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做文章与选材料

[复制链接]
我心飞翔 发表于 2013-4-28 1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写文章也得有“米”,那就是材料。
$ x: A, k' [1 e9 J7 Q! E4 ~$ o' s9 j' T3 p5 ?
  列宁曾严肃地指出,做宣传,写文章,“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凡是好文章,不论记叙文还是说理文,在表达主题思想和阐明中心观点时,都离不开一定的“事实和数字”——具体材料。9 }" `! e  h, b5 o
# |# A9 ~! }1 B
  材料是文章的基础,如果材料贫乏,即使生花妙笔也难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提高作文水平,不但必须学会立意,并且也得培养积累材料和使用材料的能力。
- L9 @5 n1 K# {
3 _3 V( @5 B; ^0 R" `  积累% D9 n  c; k5 J" f* m6 L
" i, r; _0 [/ C: b, \1 w
  初学写文章,往往感到材料缺乏。怎样才能使材料丰富起来?
; o1 R+ g/ E% u9 }
. e" g% u: T- b0 b, l' p  G% ]- P  积累材料不外两条途径:一是从生活中获取,再是由书籍中吸收。要丰富写作材料,就须从这两个方面努力:深人生活仔细体察,认真读书广采知识。两者缺一不可。( g, H! u: V( o$ |" }4 @
$ ?" u  f& f. ^+ r
  社会生活是各种文章取之不尽的源泉,直接深入现实生活是积累材料的主要途径。在生活中,写作材料并不像浮摆在海滩上的石子儿,俯拾即是;它往往掺杂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之中,只有用心体察才能得到。1 ~% \' f" w8 }' ~, V5 M! d

  w) `# z( x2 e; v" L  体察生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一定的写作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调查。报刊上的通讯和评论文章许多是这样写成的。但是,不能单用这一种方法搜集材料,更主要的还是靠平时观察、积累。+ I) D, t0 |1 Y4 q- J1 e

1 Y2 j( a' B; W0 k# E  无论集中调查,还是平日观察,必须做到眼勤、耳勤。鲁迅说:“留心各样的事情”。不仅重大事件要详看细听,就是对一些细小事情也不可漫不经心。有的青年总抱怨自己所处的环境平平常常,无啥可写。这是因为光想去找惊心动魄的重大材料,而忽略了那些看来平淡无奇的平凡小事。
% b9 h7 C7 h' B3 }: Z6 T2 x0 C! M6 I: C$ V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去观察它,以便能发见别人没有发见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v1 X% K' e' H7 K; U9 ?0 M

