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陈海春:一个领导学的经典案例

  [复制链接]
天羽 发表于 2013-6-5 15: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周济:一个领导学的经典案例
——写在周济荣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日子里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毛泽东
                    
    自从去年年底,周济从教育部部长位置上调任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之后,人们对他的议论经过一段高潮,逐渐平息。这几天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大会召开,从种种迹象上表明,周济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已成定局。此时恰好我在给我们学院的硕士生和本科生上《现代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课程,期间要讲述一些人物,也叫案例分析,周济的发展过程,就成为了我们课堂上的经典案例。我借此告诉同学们,从专业工作者成长为管理工作者,从专家变成政治家,要学会处理好政坛上的五大关系。

一、政坛在人不在己

     周济担任“领导职务”由来已久。他在高中时期,就担任过班长和校团委副书记,在清华大学担任班团支部书记。早期“从政”的经历既给他带来了知识和经验,也给他带来了人脉。恰好,当年的师长和学长成为他后来的领导和同僚。在新疆的八年,他做过校办工厂的厂长,从抓革命到促生产,得到了锻炼。文革后在美国读研究生时,他把一个“纽约布法罗地区中国留学生会负责人”这个“七品芝麻官”做得有声有色。后来他自己说,他受益于这个职位,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多少在国内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人,在这个地方不仅见到了,而且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个“小周,将来回国后可以来找我”的客套话,成为日后他起家的本钱。回国后,他知道大的事业,要有大的团队。于是他对外大联合,对内大团结,把一个原本是机械学院比较边缘化的教研室,通过学研产协调发展,迅速变成学院乃至学校最有活力和实力的单位。就这样他被学校的主要领导相中了,从1994年开始,算是走上了“政坛”。这就是他日后发展的轨迹:机械学院院长(1994),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995),华中理工大学校长(1997),省委常委、科技厅长(2000),武汉市市长(2002),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2002),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2003.3),中共中央委员(2007.10),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2008.3),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2009.11)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2010.6)
周济是在政坛上活得比较明白的人,他知道人什么本事都有,就是不具备将自己的头发揪住让两个脚离开地面的本事。从政就是一个将自己的事情做好,让组织选择的过程。因此,做好本职工作,让组织放心,让领导满意是硬道理。性命、性命,性格决定命运。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从政者三要素的完美体现:拿捏、分寸和火候。我有时感叹,一个学工科的学生,一个被人们认为不懂政治的学者,怎么在实际的政治活动中,做得如此到位?是先天所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应该二者都有吧!我见过周济的父母,与他们共进过晚餐,一位非常精明的老大爷,周济的籍贯是上海;一位非常豪爽的老太太,周济的母亲是湖南人。周济的性格兼得父亲的精明和母亲的大气。只有这样他才能不断做到让上级满意,让上级给予他更多分配资源的资格。也许他还不算是在政坛走得最远的人,但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走到这个位置,以远非易事。

二、政坛认级不认能

     从周济的学术生涯来看,他是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他的记忆力——一种对事物回忆和复述的能力,注意力——一种对事物专注和持久的能力,观察力——一种对事物辨别和描述的能力,想象力——一种对事物憧憬和勾画的能力,思维力——一种对事物反应和联想的能力,在同龄人中都是出类拔萃的。不过周济从来不因才自傲,他是一个非常懂得从政规则的人,知道什么叫“端谁的碗,服谁来管”的道理。他在这个等级体系中,能够从底层走到这样一个位置,都是顶头上司和上司的上司认可的结果。由此可见,管理这个行当,与专业这行当的最大不同在于,管理者靠的是势能,专业者靠的是动能。搞专业的人,有本事,往往能够获得同行的认可;搞管理的人,有本事,往往能够获得首长的认可。
    他当教育部副部长和正部长的几年,我有一段时间在部里借调,与部里的一些同志们谈过他们的部长。他们告诉我,周济在做普通教师和学校领导时,也常常到教育部来汇报工作,有时几天来一次。我们问他怎么还在北京,他总是笑着说,我回了趟学校,又来了。他是个大教授,但是没有大教授的架子,就是当了部长,也对当年关照他的下属表示谢意。再如,他有一段时间同时兼三个职务:省委常委、省科技厅厅长和我们学校的校长。当时省里面有某些不着调的人,对周济的态度和他推行的事业总是说三道四。当时我被他安排在“武汉·中国光谷”专家组担任副组长,对这些情况看在眼里,一次专门向他汇报,还说了一些对某些人的看法。周济非常诚恳地对我说:做大事,就要大气。这些人虽然对我们的事业有种种看法,但是他们毕竟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资源,如果我们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这多好呢?你要学会沉得住气,矛盾总是有的,但最终检验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这就叫:“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三、政坛序爵不序齿

