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的生活失范?应当如何定位当代领导干部的社会角色?需要我们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 ^' z0 t5 w% e0 t$ u, k6 j6 @5 K7 Q% z/ h/ i( Z
只有好的个人品格和健康文明的家风才能涵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滋养廉洁奉公的政风,传递高尚文明的民风。* l6 b1 `0 i9 _
“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什么原因导致部分领导干部的生活失范?应当如何定位当代领导干部的社会角色?需要我们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 H" [+ b+ o* d9 |$ M9 p: C! z3 L+ F( m9 ~
扭曲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 c Y2 Q& i1 e7 ?+ m
+ u7 x; I0 {6 Y8 ?) ^$ n; H% q 被传统观念扭曲的生活理念。中国特色的文化观念,让领导干部和社会大众形成一种既定思维,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视为干部服务百姓的至高境界,把忘我工作、过家门不入、不计得失、亲人去世没法发送、亲人生病无法陪护、老人年迈无法床前孝敬等作为典型,把领导干部休假视为不负责任,不求上进,或者被边缘化。所有这些编织成一张张大网,堆积成一座座大山,片面化甚至扭曲着领导干部的评价体系。作为先锋队,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自然应该在工作上率先垂范。事实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公务员相比,我国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几乎是最长的,中国的政府官员可以称为世界上最“勤奋”的公务员。但领导干部的其他社会角色绝不应该因为职业原因弱化甚至缺位。
5 C( j; T1 q6 |& i( C 被工作方式绑架的生活方式。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各种各样的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收敛,但是暗地里的“觥筹交错”仍然变化着花样出现。对此,很多领导干部一边忙不迭地奔赴各种应酬,一边却在私底下抱怨,“哪个愿意牺牲身体健康,整天泡在酒里?”“哪个愿意在孩子的成长中缺位?”“哪个不想和家人好好休个假?”事实上,我国公款吃喝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酒席、饭桌”已经异化为工作的延续,很多工作需要在半公半私的人际交往和推杯换盏中“搞定”,也有很多公务接待是基层干部向上级展示政绩或者游说“重要”部门的无奈之举。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在法制尚不健全、制度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作为构建“人脉网络”、疏通工作通道的各种交际应酬已经成为各级官员的一门“必修课”,并以“常规性工作方式”的名义扭曲着部分干部的工作理念。6 A' D" X4 o- G: w
被现实条件分割着的家庭生活。被动也好,主动也罢,“呕心沥血”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官员的工作常态,然而由于监督不到位甚至缺位,这些“勤奋”官员手中缺乏制约的权力最终变成伤人伤己的双刃剑。除此,“问题官员”还多伴有生活作风问题,除了附着在权力之上的自我膨胀外,部分领导干部感情生活的混乱也与其工作条件有着重要关系。我们曾在山东省委党校学习的450名领导干部中做过一个问卷调查,从领导干部异地任职情况看,一半以上的干部有过异地任职的经历,平均异地任职时间为5.5年,而因为孩子教育、老人赡养、工作调动的不便等原因,在这些干部中75.6%曾经两地分居。常年“劳燕分飞”的生活所带来的感情空窗期是领导干部家庭生活危机不可忽视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官员而言,即便是没有异地任职,“几乎不着家”的工作节奏和方式,也极易使他们逐渐脱离正常家庭生活轨道,淡化其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这也成为领导干部情感“溜号”的重要原因。1 Z& j% c1 p# v2 r
) w9 I: o+ j. C4 R% z4 c: Z9 l
是工作上的标兵也要是生活上的楷模
' `- Y7 y6 O) w. e- ?' l3 C; O, D% L3 M: q
“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07年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强调。加强党的建设,除了要关注领导干部工作层面,还必须重视其生活形象的塑造和生活品格的养成。
