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O) O) u" t2 c& }
) r! m) E5 ~$ ?2 f6 f
为先之“德”,便成了各级组织部门考察干部之重点。但何为干部之“德”?有人把几千年前老祖宗们对“德”的诠释翻腾了出来,有的地区还把《弟子规》当成了选人用人的教科书。同时,德,被党员干部们蜂拥追逐,努力做到:父母膝下的好儿女、儿女面前的好家长、爱人一侧的好配偶、邻里之间的“和事佬”、朋友眼中的“及时雨”。难道这就是做一名好干部的“德”吗?是,也不全是。这是做一名好人的德,而好人与好干部之间还是有着一段差距。尽管好干部是在好人的基础上成长起来、选拔出来的,但好干部所具备的德是超乎好人的德,是更高层次的德。具体是什么标准呢?干部的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是有不同时代内涵的,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一样,德的具体标准要求也有所不同。当前,考察干部“以德为先”的“德”,简单地说,应该突出的是这几个方面:忠、勇、实、廉。 % _; `3 E3 T& e' \. v- Y! t5 O; g: F; F. }! Y/ a- D! ^* o 忠,就是要忠诚于党。一名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德”应该就是要忠诚于党的组织,忠诚于党的领导,忠诚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现在很多党员干部恰恰做不到这点。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马克思主义。要真信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人民。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党员干部时刻都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不能违背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要求,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于党就是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党和人民在探索科学发展、实践科学发展的伟大创造,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不移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诚“行路人”“护路人”。& j# n" c; b. G# b
t" T: H w. H: o/ r2 N 勇,就是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这里所说的勇不是不计后果、鲁莽蛮干的勇,而是像毛泽东说的那样,是智勇双全的勇,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勇于工作,勇于创新,勇于担当,“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面对大是大非问题,敢于亮剑,绝不模棱两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绝不畏手畏脚、推诿躲闪。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绝不临阵脱逃。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绝不弄权推责、猥琐行事。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绝不允许不良风气横行霸道。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 Q, S. s2 B8 J/ {7 ]7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