位,用长远眼光谋划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加快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要坚持集聚节约发展,科学规划城镇布局和城市发展空间,在市域层面上,要加强城镇结构体系研究;在中心城市层面,要坚持组团式布局、紧凑型发展,营造疏朗有度的城市空间,打造“山水城市”。要坚持“生态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山水铜都、绿色家园”的城市定位,深入挖掘江、河、湖资源,适度拓展城市水域面积,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湖链城市”,让生态绿地和水系成为城市的主角和灵魂;要重视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弘扬,着力打造以长江文化、铜文化、大通文化为代表的多文化糅合的历史记忆;要加快优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实现公共资源共享。
新常态下探寻新出路
要将铜陵放在全省、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大局中来定位,放在全国的大势中来考量。要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大开发和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契机,大力实施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港城一体的“三位一体”战略,打开铜陵城市发展空间。要以区划调整为契机,以合铜工业走廊为基础,探索“合铜一体”,加快融入省会都市圈。在城市发展定位上,要将铜陵打造成沿江开发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城市、产业特色显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省会都市圈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要不断加强全市交通规划编制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强与发展热点地区的通道建设,真正意义上迈入“高铁时代”,拉近与长三角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切实融入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经济圈。要继续大力推进沿江岸线综合整治,加快港口建设和产业集聚,开展港区集散规划研究,构建公、铁、水、空联运的综合运输优势。
新常态下改革新举措
要践行“多规合一”,重塑规划新体系。将经济发展、国土、城乡规划、生态保护融为一体,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格局,实现一个地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
要践行“城市更新”,构建发展新模式。城市更新是国际上成熟都市的一种城市发展方向和运作,目的是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强调依托城市现有的山水脉络,避免城市在发展中大拆大建,以开发、改善、保护的方式,盘活用足主体功能最大化,实现城市资源均衡供给,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要围绕控规核心,实现规划全覆盖。不断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市县区联动管理机制落实,落实规划编制、管理、执法“三个全覆盖”。加快构建信息沟通平台,多部门畅通信息,多维度拓展公众参与,使城乡规划更加以人为本。
要敢于改革创新,开创规划新局面。坚持“以统为主、市级统筹、简政放权”的调整方向,对现行规划管理机制体制进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市级规划部门要“抓两头,简中间”,加强对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统筹研究、规范性指导性文件制定和规划监督管理,做好对用地选址、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规划统筹管理;县区要负责按照规划审查审批流程和要点,开展具体业务工作,并做好规划批后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城乡规划统筹力度,打造集约型规划管理新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