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学而篇第九章 11月25日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3-11-25 17: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今天下午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继续分享《论语问答录》第九章,感谢夕惕若、小小的确幸!、潜龙等网友持续参与交流讨论。现将聊天记录整理如下:
+ |$ y4 |7 V* i/ U0 x
% y- L9 e8 I. w/ F% J! i6 t贾陆英:
0 J, P  d5 q  P9 Z9 k0 }9 k
- }: w+ e' m( b! b6 e! v咱们今天学习讨论《论语》学而篇第九章。+ U/ O. `! t$ X' X* A4 a

4 k1 b  [) P! Y2 u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6 G, D6 n0 X' G( m6 @+ D) M- ~8 c- ~& v3 i( _# `
“慎”:慎重。“终”:指父母丧事。“追”:追念、追祭。“远”:指祖先。
6 H) {; k7 [8 V( A; R0 \
$ \% R( Z2 C" O4 ?# M曾子说:"慎重地办好父母的丧事,真诚而恭敬地祭祀远去的祖先,百姓的道德风尚就会日趋淳厚了。"
4 _  o3 X& m; q" k0 ]) d+ s! [. j& y4 o
问:什么是“慎终追远”?2 ?* w1 |! N5 N* ~
1 w$ B1 w- Z7 b6 _2 e) c8 f
答:慎终是指丧礼,要依礼慎重地办好父母的丧事;追远是指祭礼,要真诚而恭敬地祭祀远去的祖先。. i$ b) f+ Q3 q

! u" }1 m; S# |# V  a6 h问:孔子既然对鬼神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为什么又要重视丧礼和祭礼呢?+ d2 j6 h4 A' ]" f: y+ h% \" D
7 L4 \. g9 q$ T3 R! h- Q
答:曾子的话就是最好的诠释,他认为,只有重视丧礼和祭礼,慎重地办好父母的丧事,真诚而恭敬地祭祀远去的祖先,才能引导民众守孝道,讲仁德,使民风淳朴厚实。孔门之学不提倡信仰鬼神,但是极为重视丧礼和祭礼,其目的就是要因势利导,通过慎终追远的礼仪,把儒家的孝道和仁爱精神广泛地传播到民众中去,以教化民众,维护礼制。
# i: K! H! s. f3 m1 _6 J# ?' ~3 u% h& n* r/ }0 Z! X
问:怎样理解“慎终追远”与“民德归厚”的关系?0 T* y  v' U/ u* W, W$ }

- i( A) D/ U# z答:“慎终追远”与“民德归厚”的关系,其实质就是仁与礼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孔子强调丧礼和祭礼不是一种表面化的形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是孝道的继续,是对已故父母和祖先的哀思和真诚敬意;另一方面,孔子强调只有认真实行丧礼和祭礼,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使"民德归厚",社会安定。仁是人的内在的情感,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仁是核心,礼是外壳;仁是体,礼是用。
( N: o  U6 h# H, z8 a5 Y( _8 B

潜龙的讲稿

潜龙的讲稿

4 C4 Q0 q3 Q$ t8 t2 v$ ], I
1 L9 J& I* }& A- o(潜龙老秘的讲座手稿)
. R. y4 ~# W" G! B" `% Z/ @
3 }* p) r. h1 H/ {. l0 C夕惕若:  t8 m! [' X7 h: ]

- P1 h0 j$ b8 ]贾老,关于厚葬和薄葬的争论,主要发生在儒墨两家吧。在生是不需要谈的,  x  r: |- \+ }
因为都提倡在生赡养,所不同的是,死后如何?儒家提倡厚葬,墨家认为浪费,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拖累,提倡薄葬。) |3 X) P/ T; Q6 V' f! h

/ k% X3 y9 ]# ?/ R& Q  A贾陆英:
% i8 o7 Q; J# U+ q1 I2 H! h; E
8 `" g! ?) ^0 ~$ p+ o) F$ w厚葬和薄葬的争论,主要发生在儒墨两家吧——是这样。本章主要是讲丧礼和祭礼,而不是厚葬和薄葬的问题。
) F/ e( Y4 \4 ~7 ]& a
5 L! V0 o- d  @$ a1 Z9 c! s3 _$ n& W, o小小的确幸!:1 X/ E, L4 o! u9 l9 ?* S& q
9 D" H0 O9 t  b" q0 [
贾老师,现在如何看待丧礼和祭礼,现在在一些祭礼上面有一些做的什么法场。
& r& W; w3 W, V  D但是各地都不一样。现在不是在提倡西方的那种文明方式吗,我今天看到肯尼迪家族的祭奠,中国老百姓有这么一种说法,给祖坟上香,是让你知道你的祖宗在哪里?在鬼节写,是让你知道你祖先的生辰时间。不知道这些明间的这种做法是不是对丧礼和祭礼的延续?
! B9 X5 e( |/ s# x8 y3 Y$ ?
# ?" U4 m) x8 L7 s' ]) }夕惕若:* J1 E/ X- B0 G$ Q
( `1 @3 `$ a7 Q2 h# ]+ M3 g3 U
孔子对鬼神是持怀疑态度的,那么他提出要“祭”,应该是对世人的一种有意引导。在心里,上香的行为不是非要烧香给祖宗,而是通过一种行为表达对祖宗的心情而已9 p2 D* d+ W8 u5 |" O+ ?; t, ~5 |

