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镇是河南省、郑州市两个文明建设的老典型。这个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穷山村,1983年起步,1994年撤村建镇,30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在河南省百强镇中名列前茅。竹林镇在经济发展中特别重视环境和资源保护,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进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被联合国授予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竹林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一条重要经验是,坚守群众路线,坚持“三评”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吸纳群众意见,汇聚群众智慧,接受群众监督,按群众意愿和要求解决问题、干事创业。
“三评”活动坚持了三十年
干部群众常说,竹林的巨变靠的是“三评”。“三评”始于1983年,党委每年组织两次“群众评党员、党员评支部、支部评党委”活动。
当时,竹林一度出现班子瘫、人心散、社会乱的现象。看到村里一些能人去致富,一些村干部也打起小算盘,有3个支委只顾自己办企业,8个生产队长也忙着自己做小生意,党员会、支部会开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时任村支书赵明恩和副支书李书转,召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讨论竹林的出路。会议上大家争论很激烈,原打算3天的会开了7天7夜。群众说,干部有条件搞个体只顾个人发财,多数群众怎么办。要求村干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集中群众提出的72条意见和建议,最后形成三项决议:只顾个人富不能当干部,当干部就决不能只顾个人;党员干部要集中精力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党支部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思想道德建设。
这就是“三评”的开端。此后,他们又把这种评议活动进一步完善,形成现在的“三评”制度,当作推进竹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法宝,一直坚守至今。
“三评”活动每年两次,分别在6月、12月进行。具体方法是:先由党员向群众代表述职,让群众评议;同样,党委和支部成员向全体党员干部述职,让大家评议。在此基础上,分别填写对党员、支部、党委的民主测评表,同时提出批评建议。群众评议一般采用无计名投票方式,对党员干部提意见则鼓励指名道姓,毫无保留。党员干部对照检查再向群众反馈,作出落实整改计划。支部和党委归纳党员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列入下一步工作目标。
“三评”内容广泛。从关系竹林发展的重大决策,到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从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到分给群众的粮食、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从党委成员、支部委员遵纪守法表现、决策水平,到个别党员干部占小便宜,开会迟到、打瞌睡等。在评议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同时,也提出群众的要求和建议。“三评”是竹林镇党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意见建议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上万条意见建议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赵明恩说:“‘三评’是一面镜子,每个党员干部表现啥样,我们工作做得怎样,照得一清二楚。”
作风大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通过“三评”,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大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竹林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汇聚民智民意,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涉及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发展目标等全局性大事的建议,经归纳整理,研究论证,一经确定便坚决落到实处。从耐火材料到高科技产业,自1995年起,竹林多家企业延请专家创出多个部优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美国、新加坡等地。其豫中制药厂,1998年成功上市。竹林的发展,是河南农村的奇迹,是河南“三化”协调发展的缩影,也是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典范。
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竹林十年九旱,水源奇缺,种地靠天收,农民吃水要到十几里外车拉人挑。从80年代开始,年年“三评”群众都强烈要求解决水的问题。村里先是投入人力财力建水窖蓄水,后又从十几里外的矿区引水。在南山等地打出14眼400米以上深井,但出水量不够生活用,更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水的问题不断在“三评”中提出,2003年,镇里筹资上亿元,铺设大型管道32公里,引来黄河水,经过四级提灌,流入竹林万吨水厂,彻底解决了竹林数百年来的吃水难问题。
1994年竹林撤村建镇,加大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上级鼓励“先富带后富”,先后经过4次区划把周边的8个村划给竹林。竹林镇现辖7个居委会,区域面积由不足7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2200人增至2万人。由于经济基础不同,一些居住条件差的新竹林人,连续两年在“三评”中提出要像老竹林人一样改善居住环境。镇党委、政府决策去年建成8栋楼的新坛花苑小区,包括一些山区零散户在内,共解决240多户群众住房。对一些特困户,镇里免费给房,免费装修,连家具、电器都免费配齐。在新坛花苑小区一个贫困家庭,两位老人照顾着从小瘫痪,在床上躺了26年的儿子。老两口指着刚搬进的140平方米新居,连说感谢共产党。目前,全镇已建设居民楼近百幢,入住率达到84%。
