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就领导干部怎么搞好班子团结,怎样为维护班子团结做出应有的贡献,谈几点想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工作如何,固然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这个班子是不是坚强有力,是不是团结。在座的同志,或大或小都是个领导,平常都生活在某一个班子里,都能亲身感觉到班子是不是团结。班子是否团结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家平时都有体会,也都有思考,我想讲讲“五个怎么办”,和大家交流一下思想。
. P! h# [; Y& a* \2 X% ?: X
' [: {! s* E; M3 k% x Q! g第一,如果遇到我们认为水平比自己低、能力比自己差的领导或同事怎么办) }* S+ a4 K, T8 F, ~- t8 u- H( v
) W8 Q& {" T6 \我们生活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班子里,各种人都有。有的人经常心里暗暗评判自己的领导,评判周围同事,不过有的时候不说出来而已,不好意思说出来而已。这个领导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行啊,没能力、没水平,等等。尤其发现有的人在某一方面同自己的长处相比存在明显反差,例如,自己学历比较高,自己专业比较强,而这又恰恰是对方的弱项时,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强烈。( z1 H( v+ {$ B( p; C: m
: X+ @8 X9 Q# L3 b5 {% E Y这个题目不是我出的。有一次在工商银行总行机关召开的青年员工座谈会上,一位刚刚毕业进入总行机关的年轻同志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我的领导的水平能力比自己低,我该怎么办?”问题一提出,大家哄堂大笑。大多数人可能都在暗暗批评这个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我的看法是,何止年轻人有时有这种感觉,就拿我们这些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二十多年的同志们来说,有时也可能产生这种想法,对周边的同志和自己的领导,有时会有这种感觉。
) a3 @: ?9 z' ^0 U
* u+ q# ?/ }9 a8 n$ d有了这样的感觉怎么办?第一就是要冷静地问问自己,这种判断是不是准确?是不是这个同志真的比你差?在思考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的时候,一定不要以己之长比人之短。“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简单地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是很难比出个长短,比出个高低来的,自己的这种判断往往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的。所以,有了这种想法之后,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要冷静地、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实际上,每个同志都有他的长处。再说直白一点,他能干到这个程度,能和你在一个班子里,甚至能成为你的领导,也不是一日之功,必有他的长处所在。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d& }' F; k6 U0 }* J9 ~
' J M- d* _/ B, c即使这个同志确实比你差,水平不行,能力不行,我们也要坚持基本的处事和为人准则,简单地说就是要尊重他人、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出于公心、讲究方法、积极补台。即使别人确实比自已差,比自己弱,但比自己弱的人并不就是不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尊重他人是一个基本的原则,现在不是讲和谐社会吗?和谐社会重要的内容就是要讲伦理道德。大国学家梁漱溟曾言:“伦理社会所贵者,一言以蔽之:尊重对方。”更何况我们是共产党员,是受党多年教育的领导干部。即使别人真的比你差,你也要尊重别人,同时要遵守纪律。班子里是有规矩的,上下之间也是有规矩的,遵守纪律非常重要。同时要出于公心,要讲究方法,有的时候他这个事情可能办得不好,你怎样积极补台?绝对不能搞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记住一句老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一个团队里,看到好的,我们要跟他学,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对的地方我们要改,不去学,不善者而改之。正如《论语》里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就是看到好的,就向他看齐,向他学习;见不贤而内自省,就是看到不好的、不对的,则自省,提醒和对照检查自己。
9 V$ G* S$ Y z5 c
: q3 J5 `. x# x第二,作为班子成员,甚至主要领导,有的时候会遇到你的部下、中层干部或者班子成员,到你面前来议论班子另一成员的不是,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 ], F3 k% n! X# I- U. J
