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八佾篇第22章(6月19日)

[复制链接]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6-22 01: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八佾篇第22

 

619下午330分,《论语札记》作者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 49231471里面,就《论语》八佾篇第22章进行了讲解,具体内容如下。

 

一、原文释义

 

原文: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名夷吾,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

三归:三处府宅。

摄:兼任。

树塞门:树为动词,立的意思。塞门是古代天子诸侯在门口立的小墙,用以遮蔽视线,区别内外。

反坫(音diàn店):古代国君与别国国君友好会面,互相酬酌时放置空酒杯的土台。

译文: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真小呀!

有人问:“管仲俭朴吗?

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府弟,各项职事都有专人,从不兼差,怎能算是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么,管仲是不是知礼呢?

孔子说:“国君的门口有小墙遮蔽,管仲也有;国君为了招待别国君主,堂上设有放酒杯的土台,管仲也有。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谁不知礼呢?

 

二、论从史出

 

管仲(公元前719-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失败,后从军,到齐国。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和公子纠都是齐国国君齐襄公的弟弟。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齐桓公),管仲辅佐公子纠。一双好友,给两个公子当师傅,实为美谈。公子小白(齐桓公)和公子纠因为兄长齐襄公无道,二人怕受牵连,公子小白(齐桓公)由鲍叔牙侍奉逃往莒(音jǔ举)国,公子纠由管仲和召忽侍奉逃往鲁国。齐襄公被杀以后,公子小白先返回齐国,立为君,即齐桓公。之后兴兵伐鲁,逼迫鲁国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主,而管仲不死。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后归服齐桓公,成为齐国上卿(即宰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战国策》《国语·齐语》《史记·管晏列传》《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在《论语》中,涉及孔子评价管仲的有四处:

一是本章,孔子批评管仲,说他器量狭小,不知节俭,更不知礼,几乎什么都要与国君一样。“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在孔子看来,一个“礼”字的分量是很重的。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说孔子“小管仲”,这大概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二是在《宪问篇》第10章中,有人问子产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是对民众有恩惠的人。”问子西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呀!他呀!”(无足称道之意)问管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仁人。削夺了伯氏在骈地的食邑三百户(伯氏有罪),致使伯氏只能吃粗粮,但他到死没有怨言。”称赞管仲铁腕执政,虽猛虽严而不失其仁的执政风格。

三是在《宪问篇》第17章中,子路认为管仲忘记了自己主人公子纠的恩情,转而侍奉杀了公子纠的仇人齐桓公,是忍心害理,因而说他没有仁德。孔子则从总体上、大节上看待历史人物,充分肯定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制止战争,赢得长时期较为稳定局面的历史功绩,认为这对于广大民众有好处。因而高度赞扬说:“如其仁,如其仁!”

四是在《宪问篇》第18章中,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不但不能为主人以身殉难,还去做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得以匡正,民众直到今天还受到他的恩赐。假若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沦为夷狄了。他难道要像普通的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偏僻的小山沟中自杀,而不被世人知道吗?”

子贡和子路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说明这是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看法。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却与众不同,独具慧眼。从《论语》全篇看,孔子对管仲有褒有贬,是依据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在本章中,他批评管仲器量狭小,办事不节俭,有违背礼节的行为。在《宪问篇》第1718章中,孔子又高度赞扬了管仲尊周室,攘夷狄,匡正战乱局面,使天下安定太平,生民免遭涂炭的功业,肯定他避免了中原文化衰落,“被发左衽”,被异族同化局面的出现。管仲所建树的功业,都是关系大义、大节、大信、大公的天下大事,据此,孔子认可管仲是“仁人”,这反映了他着眼于大节而不拘泥小节小信的思想。孔子对待历史人物的客观态度、深邃眼光,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

孔子为什么批评管仲?

