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经济工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任务。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正处于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这个阶段是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但毋庸讳言,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结果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
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拥有更多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才。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是当务之急。
不断提高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能力。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和谐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就是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正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遵循自然规律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问题,如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国人项上,中国的发展已不能承受生态恶化、自然破坏之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要从生产力进步和文化传承之高度来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人类经济活动乃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前提。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就是要通过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好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要警惕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带来的社会问题,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实现经济的科学发展,就需要有遵循规律的科学决策。实现科学决策,既与领导干部自身的理论素养特别是经济方面的专业化能力相关,也与如何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实现决策科学化有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养成问计于专家学者的习惯,调动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用活智力资源。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深入一线,及时了解新情况新问题,虚心听取企业家、基层干部、普通群众意见和建议,使制定的政策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坚持底线思维,维护大局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领导干部思维能力建设,特别强调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性阶段,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要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为全局性风险。
坚持法治思维,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而法治经济的本质要求就是把握规律、尊重规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把握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克服仅靠行政命令等方式来管理经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使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更加自觉、更加有效。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决不是得过且过,这既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自然需要,也是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争取时间、赢得空间。“进”的重点要放在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上,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稳”和“进”要相互促进,经济社会平稳,才能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创造稳定宏观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才能为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创造良好预期。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英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