) |! M( Y/ R6 W+ L( J首先就是不要随声附和,尤其是在两种情况下更不能随声附和。一种是这两名同志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张三和李四有矛盾,张三到你面前说李四的不是,你不能随声附和,相反要替李四做一些解释,“不会吧,你是不是误会了,我想他不是这个意思”。另一种情况是你本来对李四就有点看法,或者说你对他的批评、指责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张三到你面前说李四的不是,你也不能随声附和,不能觉得正合你意,一起议论。这种做法不利于班子团结,同时也有损自己的威信,特别是主要领导,更不能这样做。# Z8 b/ [( S, h9 m9 p8 m# g, B
9 j+ g; S0 s: M2 R' G# m, J
道理好讲,但处理起来并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人到你面前反映班子其他成员有什么事情、做得怎么样时,你可能一下子非常生气,就附和了他,表示了自己的态度,甚至话讲得很重,这是经常碰到的事情。那说了以后怎么处理?一定要设法弥补,要找在张三、李四,最好还有几个人在场的时候,公开把你的意见说一说。当然,一定要注意方法。
7 [+ ]3 p+ s( r
3 n9 M: X# z" ~3 ~ d5 J/ V( g为什么要这么做?就是一定要让张三知道你在李四背后说的话,也可以当着李四的面,甚至当着大家的面说。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这是维护班子团结的一项重要措施和有效方法。切忌张三到你面前说李四,你们两个关着门说得很热闹。过几天,张三推门正好看见你和李四两个人在屋里说得也很热闹。你说张三会怎么想?“这是不是在说我呢?”今天他怀疑说我,明天我怀疑说他,整个班子就搞散了。“一把手”绝不能以为,你对他有意见,我就在你面前说说他迎合你,这样可以调动你的积极性;他和你有意见,我在他面前又说说你的不是,又调动了他的积极性。这是最不正派的做法,也是最愚蠢、最无效的做法。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什么事情都可以坦诚而言,放在脸上;只有小人才经常背后琢磨人,嘀嘀咕咕。
+ j A! z- m, {; d x
9 E g9 K, z8 L0 |0 L所以,班子成员在一起不要互相议论,你的部下、中层干部到你面前议论其他班子成员,你更不能随声附和,要做解释、说服工作,甚至还要批评这些同志,表明你的态度。这不仅是工作方法的问题,更是思想方法的问题。当领导的站在明处,其他人在暗处。我们有时会担心别人议论自己,被议论总不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有这么一个道理:你不议论别人,别人议论你的事情就会少一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严于律已,做到没什么事情别人可以议论。人和人之间要坦诚以待,班子成员走到一起不容易,应当把这个氛围搞好。
' M! y) q5 J% s5 L4 Q5 d; e
# ~% P5 W' R" j3 e第三,作为领导干部,自已发现讲话讲错了,拍板拍错了,甚至失误了,怎么办
& U* N% Q) d/ J) s& i) `5 s: Z! T3 O4 e4 ?0 Q
我们经常说“永不言败,不怕困难,永远把困难两个字甩在身后。但是,“永不言败”不等于“永不言错”。我们有时候有一种误解,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说出一句话,轻易就改,承认错误,肯定影响威信。我们知道,领导干部最忌讳的事就是朝令夕改。做领导的考虑问题要周全,绝对不要干朝令夕改的事情,这不仅影响威信,而且会把一个单位搞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发现自已的错误,小到一句错话,大到一项错误决策,都不能承认,还要一条道走到黑,固执到底。好像过去皇帝金口玉言,说出的话肯定是对的。“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就是说错了不改是真正的错误。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不要以为所有人都不会发现我们做错了。群众是聪明的,同事们都是很聪明的。现在员工学历这么高,都受过高等教育。你一件事情办得对不对,一句话说得错不错,批评一个人批评得有没有道理,大家心中都有基本的判断。你不承认错,未必大家都认为你是对的。“君子之过如日月之蚀”,君子的过错就像日蚀月蚀一样人人都能看到。作为主要领导,一件事情做错了,实际上人皆见之,人人都知道。你改了,人人都仰头看你,就像看日蚀月蚀缺了又盈,反而有威信。( C5 X1 c7 b3 M! v& b7 F/ [$ O9 T
& p+ Q$ b6 y% o3 v& E' ]
所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说错话了,办错事了,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认为错了又改就是朝令夕改,就影响威信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要坦诚,要勇于承认这事我当时不了解,我的说法不对,或者我了解情况不全面,看来某某同志当时的说法是对的,现在咱们想个办法纠正一下,采取措施弥补一下,说法是对的,现在咱们想个办法纠正一下,采取措施弥补一下。必要的时候,该这样表态就要这样表态。当然也有个场合、时机问题,还要看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去把握了。人生是一本书,是永远学不完的,直到眼闭上了,最后一页才合上。当然,不是说领导干部可以上午说的下午就不算,今天说的明天就不算,这看上去倒是挺谦虚,挺容易改正错误,但是会把整个单位搞得无所适从。
( j& P5 \$ s& V: u$ h4 ^
; T: l+ ?8 `) F5 U第四,研究讨论问题的时候,对少数不同意见怎么办+ R9 {& k" I7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