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知人善任的用人高手,帐下猛将如云,谋臣似雨。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为“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评价袁绍却是“有才而不能用,问善而不能纳”。而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也”的荀彧在官渡之战前对曹操、袁绍二人便有“四胜四败”之论。从后来历史发展看,曹、袁不同的历史境遇也证明了荀彧“四胜四败”之论的正确性。对部队领导干部来说,曹操“四胜”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度胜”,即知人而善任,用人有气度。《三国志》原文为: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用开阔的心胸容人容事,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境界。领导干部要有广阔的心胸和气度,要容得下人,特别是要容得下属比自己高明。要有成人之美的品格,给下属提供发挥的舞台,不能因为担心下属赶超自己,而一味打压和雪藏。一位领导干部如果可以做到曹操那样“度胜”,便无患得患失之虞,心浮气躁之害,就会在成就下属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其二,“谋胜”,即善于谋划前瞻,善于指挥决断。《三国志》原文为: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所谓“谋胜”,就是筹划、想办法,或者叫运筹、定计划。自古以来,大凡有作为的领导者都非常重视谋划。“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一位出色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领导干部的谋划决策能力,直接影响和制约下级的执行力。尤其是部队领导干部,以其职业的特殊性,对谋划前瞻、指挥决断的能力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方面,袁绍是个反面典型,在官渡之战中,他缺乏前瞻谋划,关键时刻犹豫不决,坐失良机,最终兵败身死。
其三,“武胜”,即令必行禁必止,赏必行罚必信。《三国志》原文为: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土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否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是调动下属积极性,提高执行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部队领导干部而言,能否做到刚强有力,既严于律己,又严于管理,将直接决定一支队伍是否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令行禁止,可增加士兵的危机意识,置之死地而后生;赏罚分明,可振奋士气,激励动力,增强活力,提高部队凝聚力战斗力。
其四,“德胜”,即务实而勤俭,以美德服人。《三国志》原文为: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惜,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咸原为用,此德胜也。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主见就会被人玩弄于股掌;如果好大喜功就会被小人包围;如果文过饰非就永远听不到真话。领导干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德是才之本”,品行不端的领导干部即使能力出众,在下属眼里也不称职,更谈不上为人师表。西汉刘向有言:“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要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务实勤俭,以德服人,才能真正走进下属心坎儿,得到群众衷心拥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