* _- u  z( u& ~9 R& p( u, u6 m/ n4 \8 P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除了眼勤耳勘之外,还得脑子勤——对耳闻目见的事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索,从现象抓实质,从局部想全局,从小事看社会。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何愁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获得一些闪耀思想光芒的写作材料。象《谈谈当今中国的青年》(见《中国青年》去年第十一期)一文里提到的许多事情,不正是作者从青年人的大量日常生活现象中观察、挖掘到的吗?
; D# E9 C/ [; Q# O( E# Z) a' a  F/ \9 n
  积累材料还得手勤——随时记录,“好记性不及赖笔头”,记性再强,材料多、时间久了,也难免遗忘。为了积存平素观察或集中调查时所获得的材料,最好随身带个本子,或叫“随笔”、“手记”,或称“记事本”、“拾零簿”。记下经过观察、体验、分析、研究得来的各种材料——大至对一个事件的记载、一个人物的描绘,小至记下一句对话、一点感受、一个数码、一字一词。如果能够再下工夫把材料分类整理、科学编排,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
9 q$ S# a7 t, K9 Q
7 Z% `" f6 ?5 ?( E/ V  在笔录材料时,最忌讳客观地、笼统地记个梗概。那样,天长日久,时过境迁,便只剩些干巴巴的东西,丧失了使用价值。应当记得越具体越好,只有具体才能体现事物的特点。最好趁热打铁,连同当时的新鲜感受一起写下。这样积累的材料,不论过多久,都有血有肉、具体形象、特点鲜明,用着十分方便,甚至,有的材料略加改动便可直接搬入文章。
6 ^( O  `: m7 l) v( a. c! \
. o& C: }* x9 y% c  再谈谈积累材料的第二条途径——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n/ T) j( V# s0 I. v/ s
" @( a  w# e+ w; Y6 e
  要把文章写好,必须知识广博,这是中外大文章家的写作实践早已证明了的。尤其今天,时代变了,祖国正向着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起飞。要使我们的文章能跟上形势,具有时代气息,仅靠个人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材料,局限性太大,那就需要多看书,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
# @: j% I! w* ~) u1 u8 W! @' |0 h( v* ~  R9 o. R. V( J# r
  大家所熟知的党的优秀宣传家邓拓同志,所以能写出大量内容精湛、形式活泼的文章,不仅因为他对现实社会生活有广泛、深刻的了解,也是得力于他从书籍中所汲取的渊博知识。就拿影响深远的《燕山夜话》来说,里面的一百五十篇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十分  宽广:中外古今,天上地下,动物植物,琴棋书画……几乎无所不有,包罗万象。例如在《一块瓦片》一文中,他从夏代做瓦谈起,历数古代帝皇王贵用琉璃瓦、铁瓦、铜瓦以至银瓦建造宫室的奢侈生活,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6 B  {7 M3 T1 m1 g

1 J+ F" j4 @5 r" ?3 N9 b  邓拓同志生前读书认真刻苦,“他读书的体会是:半个月读一本天文学,积累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半个月读一本地质学,又积累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半个月不多,一年十二个月就有二十四本书了。他平时读报,读杂志,往往准备一个小本本,把有用的东西随手记下来。他抄录和剪存了大量文字资料。”(见《忆邓拓》)6 S) e$ s5 ?+ ?

* Q) O5 q) ^* U; i- F2 T% _: i  由于邓拓同志既注意社会调查,又下力博览群书,能够通古晓今、知识渊博,所以他文思敏捷、材料丰足,往往看到一杯水、一片瓦、一句诗、一幅画就能浮想联翩,旁征博引,挥笔成篇。4 o0 W* M- Q, Q6 y
* z6 p+ ?7 X$ y& v8 H6 R5 ]" w0 x1 r
  从提高写作水平这个角度来说,读书不可范围太窄,因为写文章说不定就需用什么知识。自然科学方面的要读,社会科学的也要读;文学书要读,政治、经济、历史、哲学等书籍也应当浏览。尤其对于当前的报刊,一定得常翻常阅。读书看报,有的必须精读,有的可以泛读。在阅览的时候,最好养成随时摘记材料的良好习惯。
/ M  y! ?5 {0 [+ b7 d3 c7 |/ g6 C; L
, N+ w7 k5 I" L& h% t3 r* b) {& @6 V  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从深入生活和认真读书两个方面下工夫,写作材料定会逐渐丰富起来。这样,在写文章时,不但材料顺手、左右逢源,而且由于材料的充足、知识的深厚,使得联想丰富、思想活跃、思路开阔,还将出现强烈的写作冲动。! T/ l7 ?6 i6 F+ E3 _/ f( c
1 K6 b: `( t0 q' z3 @% R
  选取
5 H( _: m! J/ d, K  J. q" V( s' x* s8 p
  材料的贫乏,对于写文章固然是个苦恼;然而,积累了许多材料,如果选择不当,也很难清晰有力地表达主题。: B, R' O5 |& G8 ]! P: y

& [2 v: @" B- V' `  F# L  怎样选择材料呢?有一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我的小叶子 发表于 2014-10-29 09: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材料的搜集与积累也是各苦力活,要求把观点变成自己理解的句子,摘记句式优美的句子,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炼出简洁的句子,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沉下心来,仔细研究,慢慢琢磨,才能整理出符合自己风格、习惯的材料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1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