. v/ u' W4 f- C& J- B贾陆英:
) p# h0 c. E8 E) P5 D! X
* c5 d$ n! i' x7 D7 X9 f& s1 @现在如何看待丧礼和祭礼——在当今时代,仍然要提倡“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后辈要以发自内心的道德情感尽孝道,以表对已故父母和祖先的哀思和真诚敬意,通过认真实行丧礼和祭礼,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感,使"民德归厚",社会安定。但是在具体礼仪和形式上,则要与时俱进,进行殡葬改革,提倡节俭办丧事。
/ x0 U+ e3 Y; X* k
8 v9 t5 w/ r# e  F. Z  N# {0 _" i乃群:" U2 H, b; ]7 o& L
/ V. A$ d, e8 Z. g5 d, u/ X/ o9 C( G
但是现在很多农村依旧保持着比较繁琐的葬礼仪式。" J, h4 Y/ l; N1 l6 p
; l/ }4 R6 ~4 e1 f* c9 h9 R
小小的确幸!:
5 F% U# Q4 D) q4 P" \
9 Z% U, q5 K$ V: D* N在表达形式上面,中国是不是有自己的特点呢?那中国的特点是什么呢7 |8 h1 b. o, }7 l' S" J& w
3 k- q! y+ K( w+ J0 C
夕惕若:
" g: k( r7 k) ~# Q; }  D7 E$ S3 Z" b# e7 G) p6 _
贾老,我觉得,你这种说法是出于善意的,但是和孔子思想不是特别符合。孔子提出厚葬,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葬,不同于做生意,把很多的东西或烧或埋给死去的亲人,是没有任何回报的,对已故去之人甘心付出,才能体现出对他们的感情,这也是借以感化世人的方式。
; l) ]* i" X, V* R5 Y0 g% g9 X  O/ J. @2 y6 T% r1 s0 [
贾陆英:
' |) K, R: v( `8 y( X6 M, k
$ `. M8 e' z: ?  I& {2 {; l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也要与时俱进。学习《论语》,重在其精神实质,而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也不可能复古。
) F/ t9 f. B9 g. Q- H4 W4 d
% e* n9 [1 Q4 u; A梦昙花开:& v0 f, m- Q* k$ e. t: M& K

; m& H8 d6 y! s6 L6 V/ l: i我是湖北的。在这请教一下,在本地方传统戏剧中(如傩戏),为什么女子的形象都是负面的?傩戏的由祭祀舞蹈慢慢演变,内容越加丰富,颇含地方特色。在这不否认它的封建性,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丑化女子形象?今天将它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从保护濒临灭绝的唱腔方面考虑。凤凰中的“凤”和龙凤中的“凤”为同一动物,为什么代表不同性别?
+ e+ v3 ^, \! ]  Y" N$ p1 |3 F) k1 `/ }+ }3 a
小小的确幸!:
& T: v  Y) T2 K; G, T6 O7 T/ c* i+ r+ Q+ A( \6 q; ?2 n
中国的文化得以延续我觉得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毕竟形式与内容还是要结合的。以前说如傩戏是封建遗存。问题是我们要怎么去辨别啊?在这里面有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呢?比如在农村做道场的时候,我看也有一些在模仿鬼都的轮回,还有一些祭文。
; S+ ]8 F+ r. S% p( j5 e3 K# f2 ]. T! J4 Y" {
贾陆英:
$ ?, v8 d! t( L4 |( O; z7 [
; H% u- W9 A  J9 B! w" _* P) l- Q中国的特点就是我们在农村、城市里看到的情况,其中有些是旧成分多一些,有些是新成份多一些,总之,不是照搬过去的老样。毕竟形式与内容还是要结合的——是的,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离开形式,内容就无法展现。我们反对形式主义,但并不反对形式本身。总之,在丧礼和祭礼的问题上,我们也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其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发展。" S. r$ ~6 A+ {5 B7 x8 j  _3 g

! U1 u# }! U: i  P* E9 C
 

精彩评论9

正序浏览
朱老师 发表于 2013-11-25 19: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论语》就像一部百科全书,在大家日常生活里,或多或少的指引和帮助大家,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大家就更没有理由拒绝学习儒家经典——《论语》了。有了学习、感悟的前提,今后我们才有资格掌握话语权,到那时就算发现经典中的不经典,想批判,也会掷地有声,引人注目。希望通过贾老师的辅导,能够引起更多秘书朋友的共鸣。
 
夕惕若 发表于 2013-11-26 08: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每天一篇这样讨论,对大家学习论语是很有帮助的,很多人不喜欢看原著,不妨参与到讨论中来。
 
夕惕若 发表于 2013-11-26 08: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专业写文章
哈哈哈,老猫还搞个中奖率上来
 
秦巴秘书 发表于 2013-11-26 16: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感谢老师,我来参与下!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啸奖 发表于 2013-11-26 21: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向贾老学习,向各位学习。
 
璇玑 发表于 2013-12-3 11: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珍惜机遇,精心修学,增长才干,谢谢这么好的平台
 
从零开始 发表于 2013-12-28 18: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老师指教,谢谢这么好的平台
 
清风抚雪 发表于 2014-6-7 23: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10 两文银

 
谢谢好平台,贾老师说的很好,中国毕竟刚刚走出农民社会,到工业文明阶段还需时日,有些经典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
 
天心阁 发表于 2015-4-16 1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贾老师的讲解,经典不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