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如何看待流程管理?

[复制链接]
山水性情 发表于 2014-3-31 11: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环境和需求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内部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因为随着外界环境(如行业危机、政策调整,新标出台和雾霾天气影响),和内部人事变化,分工要不断调整,总感觉管理的变化,赶不上不上业务的变化,无论怎么反复调整职责和分工方案,仍存在盲点、重叠、推诿、扯皮等管理问题。
公司发展至今,由最初起步,发展拓进,到现在规模,组建集团企业,已先后建立了[url=]A管理模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二级标准化管理体系,和ERP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平台[/url][微软用户1] 。这里管理体系,有的已逐步不能适应企业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的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并未生根发芽,仅仅是收藏在文件柜里一个个手册,制度规范,也有的在某些部门实施,未对公司全局发生影响。
随着时间迁移,慢慢问题逐步抬头。比如,出现“制度与业务两张皮”,[url=]执行上相互不一致,各职能部门在工作目标和推进计划上,各自为战[/url][微软用户2] 。久而久之,跨部门扯皮多,协同难,制度多,执行难,精细化管理成口号,没法落实。
早在2012年,昌总在《非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培训课上,首次提出“流程为王”。并[url=]强调流程管理的重要性[/url][微软用户3] 。财务总监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这两个财务角度,强调按流程操作具体模式和方法。
流程管理符合企业发展需要。流程管理是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实现从“人治”向“法治”重要手段。随着企业规模壮大,空间距离拉大,管理层级拉宽,人治管理方式,不可辟免地,会带来决策随意性,加大企业风险。
2013年,公司设立“战略中心”,负责工作流程的梳理。“战略中心”根据公司的业务特点和组织架构,对产供销这一总流程,将公司所有业务活动,细化为27个分流程。但“流程文件”最终未发挥[url=]明显[/url][A4] 作用。其一,流程文件尽管来之不易,但发布时只依照组织架构,发给各中心(部门),却并未引起各中心总监们重视,未宣传,未培训,更未各中心工作实际执行中起到指导作用;其二,分流程对工作流程描述非常简单,或仅仅描述了流程大的阶段,[url=]却没有细化每个岗位操作步骤[/url][微软用户5] 。结果,漏洞还在,许多“事实真相”被掩盖了,也发现了却忽视了,并没有提供“行之有效”措施配套,因此,没有被各中心总监接收。没有对公司业务活动产生好的影响。
随着“战略中心”这一部门撤并,工作流程的话题也越来越淡化。从2012年起,公司赋予总经办“督查”各项工作权利。从最先围绕现场,抓安全,抓质量,参照《质量管理处罚条例》、《安全管理处罚条例》,人员由总经办从各部门临时抽调组成。在执行中出现“[url=]重罚轻责[/url][A6] ”等现象,治标未治本。
解读一:《质量管理处罚条例》共13章,其中:第1-10章针对不同工序操作违章,执行主体是[url=]车间主任[/url][A7] ;后来,随着工序的调整,《质量管理处罚条例》也随之修改,修改后,针对不同工序的操作违章,在原来1-10章基础上,增加2个章节,适应更强了。《质量管理处罚条例》第13章(修改前为第11章),针对车间主任质量管理违章,监督主体是[url=]质检员[/url][A8]
下面,我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车间主任和质检员在“职责定位”和“工作衔接”存在误区。
案例一:2014年2月27在飞鹰工区喷花流水线现场检查时,发现职工使用“走刀”严重皮招生产产品,车间主任唐素荣和质检员吴寒珍在现场既未制止生产行为,也未当场向生产厂长和技术负责人汇报。
分析:1)车间主任作为质量第一检验员,生产现场发现“皮招走刀”,既未果断采取措施,也未及时汇报厂长,造成质量问题;属[url=]岗位职责[/url][A9] 不明确。
2)、质检员未以监督为第一职责,对发现问题未予揭示,造成问题积压,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属[url=]岗位职责[/url][A10] 不明确。
案例二:3月5日, 上黄工区质检员杜小丽抽车间生产的G-130试放时发现有筒情况,当场在该批产品上粘上不合格标识并要求车间主任返工。但第二天跟踪该批产品时发现现场已没有半成品,经调查,该批产品已生产入库。后经质检部门督促从仓库找出20箱有质量的产品进行了返工。但此事严重违反了公司质量管理流程。
