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从苏东坡的秘书经历谈起

[复制链接]
负薪请醉 发表于 2014-1-22 15: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网络培训班
     古代的文人尤其是知名的文人,有过秘书经历的不在少数。原因在于过去的秘书往往偏重文字工作,非有较深的文字功力不能胜任。苏东坡也是这样。
. o9 ^0 F& }: [  Z% F    苏东坡即苏轼,宋代大文豪,一生成就斐然,遭遇却大起大落,令人感概。他作秘书的时间不算长,大约两年半左右,是在第一次遭到贬斥又重新被起用之后;但地位很高,是以翰林学士知制诰的身份充当皇帝的秘书(其时皇帝年幼,摄政的是皇太后)。当时朝中不设一品官,连丞相也只是二品,而苏东坡已是三品的高官,再进一步就可以拜相了。据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所述,苏东坡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他的办公室在皇宫北门内,与皇太后宫殿相通,每逢单日,他都在办公室里起草诏命,第二天即颁布下发,常常工作到深夜,在两年多里,总共起草了800多道诏命。虽然诏命都由皇太后口授,但他必须用最古雅、最庄重的文字写出来,不仅文辞优美、精当,还要按圣旨的写作要求镶满史例和典故,而苏东坡总是信手拈来,从不翻书,所以,皇太后和死去的神宗皇帝都把他视为“奇才”。皇太后还告诉他:“先帝(神宗)吃饭若中途放下筷子,一定是读你的文章。”可见苏东坡才华出众,绝非虚言。8 k/ w8 l5 E3 X6 P
    但苏东坡最终还是坚决要求离开中央到地方任职去了。原因并不在“领导”,相反,摄政的皇太后非常信任他,不仅扣压了许多苏东坡的政敌攻击他、弹劾他的奏章,还常常给他各种赏赐,大冷的冬天苏东坡在宫中加夜班的时候,皇太后还专门派人送热酒给他。问题出在苏东坡的个性。
/ K9 O. Y! n4 f7 O- Z    观其一生,苏东坡是文人而不是政客,是大诗人、大散文家、大书法家而不是大政治家。尽管和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他也关心国家大事和黎民的疾苦,也有从政的能力,从政期间也有过不朽的政绩如杭州的苏堤,但骨子里却始终讨厌一切的虚伪和欺骗,厌倦政治斗争中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他智能优异、心灵纯洁、态度浪漫、处世磊落,却天生不善于政治的狡辩和算计;他性格豪爽、疾恶如仇又口无遮拦,可以当众嘲弄看不惯的人,留下了祸根自己还毫不察觉。遗憾的是,苏东坡生活的时代却充满着权力斗争和朋党之争,更不幸的是他自己也被卷进了政治的旋涡。作为翰林学士,此时的苏东坡已是朝廷重臣,担负着为小皇帝起草诏命的责任。但起草工作不能违背“上级”的指示,这是当秘书的规矩。有这样一件事:王安石去世后,苏东坡受命起草追封王为“太傅”的诏令。照例,这类文章要对死者歌功颂德,但苏东坡从来就反对王安石的变法,甚至把王安石及其同党斥为“奸佞小人”、“国之巨蠹”。无奈之下,他只好在语言上做文章,用暧昧的恭维达到贬损的目的,让人看不出这是一篇夸大的颂文还是反面的抨击。此外,他还多次上书皇上要求废除王安石当权时制定的变法措施,在他的坚持下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他的直言不讳和大胆言论使他成了政敌的眼中钉。同时,他虽然被归入司马光一派却并不赞同司马光的政见,对同派中看不惯的人和事照样提出批评,甚至当面嘲讽挖苦,叫人下不了台,于是他又遭到了同派中人的忌恨。在敌我两面夹攻之中,他感到了厌倦,感到了无奈,犹如置身蛇窝之中、蛆蝇之所,终于,在他的再三请求下,离开京城到杭州作了太守。+ R- E6 O/ Z+ _! j1 z+ g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有时候思考 发表于 2014-2-2 18:1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最喜欢看这类文章了,结合历史名人的传奇经历谈工作
 
肆线叁格 发表于 2014-2-7 22:2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很喜欢看看历史上名人的事迹!使后人有所深思,受益匪浅
 
砺剑者 发表于 2016-9-18 21: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古代的文人尤其是知名的文人,有过秘书经历的不在少数。原因在于过去的秘书往往偏重文字工作,非有较深的文字功力不能胜任。苏东坡也是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9粉丝

11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