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 加快发展市区经济 增强三明发展磁力

[复制链接]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2-17 21: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加快发展市区经济 增强三明发展磁力

●李应春 熊华林


  一、经济增长极理论及其对三明经济发展的启示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律,它揭示了某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往往是由某个产业或某个城市、地域率先发展,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和地区的非均衡发展过程。
  经济增长极理论是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一国经济平衡增长抑或不平衡增长大论战的产物。佩鲁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增长极理论的经济学家,他从抽象的经济空间出发,认为经济空间存在着若干中心、力场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各种离心力和向心力,这种力量使一国经济发展总是处于非平衡状况的极化过程之中,经济增长是在不同部门、行业或地区,按不同速度不平衡增长,经济发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佩鲁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他认为:某些推进型产业(主导产业)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因,而这些因素只是在一些地区或城市集聚和优先发展,从而形成恰似“磁场极”的多功能的经济活动中心,亦即发展极。它不仅促进自身发展,并且以其吸引和扩散作用进一步推动其他地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佩鲁对发展极的形成条件作了概括,即发展极要有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具有规模经济效益,亦即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生产环境。
  增长极理论和政策在上世纪60年代起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应用。各国纷纷制定区域规划,出台各种政策措施,对落后地区的发展还是卓有成效的。因此,增长极理论的政策化和理论化便成为这一阶段增长极理论发展的主要特征。佩鲁的弟子、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也是这一阶段增长极理论的推动者和完善者,他对佩鲁提出的“经济空间”这一术语作了开拓性(从经济空间拓展到地理空间并从经济理论延伸到经济政策)的系统阐释,他认为,经济空间既包括经济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涵盖经济现象的地域结构或区位关系,增长极既可以是部门的,也可以是区域的,并正式提出“区域发展极”概念。他还进而把经济空间或经济区域分为三类:均质区域、极化区域、计划区域。在这里,布代维尔实际上已把增长极分为由市场机制支配的自发生成的增长极(极化区域)和计划机制支配的诱导生成的增长极(计划区域),正因为如此,增长极理论成为区域经济学和中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许多国家把这一理论运用于区域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增长极理论和政策在70年代后期有过一段沉寂期,但在80年代末期又重新焕发生机,这一时期的一些新的有关增长极论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有:抨击自上而下依靠外力建立增长极的政策,反对单纯依靠外力(例如外地资本和本地自然资源禀赋)的道路,主张依靠内力(例如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发展区域经济战略;通过各种措施和优惠政策为新兴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的企业生长环境和生长机制;增长极战略应强调竞争优势、合作优势和本地化战略等等。
  综上所述,增长极理论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理论演绎和经验验证,日趋成熟。它尽管有某些缺陷和局限性,但仍然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国家、地区的经济规划、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经济增长极理论对三明市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呢?三明市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相比厦门、泉州、福州这些中心城市属于边缘落后地区,形成这种格局既有先天的诸如地理、交通、产业基础、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原因,也有后天的政策、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原因。三明市与这些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客观存在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作用,但这两种作用的力量是大是小却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三明市而言,通过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制订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并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极化效应的作用,更好地接受中心城市的扩散效应,从而缩小三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要搞好三明市区域经济发展不仅要协调好与外部的经济关系,还要处理好内部的经济关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三明市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增长极理论所揭示的经济增长规律表明: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均衡的过程,经济增长不可能在所有地区、所有产业都均衡的增长,不均衡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制定区域内部发展战略不能违背这个规律,而应该利用这个规律,确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即增长极,确定主导产业,壮大增长极的经济能量,并通过增长极与周围地区的有效经济联系,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三明市市区是三明市的政治中心,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区位条件优越,北有相距不到30公里的沙县、南有永安,经济基础都很好,而且位于三明市的中心地带,相比三明市其它地区,更合适作为三明市经济增长极,沿着205国道从沙县——三明市区——永安,可以形成一条三明市的经济增长带,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二、三明市区经济发展概况
  明确了市区在三明市经济发展的极点地位,但市区实际经济发展情况又如何呢?本文通过一些基本的经济指标,来作一些简单的比较和分析。
  1、市区主要经济指标与其他设区市的比较。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增长极对区域内其他地区的辐射作用,要求极点地区在人口、GDP、工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占区域总指标达到一定的比例,否则,极点地区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三明市与龙岩市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属于福建省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都比较落后,人口规模相当,GDP也相差无几,应当说有很大的可比性。但在市区发展程度却有较大的差别,龙岩市区规模明显比三明市区规模要大,市区人口龙岩是三明的1.6倍,龙岩市市区GDP为184.82亿元,比三明市市区GDP多出82.65亿元,从相对指标来看,龙岩市区GDP占龙岩市GDP的41.1%,而这一比例在三明仅有22.7%;同样,三明市市区的一些基本经济指标,诸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及其所占总值比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所占总额比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所占总值比例、财政收入及其所占总值比例等指标都明显低于龙岩市市区,这些指标可以表明,三明市市区对三明市经济的聚集及辐射作用不如龙岩市区强。
