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 为适应新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不断提升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拓展农业的新功能,增进产业融合,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现就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 充分认识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城效型农村经济是介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的一种综合区域经济,是城市辐射效应和郊区服务功能有机结合的高产优质、高速高效、集约发展的市场导向型经济,是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高端经济发展模式,其功能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近年来,随着全市工业化步伐加快,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加快经济转型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是现代农业的组成和延伸,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加快发展城郊农村经济是实现酒泉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酒嘉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通道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重大项目的实施,全市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形势,走“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发展农村、富裕农民”的特色化、市场化城郊农村经济发展之路,是有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村与城市相融合的有效方式,也是实现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2、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需要。城郊是连结城市与乡村的重要结点,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基础条件较好,是城市公共优势资源优先辐射的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全市各级坚持把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按照“试点示范、典型引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力度,统筹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城郊是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辐射的第一圈,发展城郊农村经济,更加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符合我市城乡一体化梯次发展要求,是以城带乡、互动发展、城乡融合的重要途经,是推进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3、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是促进农业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从目前全市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农民收入的70%来自于种养业,受市场和自然因素制约,靠挖掘传统农业内部潜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已十分有限,特别是随着广大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层次、需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而作为现代农业有机组成的城郊农业,因其依托城市区位优势突出、服务领域宽广、交通运输便利,与市场联接紧密,进入市场的路径短,销售成本低等优势,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当前,我市农业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大力发展城郊农业,推动城郊经济快速发展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将为今后实现农民大幅增收,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酒泉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4、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城郊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酒嘉两市近80万城市人口生产、生活性服务需求明显增大,境内的玉门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生活基地、核工业404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28家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高收入群体较多,有效带动了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特别是对农产品的需求,生活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现代文明享受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安全化和高档化的趋势,这些为城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加快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5、指导思想:以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优化生态、拓展功能”为重点,以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为依托,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优势产业、优质产品、优美景观、优良生态为标志,以高度市场化、集约化、产业化、信息化和人文化为特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和生态持续能力,推动城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6、总体目标:通过几年发展,到“十二五”末,把城郊区域建成为全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综合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聚集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基本建立起与我市城市发展相适应,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具有知识、技术、资本高度密集、快速运转的城郊农业和农村经济体系,形成“市带县、县促乡、乡推村”的梯次发展格局。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城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达到13000元以上。二三产业比重大幅度增加,二产、三产每年分别增加3%以上,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 7、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要素,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道路,提高农产品商品化水平。 二是坚持深度开发产业原则。依据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深度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人文等多重功能,促进一、二、三产业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模式多样、类型各异的现代城郊农业。 三是坚持经济生态并重原则。既要突出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生态效益。实行农业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四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原则。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进一步加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力度,积极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互动,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实现产业互助共促、城乡统筹发展。 三、城郊农村经济的发展布局和重点 立足于全市农村经济区域布局、整体发展水平及资源禀赋条件,以国家高速公路G30和312国道酒泉段为轴线,辐射带动沿线城市和乡镇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交通物流、商贸流通、现代服务业、高效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长廊,带动形成以酒嘉为中心的金塔、肃州、玉门东片城郊经济发展带;以敦煌为中心的瓜州县、肃北县、阿克塞县西片城郊经济发展带。按照中心城市辐射空间距离的远近,构建三个不同区域、特色鲜明的环状城郊农村经济圈。第一区域是城乡结合区,范围是中心城市辐射半径5公里以内,重点以开发农业的生态功能为主,兼顾其它农业功能的开发,着重以蔬菜、花卉、草坪、景观植物发展为主的绿色农业、观赏农业、绿化农业等生态型农业,体现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和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的功能。第二区域为近郊区,范围是城乡结合区以外15公里之间的地域,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的精深加工,适当发展优质粮油和观赏休闲农业,充分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安全、鲜活农产品的需求。第三区域为远郊区,充分发挥地域宽广、承载能力强的优势,以发展综合性、多样化的农业为目标,重点发展优质林果、特色畜禽养殖、名优稀特及优质粮棉油等常规农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基地,初步构建起“一轴、两片、三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城郊农村经济圈。 8、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城郊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的思路,打破城郊行政区划界限,以“菜篮子”工程为抓手,以保障供应为目标,稳步发展城郊“菜篮子”生产基地,切实将“围城”优势,转化为产业规模优势和区域经济优势。依托城郊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以节水、生态、高效、安全为目标,建立一批日光温室、优质葡萄、设施养殖、高效制种等集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城郊农业示范园区;不断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积极鼓励公司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建设一批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城郊农业示范园区,把推进土地流转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促进劳务输出紧密结合,鼓励城郊农民积极向二、三产业转移,土地向优势、支柱产业集聚,向种田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推动城郊农业由分散向集约转变,由低层次、低水平向高效益、品牌化转变。 9、以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为抓手,推进城郊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将观光休闲农业作为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拓展农业功能,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大力挖掘农村自然、人文资源,着力构筑多元化、复合型观光休闲农业体系。按照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的要求,鼓励发展融教育、体验、观光和生产于一体的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构建与全市大旅游相配套、生态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体系,重点依托一轴(以国家高速公路G30和312国道酒泉段为轴线)、两片(东片城郊经济带、西片城郊经济带)、六线(丝绸之路、敦煌艺术、航天旅游、大漠风光、民族风情、风光电旅游精品线),重点打造一批设施完善、档次较高、服务优质的农家乐、农业庄园、垂钓园、科普园、民俗村、生态园等农业景点景区,将城郊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融合,将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有机融合,让城郊成为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体验农耕文化、呼吸新鲜空气、享受宁静恬淡、放松疲惫心情的理想场所。 