答:本章孔子对管仲的批评,主要有三点:一是他器量狭小。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是盖世之功。但是他居功自满,品行上缺乏检点。这与辅佐周成王的周公相比,高下立见。二是他生活奢侈,违背了居官应俭朴的美德。三是他僭越礼制,擅自享用天子诸侯的规格待遇。二、三两点正是他居功自傲的具体表现。

管仲是历史上的名相之一,他的功绩一向为人称道,连孔子对他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于这样一个典范人物,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在《管仲论》这篇著名的史论中,从管仲不能推荐贤人这一要害之处进行评说,以管仲死而齐国乱为例,批评了管仲临死前没有荐贤的错误,论证了举贤任能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指明了政治家培养选拔接班人的重要性。这是历史对管仲的又一个评价。

如按儒法分界,管仲大概是要被划为法家。后世称他为法家的先驱,列于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以及韩非这一系列法家代表人物之首。孔子比管仲小172岁,孔子出生之时,管仲已去世90多年。看看孔子怎么评说管仲,或许是很有意思的。儒家的老祖宗能正视法家先驱的功德,说明儒法之间并非截然对立。事实上,到了战国晚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那里,已把儒家与法家融为一炉,后人没有必要把儒法之争说得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我们应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牢牢把握其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到的推动或阻碍作用,依据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通常我们常见的具体标准有:

是否完成了国家统一,推动了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了政治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是否采取了促进民族融合与团结的措施;

是否反击了外来侵略,捍卫了国家民族利益;

是否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是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等。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成功与失败、优点与缺点……杰出历史人物也不例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在评价杰出人物时也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就是有褒有贬,客观公正的。再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复台湾、击败沙俄等,政绩斐然,维护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不能因为功绩显著就完全对其大兴文字狱的过错视而不见、全盘否认。我们必须根据其在位时期的作为,一分为二地评价他。当然瑕不掩瑜,最后总体上我们还是认为康熙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古代帝王。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这一原则就是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这种特定的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孔子评价管仲的着眼点,就是在东周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日渐衰落,内有诸侯四起,外有夷狄侵扰的形势下,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尊周室,攘夷狄,“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制止战争,赢得长时期较为稳定局面的历史功绩。认为他匡正战乱局面,使天下安定太平,生民免遭涂炭,对于广大民众有好处。肯定他避免了中原文化衰落,“被发左衽”,被异族同化局面的出现。因而高度赞扬说:“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看本质、看大节、看主流。孔子对管仲有褒有贬,他虽然批评管仲器量狭小,办事不节俭,有违背礼节的行为,但是,又充分肯定了他的历史功绩,认为管仲所建树的功业,都是关系大义、大节、大信、大公的天下大事,并且反问说“他难道要像普通的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偏僻的小山沟中自杀,而不被世人知道吗?”据此,孔子认可管仲是“仁人”,这反映了他着眼于大节而不拘泥小节小信的思想。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启示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以历史事实或者具体史料为依据,才能得出相应的观点,既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不能堆砌材料,杂乱无章,而不能从中概括出基本的观点和结论。

贝壳里的海滩:包括如何看待身边人的对与错,功与过。

破风弃俗:从现代史观看,孔子的的历史观是有遗憾的,是一种包含着忠、奸,简单的善、恶等等的历史观。但是,从当时境况来说,眼光已经是十分的深邃了。而且,我觉得孔子最好的一点是能够用我们今天的理性思维、辩证思维来看待历史人物,一句话就是实事求是。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用瑕不掩瑜这种说法来评述一个人。对即是对,错即是错。对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表扬、并进行学习,但是错的事情也可以让我们以史为鉴,不去重蹈覆辙。这才是一个历史人物在当时以及以后能给社会、给民族、给人类做出的完整贡献。而且作为记录历史的人,应该、必须具有的一种意识。而且。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历史评价有一些缺憾,过于强调历史人物所做的历史贡献,而把其本身散发人性光辉的行为过分缩小了,功利主义思想过重不是好事,人之所以为人正是这份与动物差异的人性,这是历史车轮不断前进,人类不断进化也不会改变的,是真正的真善美。

人间词话:我感觉皮革加一个人很容易受主观好恶影响,全盘否定或者全面肯定,把其本身散发人性光辉的行为过分缩小了。因为中国从来不赞成个人英雄主义,认为历史功绩是群众做出来的。

红豆醒来:“他难道要像普通的男女那样守着小节小信,在偏僻的小山沟中自杀,而不被世人知道吗?”

——据此我想到了屈原。

人间词话:不一样吧 一个是国破 一个是内斗。

红豆醒来:若是胸襟更大些,当时的六国和秦国都是华夏一族啊,为何不可以和合而统之?