  三明市与泉州市相比,有相似之处,即下辖都有发展突出的县市;也有很大的差别,泉州市地处沿海,其经济特点是多点开花,下辖的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等地区都是具有经济实力的发展地区,这些地区相对密集,形成了一个增长城市群,而三明市除了市区外仅有永安、沙县实力相对较强,但要形成象泉州一样经济发展多点开花的局面是不可能的,很大程度受制于地理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即便如此,三明市市区的某些相对经济指标仍然低于泉州市市区,如泉州市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占比例比三明市区高1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比例高5.2个百分点。
  可见,三明市市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必须要扩大市区人口、经济规模,把市区做大做强,并联合沙县、永安,促进沙县、永安的快速发展,真正形成三明市的经济增长带。
  2、市区经济动态发展的基本情况。三明市及市区经济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全市在1996-2006年十年间GDP增长了142.24%,年均达14.22%,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在这十年间市区GDP增长了148.59%,年均为14.90%,略高于全市水平。在产值构成中,工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1996-2006年间市区工业产值增长了2.56倍,比农业产值增长速度高1.52倍,全市工业产值比农业产值增长快0.97倍。尤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1996年的27.7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41.29亿元,增长7.69倍,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全市低得多,仅为2.43倍。综合来看,市区的经济增长基本与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平衡。在市区经济规模偏小的情况下,平衡增长并不利于市区建立其在三明经济发展中的极点地位,反而证明了,三明市市区还没有成为具有强大聚集和辐射能力的经济增长极。
  三、三明市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区位条件。三明市区处在两面环山,沿沙溪两岸的狭长地带,每个到过三明的人都不会怀疑,三明市区发展的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市区可供城市建设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为34平方公里,而现在城市用地已占地近18平方公里,余下可供城市发展的用地中大部分为规模较小的零散用地,大型项目的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地域内多是高山峻岭,少平原川地,难于有大的拓展空间,难于发展大的城市。地理空间的狭小直接会提高用地成本,某种程度上抑制资本的流入,不利于市区经济的发展。地处内陆,交通不便,高山峻岭,增加了修路、铺设各种网络的成本。
  2、历史积累的负面因素。三明是上世纪60—7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1958—1978年,国家和省在三明投资建设和内迁了许多大中型项目,全市拥有全省最大的钢铁、化肥、水泥、机械、造纸、森工等工业体系,被称为福建省工业基地。这些工业项目为三明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福建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三明市工业总值最高时期对福建省的贡献率曾达到21.6%,而现在仅为4.80%,过去的精彩并不等于现在的辉煌,仅从工业贡献率这一项指标就可判断,三明的发展滞后了。改革开放之后,很多地区在经济基础或工业基础很薄弱的条件下,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招商引资,创业激情高涨,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而三明作为老工业基地,一方面容易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很深、观念陈旧,而且老企业长期没有及时进行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更新、整体素质不高、历史包袱沉重、产品老化,从而导致三明在市场经济中机制转换难、适应慢、效益低、竞争力弱。遍观我国各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表现,都有此通病。
  3、主观因素。人是经济发展的能动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沙漠可变绿洲。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多少总可以从它的商业氛围、它的文化、它的制度、它的政府效率中找到根源。三明市是新兴工业城市,创业的氛围和干劲是有的,但另一方面,受计划体制的影响颇深,受区位因素的影响,市场的商业文化又很难快速的得到传播和接受,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文化、观念总会比那些沿海地区慢半拍,从而失去经济发展的先机。
  四、强化市区在三明经济发展中的极点地位
  1、拓展市区发展空间。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要壮大市区经济,增强市区的发展磁力,必须要解决三明市市区空间狭小的问题。首先做好市区长远规划和定位,对旧城区进行必要的改造,对市区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寸土寸金的高效利用,城市发展不仅要注重横向拓展,也可以向高空延伸。在城市建设用地资源格外稀缺情况下,要做大做强市区经济,必须将市区向外拓展。沙县是离三明市区最近的一个县,县城与市区相隔20公里,城市边缘相距仅5公里,两者之间社会经济联系相当密切,而且沙县县城还有相当的土地储备,用地相对完整,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因此,沙县是三明市区拓展的理想区域。事实上,市县一体化战略早已纳入三明的发展规划并已经付诸实施了。
  2、做好产业发展规划。要壮大市区经济,必须要首先发展工业,扩大工业产业的规模,提高工业发展水平,迅速聚集人气,进而顺其自然的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其后若有必要,再把其中的一些工业转移出去。这也是绝大多数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具体工业产业也应当有所选择,首先一定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来选择;其次要考虑与下辖县市的产业关联性;最后还应当使所选择的产业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要求。只有结合上述三个方面来选择具体的工业产业,才可能发展出具有竞争优势的工业产业,并带动下属县市的产业发展。另外,外向式的旅游业也应当是三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要凸显三明市的山城优势,做好旅游资源的开发,突出特色,利用有效的营销手段吸引游客,并最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无非是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来实现的,要加强三明市区在三明经济发展中的极点地位,扩大市区经济对其他地区经济的辐射作用,就意味着不仅要使市区内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还要搞好整个三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市区与市内其他地区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真正畅通无阻。构建三明市高效、便捷的交通和信息网络,使三明市经济空间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有机体。
  4、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有了发展的空间,有了好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这些仅仅是壮大市区经济并促使其真正成为经济增长极的必要条件。要使其转变为现实,还需要人为主观的推动。例如,我们要重点发展某产业,并具有相当的潜在优势,但资金从哪里来?技术问题怎么解决?从哪里引进所需的人才?甚至涉及到最后的经营管理等等问题都必须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政府作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其做什么?怎么做?显得尤为重要。在这方面要借鉴发达地区的做法,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措施,提高执政效率,提高执政的透明度。还要充分调动本地居民的创业积极性,形成诚信、高效的商业氛围。另外,在具体政策、制度上要结合三明市市区的发展需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并最终实现政策效果。总之,要充分发挥以政府为主体,包括各类企业、市民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市内市外两个市场的资源,创造并利用各种条件,加快市区经济发展,增强市区发展磁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7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