    我们跟他跑龙套的那几年,周济总是提起他在清华大学的经历,虽然他平日里比较忙,但是每年武汉地区清华大学校友会他总是要去的。我们还与他大学的同学有过接触,特别是那位他大学和博士的同学查建中先生。那年查先生来我们学校,我请他吃饭。他告诉我周济在同学里是一个非常勤奋和低调的人,而且十分念旧,从不以自己的地位来对待人。他还说:“周济从不拉帮结伙,从不说三道四。”我笑着告诉查先生,这就叫:学界序齿不序爵,政坛序爵不序齿。在周济离开教育部部长位置时,恰好就是这个查先生顶风出来写文章,题目是《周济的贡献》。他告诉天下人,周济不仅能干事业也十分干净:“只要是fubai的事,他就沾不上边儿,我们这些同学太了解他了。”“周济在华科大校长任上锐意改革,建树极多,但也遭到不少非议。可是对于他的人品,却始终无人批评。周济离开教育部之后,无论是部内部外,还是网络上下,亦无人对此抱有微辞。”
周济虽然在朋友面前行为比较随和,但是在上级面前绝对是有规有矩的。他当校长时,每逢上级来我校检查工作,都要将我们召集起来。从讨论汇报提纲到设计接待程序,他都十分过细,几乎所有到过我们学校的人对我们的汇报和接待都十分满意。可以说,周济是我们党民主集中制的忠实执行者,他懂得什么叫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他也是清华学生领袖标准口号的推行者和实践者,不仅推广而且做到了:“听话、出活”。既把领导的话真正听进去,也把领导交办的事情努力去做好。正是在他的身上,我总结了管理工作者个体行为最核心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遵从、一个是统御。这也是我领导学课件的由来:《红色中国式管理——遵从的智慧与统御的智慧》。遵从是基础,统御是升华。不遵从,将没有人会用你;不统御,将没有人可用。也就是说,在一棵树上,上面的猴子看下面的猴子都是笑脸;下面的猴子看上面的猴子都是屁股。只要走上管理者道路,我们就是一群猴子,只是在上下的不同,就看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了。是做花果山上的美猴王,还是做玉帝身边的弼马温;是做五行山下的受压者,还是做西天取经的带箍人,就看你的表现和运气了。

四、政坛论行不论言

周济不善言而善行,这也得益于他的母校。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石碑,上面刻着“行胜于言”。早在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说“清华的精神是实干”。原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徐葆耕教授在阐述“清华精神”时,就把“实干”作为一条。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清华改为工科大学,“实干”的传统进一步充实了工科的操作型特点。工程训练养成了很强的团队意识,对个人作用不像文科那样看重。清华敢于组织多学科大兵团作战,如原子能反应堆研制、密云水库设计、小卫星的研制等,大多仰赖这种团队精神。长期受清华精神熏陶的人在工作中比较重视人际关系,重视一班人的团结。清华毕业生中有多人进入中央和省、部委担任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实干作风。清华每年招生能网罗到各地的高材生,也是因为它给社会一个扎实可靠、稳定有序的信任感。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我们不是说所有的学者都要走周济的道路,这一来不可能,二来也没必要。况且周济能够走到今天也不是他本人能够决定的,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集体的决定。作为领导学的经典案例,我只想说明一点:任何行当都有自己的规律、规则和办法。你不适应,不掌握,就会带来麻烦;你适应了,掌握了,就可以取得成就,仅此而已!

(领导学有三大功能,一是描述,二是解释,三是预测。我一般只做第一和第二件事情,很少做第三件事情。因为我多次说过,管理这个行当,信息永远不对称,时空永远不同一。但这次是例外,我的稿子写了两天了,不发出来是怕惹麻烦,但是我坚信这个结果,并以此来证明我的判断力。谨以此文作为向周济校长荣任中国工程院院长之祝贺!)
 

