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湖洋镇地处永春县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与德化、仙游两县接壤,面积143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农业发展态势强劲,现有芦柑近2万亩,茶叶1.5万亩,葡萄等名优水果3500亩,形成“两强多优、多业并举”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外出从事商贸活动2万多人,经营中小型超市7000多间、年创利润近4亿元。2006年以来,先后荣获省“文明镇”、“卫生镇”、“环境优美乡镇”和市“生态建设示范镇”、“三农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湖洋镇是著名的芦柑之乡,农业重镇,生态高地。近几年,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机制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的调整与升级,推动全镇科学发展的进程。下面,汇报一下我镇在发展农业合作组织,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和全国各地一样,湖洋农村同样是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前农民大都户均种植几亩柑桔茶园,在这样的小规模甚至无规模可言的基础上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就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脆弱产业的局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灵导致农产品成本偏高、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弊端逐步显现出来,单一家庭承包经营的局限性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湖洋群众大量外出经商办厂的现实情况也为实现农业集约经营提供了可能。这个时候,农民迫切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组织,为其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把握农村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规律,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我镇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我镇农业农村工作和干部群众思考的主题。合作组织这一市场主体,通过改革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促进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和合作转变,突破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步入市场经济阵营,给我镇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福建日报、泉州晚报都在头版总结报道了我镇的做法。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形式 目前,全镇共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2个,有社(会)员400多人,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合兴、天绿、清泉、阳高、华兴、德昭、闽源、万森等),专业协会2个(湖洋茶叶研究会、鹌鹑饲养和管理技术协会),共进联合体2个(党员帮带共进示范户、柑桔管理联合体和柑桔黄龙病防控联防区),涉及畜禽、柑桔、蔬菜、茶叶、名优水果、林业、农产品、林下养殖等8个门类,覆盖我镇农业的主要产业。据统计,全镇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和服务农民2000多户,户平均增加收入5000多元,新种优质铁观音2500多亩,加强芦柑管理6000多亩,新发展蔬菜、葡萄、名优特新水果2600亩。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一是能人带动型。就是一些专业生产经营的大户为求得以规模效应来占领市场,提高竞争能力,联合其他生产同类的农户而组成。如合兴鹌鹑专业合作社由刘培博于2007年9月发起建立,以“六统一分”为主要运行机制(统一购苗、统一孵化、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和分散饲养),强化全程服务功能,突出规模化养殖,现有成员135人,年出栏肉鸟30万羽,实现利润160万元,提取公积金5万元,风险金4.5万元。在经营规模上,由创建时15个场发展到28个场,年产量由15万公斤发展到68万公斤,产值由原来的70万元上升到750万元,代销网点由8个发展到55个,本省市场占有率由35%上升到60%。 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为改变以前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我们以租赁、承包、入股、转让、互换等形式,使土地逐步向创业大户集中,全镇实现土地规模流转5000多亩。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引进农业生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如天绿葡萄专业合作社郑义勇,投资200多万元在龙山、溪西等村流转芦柑迹地200多亩种植优质葡萄和黄桃、杨梅等名优特新水果,于去年7月份成功投产。该合作社全方位为社员和农户提供葡萄等名优水果引进种植、栽培管理、市场销售和技术服务,组织社员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社员的产品,进行统一包装销售,减少了单个农民闯市场的风险。 三是党员干部带动型。2006年以来我镇选准党建工作载体,广泛开展“党员帮带共进示范村(户)”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富裕构建了新的互动平台。即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群众为主体,选定精通芦柑、茶叶生产及熟悉销售市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35名农民党员作为示范户,按照农民党员从业情况和各自特长,把党员划分到柑桔、茶叶、销售等各专业小组,每位党员联系带动5-10户农户发展茶叶和芦柑生产,引导带动党员群众提高芦柑管理水平和茶叶栽培制作技术。至今,共结成帮带对子260对,共进户460多名,干部、党员、群众帮扶结对、资金互助、技术互教、信息互传。在此基础上,以合作组织为依托,我们还组建了1个党支部和3个党小组,加强了党对合作组织的领导,推进了合作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的对接共振。 四是农业服务组织带动型。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根据农户要求和产业现状,为促进产业发展,联合广大农户而组成。如我镇于2005年7月成立了茶叶研究会,把从事茶叶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企业、组织、大户、专家、茶农及社会有关人士吸收到研究会中,有会员近100人。通过研究会协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关系,及时为企业和茶农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在政府与会员、企业与市场、生产与销售之间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茶叶研究会成为面向市场、自我管理、服务茶农、促进发展的经营“核心”。 五是培训基地带动型。通过培训农民技术员和建立示范基地,引导周边群众发展。如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黄永南率先建立茶叶示范基地150亩,在他的带动下成立的湖洋清泉茶业专业合作社,拥有生态茶园1000多亩。合作社每年培训社员茶农300多人次,印发生产技术资料2000余份,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加工培训、茶王比赛等,今年黄永南制作的春茶产值达到20多万元,在实现自身赢利的同时,带动社员和农民增收,铁观音茶叶比以往提高了近2倍的价格。又如华兴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柑桔标准化示范园,对社员果园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2000多亩,仅吴岭村芦柑生产人均年可创利近1万元。 三、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的体会和思考 实践证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后农村经营体制的又一次创新,通过走专业合作道路,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能有效确保农业生产效率的最大化,实现农民收入的最大化,逐步由自然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1、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村科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还通过服务,把新技术、新观念、新品种传授给社员,加快了科研与实践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以前在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条件下,难以推广的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和经验,都能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得到推广使用。我们要进一步拓展提升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和运作水平,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效益。 2、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确立了农民市场主体地位,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在引导农户生产、管理、培训和销售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促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如天绿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成立技术服务辅导中心,聘请省农科院、农林大学有关教授、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吸收带动了一批农户入社,通过联合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较好地引导农民进入了市场,加快了农业市场化步伐。 3、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专业生产为基础,一个组织重点发展一个主导产品,是实现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有效形式,使资金、人才、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能更好地做大做强优质农产品的品牌。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标准的实施、品质的提高、产业规模的形成、品牌的培育,合作组织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迅速提高,竞争力明显增强。如合兴鹌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在仙游、莆田等地成功地打入超市,国内市场不断开拓,产品销售价格得到保障,产量逐年增加,效益逐年提高,农民增收明显。 4、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和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我们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下,利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如我们引进天馨生物公司在镇六八林场试种了冬虫夏草、东方肉穗草、桑黄、千层塔、丰城鸡血藤等林下药用植物,取得了一定实效并在农户中逐步推广、扩大种植规模。天馨生物公司目前日产鲜活虫草3000多瓶,成为我老秘网县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 总之,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虽已有一定基础,但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势和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在选好带头人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上下工夫,不断改善和提高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合作组织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稳定发展,以更好服务“三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