分析:这是工作衔接出了问题。质检员查出质量问题,车间却未返工。如果质检员未跟踪,就会变“返工”为让步接收,埋下质量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一是质检员的“监督职能”没有被车间主任认同;或车间主任对一些资历浅、经验不足质检员不服从;二是车间主任不了解,不熟悉《质量管理处罚条例》。也不会以条例为准则,对车间操作违章进行处罚;三是质检员在工作中有误区,如产品指导以职工为对象,忽视车间主任;质量监督未严格按《质量管理处罚条例》办事。等等。
质量问题频发和堆积,引起公司高度重视。2013年公司在总经办设“督查”岗位,受总经办主任领导,负责检查工作落实和案件督查。
督查工作,在开始时,仍然是围绕“安全、质量和现场”,查出问题,落实处罚。督查工作第一个问题浮出水面:没有督查依据,对查处的违章违纪行为,处罚范围大大超出《质量管理处罚条例》和《安全管理处罚条例》覆盖内容。特别是处罚额度较大时,更是没有执行标准,难以服人。
总经办着手起草《违纪违章与工作质量考核标准与处罚额度》,经过3次修改,定稿为《违纪违章与工作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又叫[url=]《新考核29条》[/url][A11] ),分总则和29条细则,其中,安全12条,是参照《安全管理处罚条例》;质量10条,是参照《质量管理处罚条例》;现场7条,来自对日常管归纳概括。
后更名为《安全、质量、现场考核处罚标准》,公司正式发文,2013年4月9日实施。
可是,随着工作推进,昌总要求督查工作面向集团所有部门。于是,总经办在《新考核29条》基础上,经过反复调研,起草了[url=]《庆泰集团督查处罚条例》[/url][A12] ,分总则和细则,细则共8章,182条。昌总定稿。公司在2013年4月17日颁布实施,《新考核29条》即行废止。
随后,督查工作以《车间主任手册》为指导,以工作质量督查为核心,围绕“岗位职责不清”、“工作流程混乱”这两个中心问题点,通过现场检查和案件督查,打破公司过去基于“A管理模式”设计的组织架构,带来的“[url=]垂直指挥行之有效,横向联系虚弱无力[/url][A13] ”积弊。在督查中,注重与综合调研相结合,既对问题追责,又带着问题,了解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借以促进部门间横向联系,修复“已割裂”流程,减少冲突矛盾,减少推诿卸责现象。
从下面案例三中,我们可以进一步验证上面说法。
案例三:2014年3月15日,集团质检部查出,3月14日上黄进内件车间生产40发四海系列时,擅自将“紫叶绿闪”(70*27*24),改用“紫牡丹绿闪”(50*27*24),不仅效果改变了,而且规格也变了,直接导致所改效果的亮珠数量也从12克/发锐减为7克/发。抽样试放发现,改变效果后,该批产品效果严重变差。
分析:这是一个有效“垂直指挥”:[url=]何孝坤解释[/url][A14] :3月14日,他在安排生产时,66发“六”系列因彩箱未到;88发(好福气)无银旋内筒;厂长不同意放假(鉴于产值完成不好),决定改生产“40发四海系列”:砣子有,彩箱在飞鹰有库存,但盘算效果时,发现缺“70紫叶绿闪”,经请示厂长黄文福,同意用“50紫牡丹绿闪”代替。
这也是一个无效“横向联系”:3月19日上午,总经办到上黄成品库了解“四海系列”入库和返工情况,保管表示对“四海系列改效果”不知情,所以入库时并没有单独存放,要分离出来有困难,车间也没有提出过返工。
这里还隐藏另一个无效“横向联系”:总经办调取上黄《3.12---3.19生产计划》,已核实:66发系列确实计划在3月12日至13日出货;但直到3月14日进内件车间安排生产时,彩箱确实未到位。上黄工区本应对此向有关部门协调,或直接向公司举证,以便公司对相关部门追责,以利于更好解决“生产衔接”问题。
但上黄工区没有选择“这样做”,而是擅自主张,先改计划,再改效果。这种做法已严重违背“流程管理“,必然会出现“一环乱,环环乱”的局面。不但违反制度,而且管理倒退的表现。
现在,再回到“如何看待流程管理”这一问题上,“流程为王”,已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不容置疑。
所以,2014年督查工作,就是在昌总直接领导下,将按照“[url=]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突出四项职能[/url][A15] ”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在“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构建网格里,深入调研,把握关注点,抓住问题点,从表象督查到深层次分析,通过处理问题梳理流程,并为公司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微软用户1]这些管理体系(平台)先后建立时间:2002年,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证证;2003年确立“A管理模式”并全员培训(全日制、封闭式);2010-2013逐步建立ERP平台;2014年元月通过了“安全二级”。
7 O4 j0 V! P& [& L7 l" Y: q
7 D( b  v6 p7 E  ~# |3 P: J
[微软用户2]2014战略规划》强调:三个统一。即统一价值观,统一思维,统一行动。可见:高层其战略思维,有前瞻性,有预见性,有针对性。
: y" V2 @8 p% H: V

