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众秘夜思第80集--方西河老师--写作中的逻辑问题--2015年1月4日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5-1-19 2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众秘夜思第80集
主持:方西河老师
主题:写作中的逻辑问题
时间:2015年1月4日

方西河老师:写作中的逻辑问题

2014年暑假,老猫网的猫总约我讲一讲写作中的逻辑问题。我答应了,但是一直没有兑现。这次,老猫又提议新年伊始便开讲,我不好推却,只好迎难而上了。之所以这样讲,原因有三:一是自己虽然多年来从事写作工作,虽然也遇到了写作中的逻辑问题,并且在批改徒弟们的习作时常常指点逻辑问题,但保存的资料有限,不好讲;二是这个题目比较大,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不容易;三是这个题目很容易落入俗套,很容易讲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听者无益。正是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导致直到今天才勉强完成任务。当然,作为开场白,我从三个方面概括,大家也可以分析一下,这三点,是不是也有逻辑问题,因为,这次讲座,毕竟是讲写作中的逻辑问题。
 
自从接到这个任务后,我就一直在思考,到底如何讲才好。“如何讲”以及后面的“如何写”,说穿了,就是通过相应的逻辑训练,以便达到合乎逻辑的要求,不出现逻辑问题。虽然一直没有拿出个方案来,但是,我还是一直放在心里。特别是11月的时候,收到徒弟的一篇文章,我就说,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正好可以作为实例放在我的《写作中的逻辑问题》讲座中。徒弟同意了,并且表示指名道姓都行。我说这当然不可。后面出示的病文,都没有出现徒弟的名字,原因就在这里。插上一句。凭书中的条理去讲,越讲越不清楚。我是把那些都抛掉九霄云外,再讲自己的一点体会。
 
这次的讲座,我想从三个方面讲。一是逻辑就在生活中;二是写作中常见的逻辑问题,三是如何在写作中避免出现逻辑问题。
第一,逻辑就在生活中
文章是对生活的反映。研究文章的写法,就得先研究生活。把生活研究好了,再研究写作,问题就少了很多。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表明,生活本身是合乎逻辑的。春夏秋冬,年年如此,这就是逻辑;黎明、晌午、傍晚、夜半,这也是逻辑;长幼有序,天伦之乐,这也是逻辑;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也是逻辑。正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处都是合乎逻辑的事,因此,我们一举一动,都是以合不合乎逻辑为标准来衡量,合乎逻辑的,当然就是好的;不合乎逻辑的,当然就是不好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虽然很多人并不真正了解逻辑,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位同志胡搅蛮缠,人们就会说他不讲逻辑。如果遇到一位同志讲了半天也没有讲出个所以然来,人们又会说他讲话狗屁不通。不讲逻辑也好,狗屁不通也好,这都表明,生活还是以合乎逻辑作为一条重要标准的。人生下来,都不会讲话,但是,几年之后,只要不是智力有问题的人,都会讲话了。这就是他周边的人教的结果。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逻辑训练的过程。因为大人在教他说话时,都是把正确的也就是合乎逻辑的教给他。如“我要吃饭”就是一例。如果孩子在学着说时说成了“饭要吃我”或者“我饭要吃”时,大人就会帮着他纠正过来。正是如此,孩子们都会按正常的逻辑关系讲话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笑话就产生了。古时候,一个孩子跑回家里喊:“不好了,不好了,我家的井掉到牛里去了!”孩子的爸爸一听,很生气,便说:“小崽子,你再这样说,我一门把你踢到脚外头去!”孩子一听,当然哭了起来。孩子的妈妈马上救驾,说:“孩子他爸,消消火,哪能一井挖成一口锨呢!”读完这个笑话,我们应该明白,孩子之所以说“反话”,正是在生活在父母说“反话”的家庭中的缘故。还有一个案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像有一首歌叫《颠倒歌》,之所以有意思,就是因为歌中所有的事都是颠倒的,也就是不合逻辑的,因此大家在欣赏之余,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达到审美的目的。
颠倒歌
咬牛奶,喝面包,
夹着火车上皮包。
东西街,南北走,
出门看见人咬狗。
拿起狗来打砖头,
又怕砖头咬我手。
读着这些儿歌,没有人不笑的。这说明,笑的人,是懂逻辑的。如果不笑,绝对是思维有问题的。也许有人还是不太认同这样的观点,于是就会说这样的话:逻辑有何用,又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不错,逻辑确实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衣穿。这又如何理解呢?下面请大家对于这样的观点,你是不认同呢?或者,如何反驳呢?请发表高见。
 