人间词话:站在现在去看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在当时就是国与国的区别啊。我们不应该站在现在的高度去评论古人当初的思想吧。

红豆醒来:非要守着那个昏庸无能的楚王干啥?岂非持小义而失大节么?

贾陆英:我们不应该站在现在的高度去评论古人当初的思想吧。

——是的,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要将其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

破风弃俗:错了,我们必须站在现在的高度去评论古人的思想。历史的最大作用就是警示今世,去客观、理性的对待古人、对待历史能够发现当时的弊病,能够吸取教训。但这不是意味着要批评古人。正如杰斐逊所言,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不赞成并不代表着就是对抗、污蔑。只要所有的讨论在理性的框架,都是可以的。

红豆醒来:刚看完20集《屈原》,嘉其忠勇、赞其才华,叹其独立不群,欲究其悲剧之源。

向阳花:我也欣赏不了屈原的做法,但是佩服他的勇气。悲剧之源吧,该是楚君昏庸,他的抱负难以施展,他又是贵族血统,不愿意改投他国吧,只能郁郁不得志,自杀了。哎,价值取向不同吧,像孔子在政治上也不得志,但是他投身教育了,成就了中华的传统文化。

红豆醒来:正如杰斐逊所言,异议是爱国的最高形式。

人间词话:在屈原那个年代,秦国是楚国的敌国,和抗战年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并无二致 (我们暂且不去讨论秦楚同属华夏民族 )。当时春秋战国争霸争雄各国间相互征讨,每个国家的士兵手里都流着他国民众的血,各国百姓之间存在着仇恨,秦汉一统之后经过长期的和平发展才消除掉这种隔阂,君不见秦国一统天下,六国百姓称他暴秦,楚国更是留下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话(得有多大的仇恨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贾陆英:我们必须站在现在的高度去评论古人的思想。

——还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代去评价,尔后,再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总结古人的思想,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并昭示未来,警示后人。

 

三、嬴政功过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我们应当如何评价秦始皇?这是高中历史的一道考试题,请大家答一答。

破风弃俗:如果答题,答案必定是需要辩证的,从正反两方面来论述和评价,从主流和直流论述和评价。但是就如我所言,我们的历史观中忽视了人性的光辉,神农遍尝百草,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以及等等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从来都没有人去反面评价?而秦始皇被许多人所病垢?就是因为这一点。

二两就醉:推动历史发展的,貌似不全是人民群众,而是个人。

炉中煤:从他的功绩看,他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等等,这些可称为千古一帝。但在秦的后期开始实施暴政,刑罚残酷、赋税繁重等。

向阳花:一统七国、统一货币文字,修建长城这是功,焚书坑儒造成儒家典籍很多失传了,还有晚年醉心于长生不老劳民伤财。或许有些片面吧。

人间词话:功绩方面,一统天下结束乱世,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对促进华夏民族大一统大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勋。过错方面,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大灾难,修建长城、横征暴敛、法律苛刻,使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要全面的看待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在事件当中的作用。

爱就一个字:秦始皇,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是极其重要的一人。

贾陆英:推动历史发展的,貌似不全是人民群众,而是个人。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乃至关健性的作用。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辯证统一的。

爱就一个字:从这个始,能看出。统一了国家,最重要的是从文化、经济、社会都给了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新的起端。历史唯物主义,讲究辩证,从大的方面要讲,从小的方面也要讲。不能割裂开来,选择性评价。这肯定是不客观的。贾老前面也讲了,要放在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

贾陆英:首先要肯定,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同时也要看到,他又是实行残暴统治的一个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起来看,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造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四、下讲预告

 

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语(音yù玉):告诉。

大(音tài太)师:太师是乐官之长。

翕(音xī希):盛大而热烈。

从:同纵,展开。

纯:纯正而和谐。

皦(音jiǎo皎):清晰而分明。

绎:延绵而不绝。

孔子告诉鲁国乐官奏乐的道理,说:“音乐,乃是可以通晓的:开始演奏时,五音齐鸣,盛大而热烈;继续展开下去,音律纯正而和谐,节奏清晰而分明,韵味延绵而不绝。音乐由此而成。”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4-6-24 20: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近日老猫出差中,周日下午的课组织不力,被潜龙老师当场点名批评了。希望今后每周四、日下午,大家更多参与课堂交流,不要辜负了贾老的一片苦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4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