接受群众监督,自觉修正错误,做合格党员干部。“三评”活动已形成制度。群众评议党委、支部和党员,对他们思想道德、工作作风问题的批评,非常尖锐。群众提出,办事不公、手脚不廉、作风不实、对父母不孝的,沾上一条都不是合格党员干部;无故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也不够合格党员。经过群众评议,竹林镇先后有8名中层干部被免职。有个党员酒后将正在施工的挖掘机玻璃砸烂,“三评”中被支部党员大会评为不合格党员,给予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还有不按时交纳党费、长期无故不参加党组织生活等也被评为不合格党员。在群众监督之下,党员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素质不断增强。有个党员看到长寿山的竹子长出新芽,想掐几支泡茶喝,一个居民当场批评他:“你还是党员哩!”他的脸红了,立即缩回了自己的手。民主评议使竹林的党员不断接受洗礼,真正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加强学习引导,确保“三评”活动健康发展。“三评”中群众和党员提出的意见,支部和党委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要求多从群众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有些干部认为,群众提的意见自己已经重视,还有人每次揪住一些小事不放,如分的面粉不够白等,认为是斤斤计较。针对这些,镇党委开会引导干部对“三评”活动再认识,让大家明白:凡是牵涉群众利益的事无小事,我们都要当作大事办好。对群众提出的每一条意见,我们都有责任说清楚,做到明白、公道。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群众不耐烦、不尽心。竹林党委和各支部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都能做到:能办的立即就办;暂时条件不成熟的,讲清楚原因缓办;提的不对的,讲明政策、说明情况,作出耐心解释。
随着“三评”的深入,竹林镇党委认识到,用先进理论武装干部群众头脑,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事关各项事业的成败。为此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党员干部每月逢9学习,职工居民每月逢10学习,各级党组织结合每个时期的工作,每季度集中进行一次思想道德教育,一次科学知识学习,一次市场经济培训。
评选“十好”带来文明新风
每年两次“三评”活动,以党风、政风的转变,带了民风、家风的转变,以评选“十好”为载体,找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形式。
“十好”评选坚持了29年。当时是针对社会不良风气,提出建立农村新风尚的建议而形成的。全镇每年开展“好党员、好团员、好干部、好职工、好居民、好民兵、好少年、好夫妻、好媳妇、好家庭”的评选活动。“十好”典型先由各单位层层评出,在全镇公示后,召开大会进行表彰。先进人物披红戴花上台领奖,通过电视、广播和光荣榜广为宣传。29年来,竹林镇评选出“十好”标兵8200人次,其中影响较大的“好媳妇”标兵162人次。
近两年,竹林把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开展“孝老敬亲”活动,把评选“十好”的活动深入到各个家庭。
重阳节前后,是竹林长寿山观赏红叶的最佳时节。当地有重阳登高的习俗。从去年开始,竹林镇确定在重阳节举行“孝老敬亲”活动。全镇80岁以上的老人乘花车、坐花轿上长寿山,在孝拜台接受晚辈的孝拜和祝福。老人身着唐装端坐在孝拜台上,单位负责人隆重介绍后,晚辈读“孝拜词”,敬献礼品,行叩拜大礼。连续几天的活动,老人们个个笑逐颜开,夸这项活动搞得好。这个场景深深打动了我,情不自禁写了四句话:“自古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全家安。选用干部忠孝廉,国顺民乐太平年。”
竹林的“三评”“十好”和“孝老敬亲”活动扎根于群众中间,互相交织、互相促进,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风吹进每个家庭和每个社会成员的心里。30年来,竹林镇无封建迷信,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黄赌毒,无上访告状,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三次蝉联全国文明村镇。
独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使竹林保持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以“爱竹林、比贡献,谋发展、永创业,讲文明、共富裕”为主要内容的“竹林精神”得以全面弘扬,凝聚起干部群众共谋发展的向心力。
对坚守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
竹林党组织坚守党的群众路线30年,取得丰硕成果。总结这一典型经验,联系当前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坚守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态度坚决,持之以恒。竹林镇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过程中,从农村实际出发找对了方法、选准了载体。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做到了坚持30年不动摇,在一年两次的“三评”中,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在群众评议中改进自己,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真正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信。
坚守党的群众路线,要从党员干部做起,特别要选好带头人。我们是执政党,是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因此,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要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抓起。竹林镇坚守党的群众路线卓有成效,关键是有一个思想作风正、道德修养高的党委领导班子。镇党委书记赵明恩、镇长李书转锐意改革、无私奉献,他们团结合作30年如一日,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一班人和全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守党的群众路线要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要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重要一条是结合本地实际,与当地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时要紧扣时代脉搏,在不断丰富完善中获得新的内涵。竹林的先进典型覆盖全镇各行各业,“三评”“十好”评选内容根据实际不断调整,具体标准也随当年的工作目标而变化。竹林的“三评”“十好”和“孝老敬亲”活动,把干部群众精力集中到思改革、谋发展、搞建设上来,形成了安定团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好局面。
建议对竹林坚守党的群众路线的做法进一步总结推广。
(作者系中纪委原副书记侯宗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