【配音】119号同学涤生20:23:34
 以前理解逻辑是句与句、段与段间的关系。看来,句内的逻辑看来也很重要
 
【配音】181号同学碎片20:24:25
 从写作来说,如果没有逻辑性就表达不清楚思想,而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要让人看得懂,明白你在说什么
 
【嘉宾】62号同学寒梅 20:24:28
 逻辑不仅存在于句式、段落之间,更蕴含在思想、主题内
 
【配音】119号同学涤生20:27:24
 读书写文章是精神层面的事,吃饭是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不讲逻辑,无法沟通,会影响到穿衣吃饭。
 

【配音】特邀:方西河 20:27:38

 第一个观点。感觉说服力不够。
 
【配音】181号同学碎片20:28:22
 如果可以不讲逻辑,就是饭吃你,衣穿你
 

【配音】特邀:方西河 20:28:52

我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请大家指正。
我们可以这样说:你若是如此说,不好意思,这正是运用了逻辑的结果。这是一个典型的三段论,如下:
能当饭吃当衣穿的是好有用的,
逻辑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
所以,逻辑是没有用的。
看来,这位说逻辑没有作用的同志,如果逻辑真的没用,还真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确实是以“合乎逻辑”作为基本的标准的。
第二,写作中常见的逻辑问题
这是正题。要把这个讲好,我觉得出不容易。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感觉找不到特别有用的东西来。大家平时爱上网,我想也可以搜一下,看是不是真的能找到合我们意的答案来。
 
【嘉宾】62号同学寒梅 20:30:00
 万事万物都有其逻辑性,夏着纱冬穿棉,这就是逻辑。不讲逻辑,夏天捂着棉袄,冬天穿着纱衣,乱了套。逻辑怎么不关穿衣吃饭的事呢?
 
【编剧】特邀:楚汉争霸20:31:23
 象空气,我们好象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其实离了它,就无法生活。逻辑也一样,说话,写作,为人处事,方方面面,离开逻辑,别人无法理解。 因为逻辑是人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基本规律
 
【配音】184号同学明儿 20:31:27
 逻辑虽然无形  影响却无处不在
 

【导演】老秘网站长老猫20:36:22

有人说,把简单的问题讲复杂才是专家。方老师要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看来不是专家了。这个符合逻辑否?
 

【配音】特邀:方西河 20:32:44

 其实,写作中的逻辑问题是很多的,随便就能说出向点来。只是我们要归纳的时候也要注意,如果水平不到位,一下子就犯了逻辑毛病。因此,在这里,我还得从“保护自己”出发,尽量做到概括时不出现逻辑问题。于是,我决定从三个方面概括,即病句、病段、病文三个方面。这样,就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归纳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归纳,结果不一样。关键是不能把各类都杂在一起。病句,很好理解。我们从小学读到高中,都会修改病句。病句,就是出了逻辑问题的句子。像我们很熟悉的一句话:
全校师生和校长一起出席了升旗仪式。
我们一年就明白,校长也是“全校师生”中的一员,把他与全校师生放在一起,就是有逻辑问题。
至于其他的各种病句,因为我们见得多了,这里就不再罗嗦了。
 
