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归根到底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调查研究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本身就是接地气的工作,是贯彻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央八项规定的第一条就是改进调查研究,我们要把改进调查研究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和首要任务来抓,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要坚持问题导向。调查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以问题为导向,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要求。要紧紧围绕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聚焦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等,选准、做深、做透调研课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调研方案,提前做些了解和准备,真正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下去,带着思路、带着答案回来。 要注重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同志指出:“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先入为主、事先定好调调,只看“窗口”“门面”、不看“里屋”“角落”,道听途说、走马观花,遇到的将是“套路”,听到的只会是随声附和,调研结果就难免失真,反而会助长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歪风。我们开展调研,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不避实就虚,不回避矛盾,敢于和善于听真话,了解真实情况,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鼓励引导干部群众如实反映问题和提出不同意见,力求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避免“被调研”,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 要把握方式方法。树立开放式调研理念,打破层级、部门、地域、行业等界限,通过上下结合、横向联合、内外融合,构建大调研格局。保持谦虚谨慎、低调务实的作风,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解剖典型又了解全局;既听干部汇报又听群众意见;既了解成绩经验又发现问题不足,获取丰富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和建设性意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既要运用开座谈会、个别走访、实地考察和蹲点调研等传统方法,又要采用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络调查和模型分析等形式,拓展调研渠道、扩大调研覆盖面,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要深入分析思考。调查和研究是紧密联系的两个环节,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光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通过调查掌握的情况仅仅是原料,不是成品,还需要在系统地分析、研究、提炼上狠下功夫,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调研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要推动成果应用。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成果的转化运用,即服务决策、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衡量调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要落实好短、实、新的文风要求,写出有分量、可读性强的调研报告,内容要具体实在、建议要切实可行。要通过信息报送、成果汇报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搭建调研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必要时还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实现调研成果互通共享,提高知晓度和影响力。要建立健全先调研后决策的调研论证制度,使调查研究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调研成果形成决策后,要通过任务分解、层层落实、奖惩督责,确保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