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秀传统激扬时代精神 十九大代表、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副主任 陈娟娟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与“魂”。 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近年来,我省创作生产了大量弘扬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营造充满正能量、主旋律的文化氛围。 在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这个新时代里,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作出更多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带着激扬蓬勃向上的新时代创新精神,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着眼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作为 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石建平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着眼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明确新站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高屋建瓴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是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我们要从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意高度提升站位,从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战略部署提升站位,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要求提升站位,在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科学发展中体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适应新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也体现在文化领域。我们要通过改革创新解决现实问题,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书院和文化公园、文物保护、文化遗址等,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适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创造新业绩。我们要着力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文化活动实效,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打造文化发展品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夯实文化传播载体,创新生产经营机制、提升文化产业水平,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下功夫出成效,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创造出新的文化业绩。 提升文艺原创力 推动文艺大创新 省文联党组书记、书记处书记、副主席 张作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给予文艺界极大的鼓舞。我们一定要长期、深入地学习领会习近平文艺思想,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大创新。 坚持思想引领、文化自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采取文艺小分队、文艺轻骑兵的形式,组织引导文艺家到田间地头、乡村集市、企业学校、建设工地、部队军营等一线,生动、鲜活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落实,同时提升文艺家文艺创作能力。 着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进一步完善行旅式采风、蹲点式体验生活、多层次多样化挂职锻炼等措施,让文艺家在八闽儿女的生活生产中进行采风创作,在“建设新福建”的宏伟事业中进行艺术再现和艺术展现,在创造文明中创作体现优秀文化基因的作品。 立足本土元素、文化根脉。坚守本来,注重本色,坚持本真,挖掘创新题材体裁,抓好文艺题材规划,建立文艺创作项目库,实施文艺精品项目带动战略,对重大文艺创作进行重点扶持和重点投入。 注重兼收并蓄、创新转化。把创新作为文艺的生命,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营造温馨氛围、亲清关系。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和文艺家的创作个性,着力为开展原创文艺提供“宽松、宽厚、宽广”的舞台空间和“沉得住气、静得下心”的创作氛围。 充分发挥党报优势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氛围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福建日报社总编辑 梁建平 福建日报社作为我省新闻舆论主阵地,必须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精心组织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宣传,营造学习十九大、建设新福建的浓厚舆论氛围。 增强时效,做好学习贯彻活动的报道。及时准确报道省委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一系列部署和重要活动,报道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和体会,组织《党报记者基层共学十九大》专题报道。 创新表达,加强理论评论宣传。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写文章、谈体会,开展报网端微一体运作的《学习十九大 建设新福建》全媒体访谈,努力把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 全面深入,推出典型报道。开展《新时代 新思想 新福建 新征程——学习十九大精神八闽行》大型采访活动,精心组织各报网端记者,深入到新福建建设的火热现场,抓典型、写精品,全面反映八闽大地贯彻十九大、建设新福建、谱写新篇章的壮美图景。与此同时,发动广大读者、通讯员积极参与,组织《我与新时代 我学十九大》专题报道,反映普通人学习十九大、迈向新时代、开辟新生活的感受、期盼、信心、决心和实际行动,让十九大精神走入基层,走进寻常百姓家。 攻坚克难,以十九大精神推动报社建设与发展。加强全员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四个意识”,确保队伍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大力推动新阵地建设,以中央厨房、移动新闻客户端建设为重点,形成新媒体传播新矩阵;深化内部改革,加强资源整合共享,努力提升党报宣传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推动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 曾祥辉 省广播影视集团要以“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建设新福建”为主题,致力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格局,深入宣传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优化内容。在接地气、聚人气中实现议题表达,当好“定盘星”。深化主要新闻栏目“头条工程”,强化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推出《开启新征程 建设新福建》等我省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宣传报道、深度解读和系列宣传片,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创新形式。以更具针对性和贴近性的形式,当好“压舱石”。组织深入基层一线集中联合大采访,以厂矿社区、田间地头为主阵地,用个性鲜明的“实话土话”,展现基层一线党员群众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打造全媒体演播室,运用3D虚拟场景、H5动态前景素材,创新拍摄手法。 扩大传播。发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宣传效果,当好“风向标”。运用集团广播电视、海博TV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实现多屏共振;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借助中央媒体和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发出福建声音。 积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和手段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蔡战胜 福州市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站。 构建全覆盖宣讲格局。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龙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贯彻。分级分类组织宣讲,开展“千队万场”分众化、点单式宣讲。利用茶摊故事会、方言讲理论、百姓讲坛等形式,把话筒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宣讲主角,让老百姓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发挥市属媒体主阵地作用,开设专题栏目,反映基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的典型事迹和良好风貌。充分运用网络、“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策划开展“网络自媒体县区行”“照片视频征集展播评选”等活动,形成网上强音。开展“开创新时代建设新福州”系列文艺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叶重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有时代高度,又有理论厚度,还有实践深度,是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指南。 厦门市委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紧紧抓住“以考核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这一牛鼻子,主动履责,健全制度,严肃考核,全市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上向好。围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一重要要求,厦门将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构建格局,形成合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的要求,努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宣传格局。二是紧跟时代,守好阵地。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对标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履职尽责、落实责任。同时针对意识形态阵地出现的新情况,主动出击、找准规律、强化管理。三是科学考核,务求实效。树立问题导向,完善考核体系,推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从抓基础向抓精准逐步延伸,从抓督促向抓自觉逐步转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刘小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动,紧密结合世情国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新发展成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要建设学习宣传研究的坚强阵地,二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三要加强学习、研究和阐释。要在马克思主义创新性发展和不断中国化的历史脉络中、在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中、在与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对话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理解和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