再讲病段。这是很容易出现的问题。组句成段,这是基本的成文规律,与组词成句是一码事。但是,如果写作者思维不严密,很容易出现逻辑问题。像下面的一段话就是一个例子。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下面实战。请大家围绕下段话,说一说,有什么问题。朱永新教授曾经专门撰文谈到“为什么要有阅读节”,他说,阅读是给人们敲响“起床的闹钟”,提醒人们该阅读了。阅读节更应该成为一桩盛大的庆典,人们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阅读的欢乐。因此,他多次呼吁建立全国阅读节。可喜的是,早在2004年,株洲市的一些学校就率先举办了“校园阅读节”,并成为书香校园创建的“经典活动”之一。
这是一位市级教科院的教研员专著中的一段话。一般人初看,是不会发现问题的。但我读了之后,发现有一些问题,就是“早在”两字。本段要说明的问题就是,株洲的校园阅读是走在前面的,特别以朱永新教授的呼吁为佐证。但是,既然是“早在2004年,株洲的一些学校就率先办了‘校园阅读节’,那么,在文段中,就应该说明两点。一是朱永新教授是哪一年开始呼吁的,如果是在2004年之前,那株洲就没有必要说自己是“早”了;二是到底建立全国阅读节没有。如果早就建立了,那株洲也没有必要去说自己是“早”了。由“早在”二字可以反推,朱永新教授的呼吁是没有效果的,并且是在2004年之后的。因此,文段要做到没有逻辑问题,就得把这些说出来。
这是一位市级教科院的教研员专著中的一段话。一般人初看,是不会发现问题的。但我读了之后,发现有一些问题,就是“早在”两字。本段要说明的问题就是,株洲的校园阅读是走在前面的,特别以朱永新教授的呼吁为佐证。但是,既然是“早在2004年,株洲的一些学校就率先办了‘校园阅读节’,那么,在文段中,就应该说明两点。一是朱永新教授是哪一年开始呼吁的,如果是在2004年之前,那株洲就没有必要说自己是“早”了;二是到底建立全国阅读节没有。如果早就建立了,那株洲也没有必要去说自己是“早”了。由“早在”二字可以反推,朱永新教授的呼吁是没有效果的,并且是在2004年之后的。因此,文段要做到没有逻辑问题,就得把这些说出来。
再举几个例子。
例一:至于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或自行焚化。——《可爱的地球》这是教材中的一段。请大家品一品。“恰到好处”,就是指不多不少。但文中只讲了氧气含量不多的两种情况,氧气含量不少的情况根本没有涉及。应该这样改写:
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甚至自行焚化;也不会使我们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例二:他们把它(指发动机)装在飞机上,再装上螺旋桨,这样,飞机就做成了 。——《飞翔的信念》例二:他们把它(指发动机)装在飞机上,再装上螺旋桨,这样,飞机就做成了 。——《飞翔的信念》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鹿和狼的故事》文中列举的两点理由还不够,我觉得还有第三点,那就是鹿为了逃命,拼命奔跑,又提高了种群素质。我把这一点作为教学重要提出来,学生表现很到位,后来的实录及反思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再讲病文这个问题。还是先看一篇文章吧。
语文课堂的精彩源于“还给学生”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语文课堂的精彩源于“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课堂。
()还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徒弟的这篇文章我收到后,提出了一些意见。特别指出,文中出现了常见的逻辑问题。先讲标题,课堂精彩原因很多,但仅仅界定为“还给学生”,那就不对了。另外,三个小标题也有交叉的现象。“情感的”“交流的”“开放的”互相交叉。徒弟问我如何改。我说,没有办法改,只能另起炉灶,建议慢慢地思考,把事情想清楚后再写。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写作中的逻辑问题,就篇来说,主要是大标题与小标题的设置问题。特别是小标题,几个小标题,必须达到不交叉、不多余、不遗漏的目标。
 
