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净不可唾 作者:王充闾 《光明日报》(2016年03月14日 09版) 唐代文学家韩愈,“以文为诗”,奇崛险怪,饱受后人讥评。其实,韩诗中并不乏清新平易、流丽天然之作。有些诗境界独开,色彩瑰异,表现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像“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写桂林山水,形象鲜活,清丽动人,明人袁宗道有言:“每读此诗,未尝不神驰龙洞仙岩之间。”而我尤其激赏昌黎先生“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之句,因为它把清潭远涨,绿波凝净的景色提升到哲学的层面上,刻画出一种自觉形成的审美心态,不禁令人拍案叫绝,难怪清初紫霞道人高珩要有“绿净不可唾,此语足千古”之盛赞。 这次游览浑江水库,我就实际体验到了这种情境、这种心态。 水库位于浑江中游牤牛哨峡谷中,为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兴建的大型蓄水工程。此间,清朝立国之初曾被列为封禁地区,四围天然林木茂密,植被良好,而且,地处辽东山区腹部,附近没有工厂、矿山,因此,水质绝少污染。船行其间,澄波泛碧,微动涟漪,仿佛置身于潇洒、澄明的清凉世界,产生一种与大自然交融互渗、浑然合一的感觉。 当年,朱自清先生写到梅雨潭的绿,说:“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得有些远呢!”这段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文,印在我的脑子里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直到今天才算得到了印证——当然,不是在江南温州的梅雨潭,而是在辽东山区的浑江水库,心中涌荡着说不出的欢欣。只是,面对一条瀑布形成的梅雨潭,朱先生尚且愁着没法张开两臂来拥抱,那么,水面达六万亩的浑浩无涯的巨泊洪湖,望眼连天,别说拥抱,连看我都见不到边哩! 由于雨量充沛,水质清洁,这里成为辽宁境内最大的淡水养鱼场。波光潋滟中,到处翻跳着游鱼的身影。游船停泊在岸边浅滩处,俯身环视,仿佛置身于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再现了鱼“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情景。尤其喜人的是,从春末到秋初,各种野生禽鸟齐集库区,生息繁衍,我们这次就见到了成群的野鹤栖聚林间、上下翩飞的景象。这种鸢飞鱼跃的活泼生机,令人记起了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的诗篇: 上面是鸟的歌声, 下面是水的歌声, 从上到下 打开了我的心灵。 水摇曳着花朵, 鸟摇曳着星星, 从下到上 拨动着我的心灵。 处于这种绿波凝净的佳境,心中自然而然地升腾起一种爱美保洁的环境意识。真像韩愈所说的“绿净不可唾”——绝不忍心往水中吐上一口唾沫,更不要说乱抛垃圾、脏物了。 我想,如果有谁也像在大观园里那样题联设匾,我倒为浑江水库想出了一副对联: 波心泛碧诗无字 林影摇青画有声 匾额可以题为“三清化境”。清新、清丽、清静,是浑江水库的神韵。 环境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或者说受制于自然环境;而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色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心理作用会呈现明显的差异。比如,当人们漫步在林荫路上、清溪岸边、花木丛中、园林幽径时,会感到轻松愉快、悠闲自在,激发出美的感受与爱的情怀。赏心悦目的优美环境,不仅可以引发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中的美感,而且如同黑格尔老人所说,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种种反应和回响。美国作家梭罗在散文《黑浆果》中指出:“带有瀑布的河流、草地、湖泊、山岳、悬崖或奇异的岩石、一片森林以及散落的原始树木,这些都是美妙的事物。它们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绝非金钱可以购到。如果一个城镇的居民明智的话,就会不惜高昂的代价来保护这些事物。因为这些事物给人的教益,要远远地超过任何雇用的教师或牧师或任何现存的规范的教育制度。” 近读自然文学研究专家程虹《宁静无价》一书,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国作家住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处乡下。朝朝暮暮,定格在他的视野中的是一棵生长在邻家草地上的榆树。一年四季,这棵树给他展示出不同的风景;岁岁年年,他都在与这棵树进行着某种精神上的沟通,树,成了他心灵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树的主人是一位失明的老人。作家出于好意,向主人描述了榆树长得如何葱茏茂盛、婀娜多姿,不料,主人却因为树过多地吸收了草地的养分而决定砍掉它。这是作家所无法接受的。对他而言,榆树已经不仅仅是外在的风景,而且成为他内在精神世界的组成部分。在力劝树主不要砍树未能奏效时,他几经周折,最终买下了榆树生长其间的整片草地。作家的这种执着,昭示了他对于自然的精神价值的认可和内心宁静的寄托。 我们确实应该认可自然的精神价值,足够重视客观环境对于主观心理的影响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之所以把环境归并到行为之列,就是着眼于审美情感的发生、发展及其内容、强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客观对象对于主体的影响。落实到具体事物上,这种影响,在我们游览浑江水库过程中,则集中地表现为“绿净不可唾”的心理制约作用。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它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之上。它有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维持爱美保洁的环境秩序。 当然,环境也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说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有着影响作用,并不意味着人们只能消极地坐待环境的优化。萧伯纳说得好:“人们通常将自己的一切归咎于环境,而我却不迷信环境的作用。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的人总是有力寻求他们所需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未能找到这种环境,他们也会自己创造出来。”此其一。其二,心理制约作用毕竟是有限的,而当面对那类缺乏自觉、尚未形成应有的良好习惯的主体,纪律的监督、法制的约束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其三,要净化环境,首先必须净化人的心灵。爱美保洁,应该成为每个现代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而且,要从小做起。可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日后会不断地增值,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享用着它的利息。 船行到终点站,握别时,东道主告诉我,浑江水库的水量和水质都位列全省第一,省里为解决中部城市群居民饮用水不足的问题,实施了浑江水库“东水西调”的浩大水利工程,这也算我们偏僻山区为全省人民所作出的一大贡献。话语中,流露出了强烈的自豪感。而自豪总是与责任同在的,因此,我也觉察到,他们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他说,年年月月,我们都像保护眼珠的明亮、防止心灵的污染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这个生命的源流。 (作者为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6 V0 B$ F. Y- Y(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