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的落后的根源是文化的落后

[复制链接]
森林之王 发表于 2014-3-20 0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一些地域资源条件不错但就是发展不起来;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停滞不前;一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不能超越自己。这些都出自于什么原因?前不久看了几篇关于中日甲午战争的文章,有一篇文章分析,中国最终输在了哪里?结论为中国当时输在了文化。9 |% J# g3 J4 y

% a) C* M* [; C9 k      那么文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它为什么会对一个地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还应当从文化的概念谈起。6 U& g8 v9 L) ?( O9 i/ y: O: i

& K: P+ U6 C$ v      “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 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叉”均指此义。在此基础上,“文”又有若干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尚书· 序》所载伏曦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 子罕》所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所以《尚书·舜典》疏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这便是《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尚书·大禹谟》所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2 H1 V+ k( a1 s7 O
' ?( _, K( j, F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如《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易·系辞下》:“男女构精,万物化生”。《黄帝内经·素问》:“化不可代,时不可违”。《礼记·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等等。归纳以上诸说,“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R% h# W. `/ M! ?! B3 z; U
“文”与“化”并联使用,较早见之于战国末年儒生编辑的《易·贲卦·象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 K  V9 V% U% ^6 e7 T/ [6 ~
* I& _" ~2 _% c3 ?0 z/ N7 X$ Y      这段话里的“文”,即从纹理之义演化而来。日月往来交错文饰于天,即“天文”,亦即天道自然规律。同样,“人文”,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这段话说,治国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其所当止。在这里,“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确。
: N) L9 B# i: U1 y. J8 h% q( o2 i2 Q" C3 A9 O" `' v
      西汉以后,“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因此,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成为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
" w0 X3 ~/ _9 F0 Y, t) f
7 c9 I: M* w; ?       上述阐释,我们很难弄明白文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很困难,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通俗一点讲,“文”的丰富多彩,是靠“化”来实现的。文化是一个名词,但文和化单个讲,文是名词,化则是一个动词,是发明,是创造,是创新。“文”的美好有内涵是通过“化”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地方,正是缺少了文化。那么,经济落后的地方生成了哪些文化呢?+ Z' z: C7 D3 s5 i
1 l) _# H8 a9 w( j; V
       第一,生成了惰性和安逸文化。特别是那些自己资源比较好的地域,越缺乏创新和创造。在我们东北的农村,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一年只有3个月的农活,不少人到了“猫冬”季节不是赌钱,就是喝酒,很少有作买卖、作生意的。城里人也是如此,修鞋的、搓澡的绝大部分是南方人,我们小钱不愿意挣,大钱又挣不来。说白了,我们的一些农民和市民还不够勤劳,图安逸,当然更重要的地域有安逸的条件,环境塑造了惰性与安逸的文化。
* ^  H0 f# b9 o  Q3 Q7 P3 A( O! _) T! {
       第二,生成了“小成即满,小富即安”文化。细心观察,越是欠发达地方大的民营企业和企业家越少。什么原因?就是这个地方的人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满足心理。觉得在这个地域里比较已经很了不起了,创造力不足。有人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是发展不起来的。* ]+ H: ?% i2 O/ k1 W2 _1 V0 N/ }

- F8 i2 k$ Z* Y6 @; c, W" ~       第三,生成了比较封闭的文化。越是内陆地域越是如此。缺少“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胸怀。为什么?可能与远离大海有关。远离大海的人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相对封闭。在中华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闯南洋的客家人要么发了大财,要么死掉了。而闯关东的人,遇到了东北肥沃的土地,没费多大力,生活比较安逸。' q% u) j* r+ ^7 H, I
! F# Q/ _5 ?4 i6 V/ F/ C2 D
       文化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在农业社会里,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不朽的文化,在农业文明中我们是值得骄傲的。但进入工业社会时,我们起初是被动挨打的,原因就是工业社会初期我们的文化是极端落后的。当今社会,我们中华民族应当创造的就是工业与信息时代的文明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8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