4 ~$ k/ V  B/ ?) J+ |; D- m
[微软用户3]针对公司老员工“工作流程”意识淡薄,强调:不讲情面,不摆功劳簿,谁随意,谁不讲流程,谁就要对自已行为买单。
7 W! [6 L# b' b- q6 c- r' e
; O; d- b7 _  S8 P4 b! u
[A4]改“实际”

" t7 C  f& b% a( C6 t. B% G( w
9 `5 P( q- r* }: L4 O9 b6 c
[微软用户5]《车间主任手册》,算是一个细化。虽思路来自战略中心,但调研实施,起草和修改,都是在总经办完成。
   颁布实施后,也由总经办督查落实,即《车间主任工作质量检查》,每月一次。

% R  W6 d  a+ ^# \6 j0 Z+ D' l) [+ b; f+ C( W
[A6]所谓“重罚轻责”:即检查以罚款为重点,忽视对责任的追究。

  B% h7 z( }% K; Z+ j7 M  z& G- \7 w" i4 ^8 M
[A7]车间主任这一“岗位职责”,在执行中却放弃了;导致后来“车间主任”职能定位不准,自09年起,车间撤走技术员,车间主任已是本车间安全与质量第一负责人;名不副实,实际上仅充当材料配送员。
  质量缺陷,只能依靠质检员。

" v4 }! A$ `5 k/ E7 V6 O3 P9 O+ d3 D- w
[A8]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发现问题多数不能单独处置,只能上报。
   质检部长应付美检、商检,无暇监管,质量问题在等待中搁置,在搁置中拖延;车间则在拖延中完成生产,又是边生产边入库,有时还连入库边发货;埋下质量隐患,还很难退回返工,最后变成客户退货。
    客户退货又变成仓库积压,处理时没有合理方案,或即便有了返工方案,但车间派不出人手,返工不计产值,也得不到厂长积极配合。
    这种积压待处理的成品,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员流动,由积压变不良,只好报废处理。甚至,由于标识不清,保管疏忽,又重新发到客户手中。
   
* ]4 U, a. s# T6 g' p; \8 ~
& g$ P; g. R$ w1 L6 d% L2 L; h. r
[A9]《质量管理处罚条例》第13章第1条规定:车间主任为辖区范围内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所管辖范围内产品操作、质量、数量负总责。

) L$ P, \0 i8 W9 |4 u0 z! J- p. e/ J) V
[A10]《质量管理处罚条例》第13章第16条规定:质检员对车间产品指导、服务、监督。
' T  V% |' ^" T) z8 v9 k( @
: q( e$ v, [3 P% i
[A11]后来,安全增加到13条,质量增加到11条。
) P# T6 e$ I4 y  \

  a1 @9 r5 X% q6 e6 B: f; r
[A12]20142月,结合2013年督查实践,完成《条例》精简版,并解读。

( g( B( u" G. V3 c# U& V
1 Z8 T9 I6 S1 g0 b8 ^
[A13]上黄“改效果”案例三为例说明。详下。
" l. y; r/ v: N% x

' n& a3 L+ k( Y; S' a
[A14] 上黄进内件车间主任何孝坤对改效果的解释。
  从何的解释中,我们可看到,垂直指挥的有效性,有请示,有批准。

( w, ^5 W1 Y* f; `9 I% t  e) ]9 {* l8 ?. S9 {4 _
[A15]1个中心:即实现产销3个亿;2个重点:即贯穿条例,狠抓岗位职责,狠抓工作流程;4项职能:即落实政策的保障职能;决策执行中的验证职能;决策调整中的调研职能;和作风效能的监督职能。

  F# s* H; Y9 j1 y! U
3 q2 c( o* e" M9 y( z) R- y% `, o7 H7 U- O( @5 `/ u- k
4 X" u" h* u2 I- f# f3 r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5粉丝

4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