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国际国内] 利用好经济发展的余地和潜力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9-1 08: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湖南召开部分省份和企业座谈会时强调,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处于合理区间,显示了中国经济有巨大的回旋余地、潜力和韧性。他指出,中国巨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巨大潜力在城镇化和服务业。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而发展最大的回旋余地在中西部。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带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人口红利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具有的性价比优势以及相伴而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蓬勃发展。但这种比较优势已日渐式微,这种情况下,需要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及时转型,与中西部地区共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但时至今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并不明显,没有及时形成东部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雁阵发展模式,致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这种以投资、出口为主要动力及以生态环境恶化、人力资本停滞为代价的增长局面的形成并得以不断固化,所谓的东部发达地区难辞其咎。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模式的形成,源于东部地区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所形成的洼地效应,汲取了中西部的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力资源,将本应留在中西部的改革开放红利和人口红利转移到了东部地区。一旦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发达国家再实体化导致资金回流,一部分劳动力优势更为明显的发展中国家相似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东部地区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自生能力的严重不足便暴露无遗。
  回过头来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的表面繁荣诱致我国发展陷入了一种人力资源陷阱,产生了另类的“荷兰病”。“荷兰病”传统上是指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我们现在的“荷兰病”就是指产业发展因过度依赖低成本、低等次人力资本,导致人力资本提升缓慢甚至停滞僵化,致使产业升级紧迫性弱化、高技术产业自生能力严重不足,进而在亟需新的科技革命引领经济转型之时,出现了断档断层现象。这是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匮乏、成人教育落后、高等教育严重脱离社会需求的自然恶果,也是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的必然后果。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要格外珍惜我国经济发展的回旋余地和巨大潜力,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特别是要把西部大开发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场景中考虑,作为我们的战略纵深和回旋余地经营好、发展好、维护好。要以中西部地区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为东部地区乃至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换取宝贵的时间。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更多地向西部倾斜,加快构建完整的铁路、公路骨架网络,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支持西部承接劳动密集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移,支持水、光、风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就地加工转化。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创新职业教育,完善成人教育,深化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为我国经济发展布局多层次产业人才。
  中西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回旋余地,城镇化和服务业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当然,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结果,服务业是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自然需求,如何把巨大的潜力挖掘出来,使之成为显在的生产力,工夫在诗外。我们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做好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决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涤荡一切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源动力、激活创造力。作者:杨英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