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号,以下简称“新《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9704—2012,以下简称“新《格式》”),均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有一段时间了,实践中却仍存在不少从格式到内容的不规范之处,造成公文写作的混乱状况。本文试对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分析。
* i- u0 C% N8 C, d5 s) R/ ]# G ]9 g5 }! _1 h/ B$ B3 g
一、版头部分 6 [5 K3 F k5 m0 [* ]
5 V" f4 ^4 B' O0 i; Q版头部分包括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版头部分常会出现发文字号编写方面的错误。发文字号是发文机关为其制发的公文所编制的顺序代码,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发文顺序号三部分组成。 ! W! g* y0 J# _. q
7 R9 N% ], i) v( R, M+ ]) G O
(一)发文机关代字易混淆 ( ~4 @" R, q1 M
/ C% a }8 Y0 W0 n& G/ @+ `
发文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名称的简缩语,应选用发文机关名称中最能反映机关属性的字词作为本机关的代字。比如,宁波市人民政府制发的公文,发文机关代字为“甬政”;宁波市教育局制发的公文,发文机关代字为“甬教”。但若简缩不当,就容易造成混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比如,“鄞州高级中学”的发文机关代字就不能用“鄞中”而应用“鄞高中”,因为还有“鄞州中学”,用“鄞中”就不能分辨了。再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发文机关代字就不能用“华师大”而应用“华东师大”,因为还有“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 U, U5 T( R# o' J! I# u2 R; E
" u) q$ _, i7 }& z) S
(二)括号使用不当
* ^& d$ Y. w9 p/ F
! D; j/ x1 n! C0 q! l新《格式》明确规定,“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如“甬教〔2013〕5号”。而像“×教(2013)第12号”中的年份使用圆括号标示,则是错误的,应改为“〔2013〕”。
+ Q+ ~' L& W' {; B0 ^6 h
! }! C: K, ~2 I* w8 M) J% ?2 i(三)序号编写不当
2 T1 | I, t; C* g
7 m! w0 K: Z: ?# @新《格式》明确规定,发文顺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不加“第”字。则上引“×教〔2013〕第12号”,就应去掉“第”字,改为“×教〔2013〕12号”。
4 ^1 i& K4 }0 S/ v6 g r
: {' u5 K. K, d# K, M' @二、主体部分 5 [% u. D& Q8 ~. ]9 D
: g2 O: M7 t9 i0 z; z
5 U% t& F; `: j: \$ [8 }' e% _- [6 _+ [. G6 w8 v2 ?
三、版记部分 3 t+ J9 h9 {5 ~8 r6 u) I
; a' ~2 `9 @. M) B' ?# |
版记部分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要素。 7 M5 e6 v$ p& \& I5 c
' ~, h- [! F- X9 i2 J8 w# s(一)抄送给个人
, L. q! J0 o" d
8 [9 P1 x, s4 l4 S6 x/ k* y4 l1 d5 ]抄送机关是除主送机关外需要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如果把抄送机关写成“××局长”等,就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抄送给××局长所在的单位。
' w: i) V6 K2 _: w# w
+ W/ u: L0 Q% K# j(二)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不恰当
' q# W2 |' m. | k9 H! U, n+ {7 R' F& G- Z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部门制发的公文,其印发机关一般是部门的办公室。比如,宁波市教育局发出的文件,印发机关不应写作“宁波市教育局”,而应该是“宁波市教育局办公室”。印发日期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不能用汉字标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从2012年7月1日起,公文不再标注主题词。
7 e" c4 O0 T" @% m/ I) v' q! o5 O' X5 ?9 ~) a0 G
(本文作者:曾芳芳刊于《秘书》杂志2014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