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雾端凝眸 于 2017-9-6 19:17 编辑
浅析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综合使用
6 f: Z0 `& H7 h4 p
! U3 x4 }, \7 O' L
在说话和理论文章的判断及推理中,经常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比如毛泽东1937年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中写道:“‘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这个口号,不应该只是讲得好听,还应该做得好看。团结要是真正的团结,尔诈我虞是不行的。”肯定句是从正面表述某种肯定的看法或情况,语气一般比较明确、强烈。否定句是从反面表述某种否定的看法或情况,语气一般比较灵活、缓和一些。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使论述非常准确、全面、深刻。为什么这种方法有这样的效果,应该怎样具体使用这种方法呢?
- W4 q4 b; K2 I/ q; Q% B7 p! A4 K
一、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是客观要求而非主观愿望决定
# s; x' N& `* P' d
无论是说话还是理论文章,都是主观思想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都要求准确、全面、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作为说话和理论文章的一种工具,作为主观思想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形式,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是由准确、全面、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要求决定的,归根结底是由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特点以及社会实践的实际需要决定的,而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
$ `$ n6 r8 o5 i- j; t, Y
二、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体现在矛盾运动中 + c O5 X v' I2 X$ b% U$ B
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怎样的呢?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引起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引起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客观存在的矛盾是复杂多样的,事物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是认识事物的内部矛盾、根本矛盾、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基本范畴。矛盾运动的特点,就是在对立中同一,在同一中对立。
* [/ h* O4 L% Y! C3 K ^; f
三、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是反映矛盾运动的必要手段 & X$ x2 @4 Z! L" Z# p
正确认识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就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采取说话和理论文章的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才能实现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使论述达到准确、全面、深刻的效果。这是因为,客观事物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既是客观的普遍的,又是复杂的多样的,反映到主观思想中往往是量变与质变、可能与现实、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真相与假象、历史与现状等等对立统一关系的混合物,要想通过说话和理论文章的形式到达观点鲜明、揭示本质、阐明规律的目的,就必须分清有无、是非、多少、大小、正误、优劣、好坏等各个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界限,就必须坚持和捍卫真理,就必须指出和打倒谬误,这就要求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起来使用。总而言之,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是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必要的认识方法和表达手段。
! U; s1 Q, H# \
四、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的具体形式 " s1 j0 y* i" U2 T! ^( C- B
判断和推理是说话和理论文章中常见的思维形式。判断,就是判定事物的本质,主要包括断有无、断是非、断多少、断大小、断正误、断优劣、断好坏等。推理,就是推出事物的规律,主要包括推因果,推未来趋避等。判断和推理都需要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来表达,从而体现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 _+ c( Q1 x: F/ E) Y$ g m
五、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的必要性
9 m, j; n* H: k% |+ D' b2 G$ K