【嘉宾】32号同学听蓝21:09:10
 三不,牢记在心。不多余不遗漏可能做不到,但不交叉的确是底线,不能再突破了
 
【编剧】175号同学雅各布 21:09:32

 前几天几个科室写总结 一分工作几个科室争相归自己名下,而且还起了不同的名字 ,我差点就没辨认出来

 
【主持】23号同学赵鹏飞  21:10:55
 我还有周边一些人写东西是常常为了形式凑这样排比结构的表达。交叉太多,重视形式大于内容。
 
【编剧】175号同学雅各布 21:11:21

 是啊 现在确实没有办法 为了盲目凑字数对称,非要扯一些没用的词语 结果就含糊 结果就互相交叉了,这简直就是八股文的遗毒啊

 
【嘉宾】32号同学听蓝21:11:25
 但老师,语文课堂的精彩能列举穷尽吗?所以,做到不遗漏不太现实
 

【配音】特邀:方西河 21:11:58

 做到不遗漏,不是不太现实。像我今天讲的“病句、病段、病文”,应该就是这样的例子。
 
【配音】184号同学明儿 21:12:20
 觉得形式很重要  形式能够体现逻辑 我们写稿子前列个提纲就是要逻辑清楚  刚才老师举得例子不也是一个提纲吗
 

【配音】特邀:方西河 21:12:41

下面再看一篇文章,只列举了小标题,看大家能不能发现其中的一些问题。
巧用比较,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
       (一)仿写,比差距
       (二)诵读,比水平
        () 刊发,比质量
       (四)书写,比漂亮
       (五)阅读,比字数
       (六)进步,比过去
 从中可以看出,六个小标题,顺序不当。比如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这一条必须放在前面。诵读,在这里有两个意思。作者的本义是没有相应的电教设备,不能把作文呈现在大家面前,所以,只能通过读来呈现。但是,别人会理解为,看谁的朗读水平高。还有第四条,书写与作文的水平高低没有关系,因此必须去掉。我这样提出意见后,再次反馈给作者,经过十次的努力,作者终于把小标题编成这样:
(一)阅读,和老师比
 (二)仿写,和课文比
 (三)批改,和同学比
  () 刊发,和编辑比
 最后,这篇文章全文照发,刊物是《湖南教育》。第三,如何避免在写作中出现逻辑问题
弄清楚了写作中常见的逻辑问题,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写作中避免,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具体而言,我觉得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读经典著作。经典著作都是合乎逻辑的典范。 认真阅读经典著作,就是源头解决了逻辑问题。我是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长期的教学让我明白,如果学生从小接受经典的熏陶,那么,他们的写作中,出现问题的情况就会少得多。大人也是这样。因此,我希望大家再忙也要读经典,用经典著作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讲究读的方法。我们读书,不能只了解内容。从教学的角度来讲,有三个层面必须注意,即文章讲了什么,是如何讲的,为什么这样讲。特别是第三个层面,我们如果用心去研究一番的话,就能慢慢地找到写作的秘诀。这样,自己的写作中出现逻辑问题的情况就会少很多。 三是大量实践。除了完成公文之类的必修课外,我们还可以多写一点其他方面的东西。如小评论,随笔等。我是一名老师,我的写作范围比较广,像新闻、论文、随笔、评论等,都有所涉猎。大量的写作,也确实让我的写作越来越好。四是不同层次的写作训练。这一点与第三点有关,但还是不同。第三点讲要多写,这一点讲多到什么程度。我的理解是,百字文要写,千字文要写,万字文要写,几十万字的专著也要写。2010年,我出版了自己的教育写作专著。这就是一次很难得的逻辑训练过程。因为,一般的老师出书,都是把自己的文章合编在一起,这样当然好,但我不准备这样去作。通过几年的思考,我最后把书定位为教育写作指导书。而这一点,正是市场上很少见的。因为,很多讲写作的书,我们读了之后,收获并不大。下面是目录,大家也可以从中体会一点东西。 史记,绝对是经典。不但要读习总讲话,还要读毛、邓、江、胡的讲话。多读《人民日报》读中办的文件。《长短经》又称《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汉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嘉宾】32号同学听蓝21:23:45
 老师今晚的课很有逻辑性,先是什么是逻辑,然后为什么要逻辑,最后怎样逻辑.四个方面才是最精华所在,此处可以有掌声
 
【配音】181号同学碎片21:24:29
 老师给学生讲课就是要这样吸引人跟上他的思维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