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采取政策启动、政府推动、项目拉动、市场联动等举措,努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层次的提升,使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全市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总体上看,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域不断扩展,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内部结构日益改善,服务业的影响力和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逐步加大。
但我老秘网市服务业发展也存在增长速度趋缓、总量比重下降、投资增速回落、发展不够平衡、管理机制滞后等问题。当前,我老秘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都对服务业发展产生巨大需求。
一、推进服务业制度建设
一要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提高对服务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探索形成服务业发展的机制和模式。依托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加快发展附加价值高的电子信息、研发设计、管理咨询、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提升服务价值的比重,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企业。
二要制定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服务业准入政策、开放政策,完善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探索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安排,推进扩大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将更多的服务业行业纳入试点,有效降低服务行业的税率水平。制定并完善鼓励引导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服务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和要素投入,引导和促进服务业发展要素的积聚。
三要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整合信用信息产品,为服务类企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加快服务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服务权益,促进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建设,建立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快推进服务业监管体制改革,整合服务行业管理职能,不断规范和精简服务业审批制度。
四要深入推进服务业所有制改革。推进服务业垄断行业开放和市场准入,深化服务领域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引入多元化市场主体,鼓励多种所有制参与竞争,着力形成公平准入、平等竞争的服务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分离,明确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运用信贷、税收、补贴等手段促进市场化服务行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市场化整体水平。
五要加快推进社会结构调整。积极促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住房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效集聚,不断扩大城镇人口规模,扩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推动社会结构从生产性社会向消费性社会转型,提高服务业的需求总量。
二、完善服务业运行机制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参照服务业发达地区做法,建立一个统筹协调的主管部门,增强对服务业各行业综合协调的力度。要建立服务业行业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衔接,定期研究并统筹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服务业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增强部门的服务意识,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开通绿色通道,为服务业项目和企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要落实责任目标。以促进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和结构优化为目标,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经济效益等方面科学设定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服务业比重、增加值、企业发展和重点项目等相关指标设定发展目标,并建立目标考评责任机制,强化责任考核,严格落实奖惩,增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要狠抓要素保障。在用地保障上,应在规划中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的需要,黄金地段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从中心城区退出的工业用地,优先用于发展高端服务业和家庭服务业,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服务业项目应享受工业项目的扶持政策;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应给予服务业企业更多的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鼓励国内外知名服务业企业、上市公司在我老秘网市投资项目;在加大资金投入上,要增加市、县财政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担保、奖励、引导性补助等方式,重点支持带动性强、聚集效应明显的服务业项目;此外,还应在市场准入、品牌发展和人才培养引进等多方面对服务业发展进行支持引导。
四要强化人才培养。发挥教育在服务业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改革高校和职业院校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服务业人才需求预测,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促进服务业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融合。服务业人才开发的重点应放在:一是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人才;二是重点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人才需求;三是注重现代服务业如物流、金融、国际贸易和信息网络、创意设计、会展业等新兴服务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以重点行业人才的突破,带动整个服务业人才的发展。
五要突出项目带动。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列入省市重点的项目,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工程进度,力促项目投产,尽早发挥项目效益,带动服务业发展。抓好重点集聚区和重要板块项目建设,包括物流产业开发区、商贸流通集聚区、中央商务区、文化创意集聚区、市区服务业发展板块等项目,力求更多的项目成为推动服务业集聚的引擎。抓好服务业项目策划,促进项目梯度建设,形成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发展格局。
三、促进服务业提速增效
一要壮大商贸流通业。我老秘网市商贸流通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条件,要着力提升商贸流通经营业态,拓展城市商域,构筑现代商贸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流通方式,提升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增强区域性集聚辐射能力。做大做强专业市场。着眼全省、海西,辐射全国,重点推进钢材、机械、化工、林产品、农产品等特色专业市场建设。优化提升商贸中心。市区重点改造提升百货、餐饮、住宿等传统流通业态,努力打造特色商业圈和城市商业综合体,完善中心商业圈整体功能;加快县域商业中心和网点设施建设,打造完善的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壮大限上企业。大力培育限上批发业新增长点,引导生产企业成立法人销售公司,增加限上批发业销售额。
二要做强现代物流业。重点构建“一纵两横”的物流通道空间布局和实施三明现代物流产业开发区、城市物流园、海西农产品仓储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项目,加快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服务平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项目、“公路港”项目建设;优化物流结构,推进仓储、运输、冷链等配套物流设施建设,积极运用甩挂运输、集装箱、多式联运、货物快递等新型方式,提升物流装备技术和能力,建设海西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采购中心、第三方物流等新型流通组织形式;整合做强物流龙头企业,力争造就一批3A级以上现代物流企业;推广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运用,加快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步伐,构筑以重点产业为依托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高效物流产业体系。
三要做特旅游产业。充分利用三明丰富的自然景观、生态、人文等特色旅游资源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等旅游品牌优势,推动旅游、文化和商贸流通的融合。重点发展生态景观、休闲度假以及地质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旅游,整合资源,挖掘内涵,提升品位,树立品牌,创建精品。策划推进三明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横坑温泉小镇、荆西红酒小镇、格氏栲生态休闲中心等项目,做大做强主轴旅游;拓展县域旅游板块,注重与周边重点景区的延伸拓展,整合、完善、推广线路旅游,打造精品线路;加快旅游集团组建,培育和壮大旅游龙头,构建融资运作平台;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和重大旅游节庆活动,展示三明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旅游影响力;加快“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产业开发。
四要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报刊服务、出版印刷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数字传媒、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会展、广告、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影视、图书、戏剧、音乐、歌舞等精品,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集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重点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集聚区建设,把三明建设成为海西中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中心。创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推进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品牌建设,培育壮大文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文化投资公司等重点文化产业实体。
八要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把服务业的发展与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通过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市场信息咨询企业和为农产品提供生产服务和销售服务的服务部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连接为一个整体。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利用城乡结合部的地缘优势,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构建地区性的物流贸易中心。加大服务业发展从城市向广大农村延伸扩展的力度,引导农村发展乡村旅游、民间民俗文化、农村医疗、特色餐饮等服务业。制定一系列鼓励和保障措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和搞活农村消费市场。三明市发改委课题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