采取判断和推理作出的任何一种观点,都首先是一种肯定,肯定才能使观点明确,不肯定等于不确定,不叫有观点;其次需要辅以否定,否定能够支持肯定的观点,使肯定的观点更有力量,得到落实,不否定造成没有针对性,导致肯定的观点不是很有力量,不能确保落实(落实就是否定向肯定的转化、问题的解决、对立的统一)。这就有必要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
8 r4 V8 N4 ~* M/ ~
虽然任何肯定又意味着一种否定,任何否定又意味着一种肯定,但是意味着否定不等于明确的否定,意味着肯定不等于一定的肯定。仅仅的肯定,能够在一般意义上说明意思,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不够到位,不够彻底,还可能耽误问题的解决,因为单纯肯定只是笼统的、一概的肯定,受指令的一方可能不能领会好单纯肯定所针对的应当否定的内容,不能准确地领会指令和正确地采取行动,因而卸不下应当卸下的否定内容这个包袱,达不到肯定指令所要求的效果。仅仅的否定,虽然也能够在一般意义上说明意思,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不够明确,不够直接,还可能导致把事情弄得更糟,因为单纯否定只是禁止、停止之意,让人停止之后由于肯定的内容和方向不明确,导致不知何去,不知何从,陷入盲目、被动或盲动。这就说明,不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是不行的。
3 s7 ?. Y% b! ^* z0 J! w
值得强调的是,否定的对象有两种:一种是对矛盾关系的概念的否定,可以让人从唯一的相反的方向去进行准确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仅仅是暗示意义上的选择,并不是明确意义上的选择,而且选择的程度无法确定(比如否定战争,意味着肯定和平,但不意味着和平的程度,即分不清是一般和平还是高度和平);另一种是对反对关系的概念的否定,将产生中立和相反两条或多条途径,让人在接受否定之后陷入左右为难,不知如何,因为反对关系概念之间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如果有所肯定,就可以明确否定的内容;如果只是否定,就根本不能够确定肯定的内容,形成可肯定亦可否定的两种可能,给解决问题带来麻烦。因此,要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结合起来,使二者都突出起来,明确起来。
/ R2 ]) n0 k3 r& V7 Y
比如,课堂上老师发现个别同学在偷偷说话,提醒说:“认真上课,不要随便说话。”老师肯定的观点是“认真上课”,同时辅以否定的提醒“不要随便说话”。“认真上课”和“随便说话”不是矛盾概念,而是反对概念,“随便说话”是“不认真上课”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内容,使“认真上课”的观点有了针对性、必要性和语言力度。如果只有肯定没有否定,同学们就不知道“认真上课”究竟为什么产生,不清楚重点是在说谁呢,偷偷说话的同学也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问题,由于老师表达不全面、不准确,没有针对性,而达不到说话的目的。如果只有否定没有肯定,就属于一个没有观点的提醒,起码是观点不鲜明,让人听了不知所以,不说话然后干什么呢,是写字呢还是听讲呢,都是不清楚的。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这就是从同一中把握对立,可以增强说服力和论证效果;这种综合论述的方法促进了“随便说话”向“认真上课”的转化,这就是从对立中把握了同一,促进了统一,进而实现统一。 ) U$ [ k4 i) J8 B" y9 E3 R* t
4 I8 T7 l0 y' m! j8 ~0 r% W
八、把肯定句和否定句分离使用的特殊情况
4 f8 l6 ~, D# o Q' e* e8 ^
尽管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综合使用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必然要求,是由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特点决定的,但是由于社会实践需要的不同而对二者综合使用的要求也不同,有时也会出现分离使用的情况。当需要客观透彻的论述某个事物或事理时,就要坚决把肯定句和否定句相结合,决不能分离使用,但也要从简洁明了、避免啰嗦的角度把握好二者综合使用的度,该用则用,能省则省。当需要照顾某种特殊人物、特殊事件、特殊场合的特殊效果时,就要选择单纯使用肯定句或否定句,放弃二者的综合使用。把肯定句和否定句分离使用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只肯定而不否定。积极的肯定内容具有向上、向善、向美等特点,与社会上的尊重他人、图个吉利等习俗相一致。消极的否定内容具有向下、向恶、向丑等特点,与社会上的尊重他人、图个吉利等习俗相违背。因此,在长辈、上级、宾客等尊贵的人面前,或者在应保护对方自尊心需要暗示对方的时候,表达判断和推理就要只肯定而不否定,即只选择积极的肯定内容,避开消极的否定内容。比如给老人祝寿,只说“祝您长寿”、“您一定能够长寿”等吉祥话,决不能说“您一定不会短寿”等包含忌讳语的话。比如学生作业潦草,老师可以鼓励他说“再写好一点”,而省略“别再写这么乱”的挫伤性语言。二是只否定而不肯定。由于也存在消极的肯定内容和积极的否定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表达判断和推理就要只否定而不肯定,即只选择积极的否定内容,避开消极的肯定内容。比如,只说“这次没有成功”,而不说“这次失败了”,这样语义要轻一些,口气要弱一些,容易被人接受。三是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负负得正”,表示肯定的意思。同一内容的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意思基本相同,但是前者比后者具有某种特殊意味。可以让语气委婉一些,比如“这些人不是没有错误”比“这些人有错误”语气委婉,这一类两个否定词紧密相连;可以更肯定更强烈,比如“没有一个不佩服”比“大家都佩服”更加强调了佩服的程度,这一类两个否定词不是紧密相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