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力度逐年递增,群众的满意度、认可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城乡差距大,优质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得不到保障,村民存在就医难、就学难、养老难等问题。二是投入效率低下。农村面广人稀,部分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投入巨大,收益甚微,投入产出严重扭曲。三是财政村困境。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口较大,然而现有财政体制下,镇一级财政力量单薄,单靠镇政府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完全依靠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又不符合效率优先的大环境,致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四是供需不匹配。近年来,在唯GDP论的政绩观面前,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本身就捉襟见肘,还被用到铺桥修路等显绩上,对于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百姓呼声最高、需求最大的民生工程,却无人问津,存在供需严重脱节的问题。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城乡差距大,其产生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从历史上看,国家长期实现重工轻农政策,形成城乡二元结构,注重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而长期忽略农村的广泛需求,XX自然不例外。从现实看,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优先的理念深入人心未得到根本性扭转,致使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较少。同时,近年来,唯GDP的惯性思维,各级领导追求显绩,基本公共服务作为软性指标完全被边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虽由来已久,但若放任自流,必然会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XX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市委、市政府应统分结合、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基于XX的现实状况所考虑的,一方面,XX城乡之间、县与县之间差距过大,难以在市级层面一个标准统一推进,需在全市统筹的基础上,分区域、分类别协调推进。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涉及面广,基础不一,须分清轻重缓急,突出教育、医疗、养老保障这三个重点,因地制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首先,建立统分结合、分步推进的目标体系。制定近期和中远期的目标,以目标体系为导向,分类别、分步骤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各县市区能够在县级层面实现城乡均等化。同时,现阶段突出教育、医疗、养老保障这三个重点,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推进新农合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互通均衡。完善优质教育资源下乡机制,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模式,让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其次,建立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在保证财政投入的基本上,鼓励民间资本、社会力量进入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弥补财政力量的不足。同时,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化购买机制,通过社会化购买的方式,迅速填补农村部分基本公共服务的空白,缩小城乡差距。 最后,建立领导有力的保障体系。调整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增加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考核比重。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统筹协调机制,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比重,调整城乡投入的比例。同时,以户籍改革为切入点,剥离附着在户籍上的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