10、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依托,推进城郊二三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服务业是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酒泉农业持续增长的保障。城郊作为城市的延伸,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紧紧抓住酒泉振兴工业“6+2”行动和深入推进通道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扩大,二三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建设一批商贸聚集区、物流园区、综合批发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构建集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科技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网络,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现代服务业聚集辐射带。紧紧围绕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机遇,重点发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科技与研发服务、农机服务、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乡村旅游业等农村服务业。紧紧抓住酒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逐步提高的优势,围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将生活服务业作为城市第二基础设施,围绕服务好酒嘉近80万城市人口的目标,把农村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将生产性服务与消费性服务有机结合,重点发展以商贸、餐饮、中介、家政、信息、养老、医疗健康、金融保险、文化娱乐、营销策划、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 11、以龙头企业建设为支撑,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把培育建设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城郊农业的关键,充分利用全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把壮大龙头企业与培育主导产业、繁荣农村二、三产业和促进劳务输转有机结合起来,以蔬菜、粮油、林果、畜禽、水产等鲜活农产品的加工、储藏、流通等为重点,加大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产业链条长的龙头企业集群,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更好的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加工、储藏能力,保障调节市场供给;鼓励和扶持专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购销大户、加工企业等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农资供应、技术咨询、资金信贷和农产品贮藏、加工、运销等系列化服务,提升城郊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城郊产业规模、产品特点及交通条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城郊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组建一批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专业市场,引导优质、有品牌的农产品直接进入流通渠道,实现农超对接和集中配送销售,形成设施配套、渠道畅通、品牌支撑、机制完善的城郊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 12、以标准化生产为方向,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以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契机,对全市农产品生产区域实行分类管理。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打造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可跟踪、责任能追溯的目标。加快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强化蔬菜集中产区质量检测点建设,逐步形成以市、县检测中心为龙头、乡镇检测站为骨干、生产基地检测点为补充的农产品检测网络;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严禁经营、使用违禁农业投入品。整合品牌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依法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依托肃州蔬菜、金塔肉羊、玉门韭菜、敦煌葡萄、瓜州蜜瓜等优势产品,力争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农业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13、以民生工程建设为突破,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城郊规划修编管理,完成城郊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加快经济融合、社会融合、空间融合,推动城市公共优势资源向农村覆盖,统筹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事业优先在城郊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城郊农民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城郊人居环境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稳步推进中心村建设,推行社区化管理服务,建成一批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服务完善的城郊社区服务中心,逐步把传统村落改造成集中居住的新型农村社区,实现生产生活方式的跨越发展,推进村民向市民转变。加快各领域、各行业服务管理由城市向城郊延伸,探索建立“一元化”户籍制度,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城郊公共事业管理水平,把城郊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14、以生态建设为保障,打造城乡和谐宜居环境。深入研究国家和省上的产业政策,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科学论证、精心谋划一批水利、交通、通讯、环保、生态等项目,重点向城郊乡镇倾斜,加快实施绿化、道路、供水、排污、供暖、供电等基础工程,有效改善城郊基础设施和生态条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坚定不移地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以“一圈、两线、三点”为重点,因地制宜,扩大林业生态规模,打造城市生态屏障。“一圈”即环城生态园林圈,把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荒滩纳入绿化、美化用地规划,坚持不懈地进行绿化美化,有效改善城郊及城市生态环境面貌,提升发展潜力、提高发展水平。“两线”即交通沿线和旅游风景线,逐步把交通沿线和旅游风景线建成林荫大道、绿色通道和生态景观带。“三点”即城区、小城镇、行政村,城区加强绿化建设和景观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出入口道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城市管理的要求和标准,把城乡结合部纳入到城市管理范围内,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小城镇加大管理力度,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引入城市化管理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村镇;行政村加大居民点、庭院绿化改造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卫保洁制度,实行专人保洁、定点收集、定期拉运处理,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通过发展逐步形成酒泉全域生态网络,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5、以劳动技能培训为手段,推进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把强化农业科技作为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不断充实基层科技人员队伍,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包片挂职,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深入城郊,指导帮扶,使城郊农业科技普及率和新品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加大城郊信息通讯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建设高标准、智能化、数字化,涉及领域宽广,覆盖范围全面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使信息网络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纽带和平台。多层次、多渠道扩大新型实用人才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劳动技能培训,通过订单、定点、定向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开放型农民和具有科技文化素质的现代农民,以适应城郊日益发展的新型产业格局需求。紧紧抓住新能源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契机,培养输送一批新兴产业工人;以服务城郊观光休闲农业、农家园发展为重点,培育一批服务型人员;以城郊加工、维修、商品流通业为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业型人员;以城郊新型种养业发展为重点,培育一批种养能手。通过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现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目标。 四、加快城郊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16、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把规划作为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要聘请城郊农业方面专家,科学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发展区域,明确产业发展类型,确定不同阶段的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积极将城郊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相配套。要坚持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引领城郊农村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17、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大市县财政对农村经济,特别是城郊经济发展的投入力度。市政财政每年要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城郊经济发展资金,整合、打捆涉农项目,重点向城郊乡镇倾斜。每年整合农业科技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乡村环境治理、危旧房改造、乡村道路、生态绿化、劳务培训、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1亿元以上,用于城郊经济的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引导商业银行增加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鼓励企业、社会、个人投资城郊经济发展,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先导、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规避农业风险,让农民稳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 18、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上将成立城郊农村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制订、工作协调、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目标明确、协作配合、职责落实的工作机制。市上将把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纳入县市区经济发展考核体系,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实行目标管理,加大考核力度,落实奖惩措施,推动城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