# c4 ]! t1 {1 `* ?" q9 A 转变观念,重视领导干部优秀生活品格的弘扬。过去我们所树立和宣传的模范干部工作形象往往干巴巴,没有儿女私情,是一心扑在工作上的忘我“工作狂人”,这样的形象虽然“高大、高尚”,但无论是对普通群众而言,还是对周围的同事而言,往往如看画中的风景,只可远观。现代社会中,老百姓对生活和工作的理解越来越辩证,对人的评价越来越全面,真正有人格魅力和强大社会导向功能的人物形象越来越趋于“平民化”和“常人化”。健康、健全的领导干部形象应当既是工作上的典范,又是生活上的模范和中国传统道德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既是工作上的先锋队,更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绝不是眼中只有工作没有儿女私情的工作机器。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单方面塑造“铁人”范式领导楷模的思维定势,转变理念,弘扬“新型官风”,倡导新生活、新政风、新政治,塑造鲜活、全面的“新型官员”形象。这不仅可以让领导干部的形象更加真实,更接地气,进一步增加普通老百姓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认同感,还可以引领、传播健康的生活理念。作为中国社会的“精英阶层”,不仅仅他们的工作节奏和方式能够直接影响社会整体的运行模式,其生活理念和方式也极易在潜移默化中为大众所追随。' Z6 c! Z! r' m k5 a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重视领导干部家庭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干部交流”制度在我国应运而生。这一制度不仅有效促进了人才资源、观念理念、思想作风和经验方法的交流,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中,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制度安排和设计上,必须切实考虑关注交流干部夫妻分居、子女入学、探望老人等现实问题,帮助其解决燃眉之急和后顾之忧,努力实现既能培养干部,又防止出现因家庭和亲人监督的缺位而产生的权色不廉洁等问题的不断出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要探索实行领导干部官邸制,应该说在这方面迈出了积极和关键的一步。, h7 ?. k# d8 ~+ G
改革权力运行机制、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从制度上规范和引导领导干部行为。调查表明,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对于减轻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压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如从本质和根源上分析,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精神上的现有状态,与现有权力运行方式机制以及政府治理结构有很大关系。改善领导干部的生活、精神状态,将其压力转换为动力,是建立法治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具体实践,也是权力运行制度成熟完善的重要标志之一。比如,坚持法律至上,使各项工作制度和程序更加科学化体系化可操作化,减少制度的虚置性,建立对组织负责更对制度和法律负责的新型政治理念,让领导干部放下包袱,迸发智慧。又比如,着力明晰岗位职责,平衡权责关系,规范职务设置和职务行为,让领导干部从繁重的公务接待、繁琐事务、复杂程序、人际关系、检查考评等“忙碌”中解放出来,让领导干部多些“家庭作业”和“生活作业”,既可以充分释放其工作、休息、学习、调研、执行、休闲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又能够使领导干部接地气,了解群众所需,了解实际情况,使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再比如,完善带薪休假、强制休假、领导带头休假等制度和机制及相关运行制度,保证既不影响工作和形象,又拥有普通公民的基本休息休假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仅是工作的模范,也要是生活的模范。总之,在改革政治权力运作制度基础上,改进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状态,发挥其正能量。- T; d$ t. y# ~
完善官员考评体系,倡导高尚生活品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是空洞的,它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每一个家庭的代代相传当中。身为领导干部,其个人的生活情趣,家庭的家规家风不仅会决定其自身的政治品格,影响子女的价值观念,更是社会风尚的标杆。只有好的个人品格和健康文明的家风才能涵养良好的工作作风,滋养廉洁奉公的政风,传递高尚文明的民风。所以我们需要从干部考评体系上重视领导干部家庭责任的承担和生活品格的塑造。积极探索将家庭美德纳入考核体系的可行性办法,对生活作风出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从制度上约束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从社会舆论上引导领导干部更多地履行家庭责任。作者:乔翠霞 魏联合 8 e% ]* b p8 q7 r3 _
7 H1 c9 o7 c8 n7 n7 \- i; 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