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微刺激强刺激不如改革式刺激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7-28 09: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2014年上半年刚刚过去,中国经济形势和微刺激的成效到底如何?上半场的答案就要揭晓。在此基础上,下半年的经济政策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浮出水面。从已经公布的具体数据看,中国经济增幅持续缓慢下行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长、外贸、内需、投资等关键的经济运行数据尚待公布,但是结合一季度GDP增长7.4%以及二季度制造业动能不足、出口不温不火、投资逐渐回落、外汇占款大幅起落等问题,可以提前作出预判。
  面对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加大的状况,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行动起来,微刺激的力度陡然加大。从4月份央行向县域以下的农商行和农合行定向降准,并不断扩大降准范围,到从4月底铁路总公司把2014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44个增加至64个,计划投资总额从今年年初的6300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再到近期多个省份出台力度颇大的稳增长措施,其中,投资在多地的措施中占据着打头阵的位置,成为稳增长最重要的砝码。
  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稳增长65条”中竟首次出现了“悬赏式”的刺激措施——有大约一半的条目涉及政府的财政补贴和奖励。显然,中央的微刺激经过地方政府的层层放大,已经演绎成泛刺激甚至强刺激。
  随着微刺激力度的逐渐加大,市场对微刺激升级为强刺激、中国重回靠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老路的担忧正在加剧。对此,新华社近日连发三篇评论文章,为刺激与改革的关系正名,认为微刺激并非与改革对立,而是与改革相辅相成。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微刺激的目的在于夯实促改革的宏观经济基础,在于为改革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
  笔者赞同这样的观点。梳理新一届政府出台的稳增长举措,可以发现,有些刺激措施其实也是改革措施,比如进一步简政放权鼓励投资创业、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扶持小微企业和服务业、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推出加快铁路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放活资本市场等,这些政策措施兼顾当前与长远,在发挥稳增长效果的同时调整结构、惠及民生。所以说,微刺激并不阻碍改革和转型,相反,微刺激使经济运行于合理区间,一定程度是在为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
  在当前的环境中,无论什么样的“刺激”,其长期后果都是弊大于利的。即使微刺激可以为改革创造更好的环境和空间,但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结构问题,只有建立在改革基础上的刺激才会实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把握微刺激与改革的平衡,不能指望用微刺激代替改革。
  越是面临困难的形势,越要强化改革,不断增强改革的紧迫感,不断提高改革的执行力。某种意义上说,不论是微刺激还是强刺激,都不如改革式刺激。改革是真刺激、久刺激,这在当下尤为重要。面对经济下行,政府要果断行动,迅速回应,积极作为。比如通过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通过财税制度改革改善国民财富的分配,优化整个社会激励机制;通过社保制度改革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消费水平及居民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释放需求潜力;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促进技术创新和文化创造,使得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真正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引擎。
  总之一句话,要积极为市场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市场发挥活力;要提高改革的紧迫感,越是经济困难,越要大力改革,这是唯一出路。只有锐意改革,中国经济才能过坎爬坡,才能给市场带来更多信心。(2014年7月1日《中国经济时报》周子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