精彩评论17

正序浏览
xibL 发表于 2016-9-11 22: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在     周济担任“领导职务”由来已久。他在高中时期,就担任过班长和校团委副书记,在清华大学担任班团支部书记。早期“从政”的经历既给他带来了知识和经验,也给他带来了人脉。恰好,当年的师长和学长成为他后来的领导和同僚。在新疆的八年,他做过校办工厂的厂长,从抓革命到促生产,得到了锻炼。文革后在美国读研究生时,他把一个“纽约布法罗地区中国留学生会负责人”这个“七品芝麻官”做得有声有色。后来他自己说,他受益于这个职位,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多少在国内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人,在这个地方不仅见到了,而且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个“小周,将来回国后可以来找我”的客套话,成为日后他起家的本钱。回国后,他知道大的事业,要有大的团队。于是他对外大联合,对内大团结,把一个原本是机械学院比较边缘化的教研室,通过学研产协调发展,迅速变成学院乃至学校最有活力和实力的单位。就这样他被学校的主要领导相中了,从1994年开始,算是走上了“政坛”。这就是他日后发展的轨迹:机械学院院长(1994),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995),华中理工大学校长(1997),省委常委、科技厅长(2000),武汉市市长(2002),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2002),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2003.3),中共中央委员(2007.10),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2008.3),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2009.11)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2010.6)快速回复#     周济担任“领导职务”由来已久。他在高中时期,就担任过班长和校团委副书记,在清华大学担任班团支部书记。早期“从政”的经历既给他带来了知识和经验,也给他带来了人脉。恰好,当年的师长和学长成为他后来的领导和同僚。在新疆的八年,他做过校办工厂的厂长,从抓革命到促生产,得到了锻炼。文革后在美国读研究生时,他把一个“纽约布法罗地区中国留学生会负责人”这个“七品芝麻官”做得有声有色。后来他自己说,他受益于这个职位,当时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多少在国内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的人,在这个地方不仅见到了,而且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个“小周,将来回国后可以来找我”的客套话,成为日后他起家的本钱。回国后,他知道大的事业,要有大的团队。于是他对外大联合,对内大团结,把一个原本是机械学院比较边缘化的教研室,通过学研产协调发展,迅速变成学院乃至学校最有活力和实力的单位。就这样他被学校的主要领导相中了,从1994年开始,算是走上了“政坛”。这就是他日后发展的轨迹:机械学院院长(1994),华中理工大学副校长(1995),华中理工大学校长(1997),省委常委、科技厅长(2000),武汉市市长(2002),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2002),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2003.3),中共中央委员(2007.10),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2008.3),中国工程院党组副书记(2009.11)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2010.6)
 
饮马钱塘 发表于 2015-11-4 20: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这也得益于他的母校。在清华大学的校园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石碑,上面刻着“行胜于言”。早在三十年代,朱自清先生就说“清华的精神是实干”。原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徐葆耕教授在阐述“清华精神”时,就把“实干”作为一条。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清华改为工科大学,“实干”的传统进一步充实了工科的操作型特点。工程训练养成了很强的团队意识,对个人作用不像文科那样看重。清华敢于组织多学科大兵团作
 
bluefish 发表于 2015-12-23 12: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老秘网虚拟稿费从政者三要素的完美体现:拿捏、分寸和火候!中国最难把握的就是:😁
 
携笔从戎 发表于 2013-8-31 10: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政者三要素的完美体现:拿捏、分寸和火候!中国最难把握的就是:度!!!!!!!!
 
一深 发表于 2015-12-10 12: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今日一读,果然还是很厉害的哈
 
龙腾苍宇 发表于 2014-2-24 11: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时地利人和政则通,期待争取尽心政中通。
 
凤舞九天 发表于 2013-8-25 15: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实例说明这种形式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塞北老秘 发表于 2013-8-26 10: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看过一篇春海老师的,很受用
 
发热的金子 发表于 2022-6-3 1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是描述,二是解释,三是预测。
 
低吟长啸 发表于 2015-12-23 23:2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拿身边人做例子,很牛牛哦。
 
老猫 发表于 2013-6-9 09: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海春被认为是“著名学府中会讲大众话题的农民教授”。
 
smhmilymzz 发表于 2013-6-9 09: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3:}中规中矩,不温不火,实干实干再实干。第四点说的确实很中肯,经过大团队作战的学术型人才在哪里都能打成一片。
 
jiangxiaoyu1975 发表于 2013-6-9 09: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来学学,看看学者型领导怎样实施领导的。
 
仙道 发表于 2013-6-9 11: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厚重深沉,深意隽永,耐人寻味。
 
老油子的哥 发表于 2013-6-9 21:42: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下面还会说什么,期待。
 
老油子的哥 发表于 2013-6-9 21:4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下面还会说什么,期待。
 
郭子 发表于 2013-6-10 07: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出新知,有你更精彩,一起来吧!交流出新知,有你更精彩,一起来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