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贯彻十九大 | 新时代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7-11-16 09: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不仅为我国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也为我们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战略考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特征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的,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实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牢记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更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走进百姓、走在实处、走出新路。



践行新思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时代的呼唤、实践的需要、全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意愿,也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决策和历史性贡献。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自觉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使之成为推动一切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魂聚气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凝心聚力的战略工程来抓,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魂聚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筑牢理想信念。这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要充分运用各类平台载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做好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工作,引导人们在读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起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共筑共圆中国梦。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力,引导各方面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这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自觉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实践表明,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对于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都具有独特的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更加自觉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贯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锲而不舍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苏实践新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顺应新变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进百姓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的十九大对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作出的又一重大政治论断。这一新变化,意味着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要科学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个新变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利民、惠民体现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拓宽领域、补齐短板,贴近需要、走进百姓,引导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进百姓,必须顺应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多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需要、价值需要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追求。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是做凝聚人、引领人、培育人的工作,最大特点在于群众性。无论是思想道德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创建,都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做到典型选树让群众评、群众学,文明创建让群众当主角,志愿服务让群众广泛参与,引导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提升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坚持从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入手,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升华为人们的家国情怀和精神追求,在全社会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风尚。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进百姓,必须强化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人群中还不平衡,同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从去年我们组织的道德发展状况调查来看,人民群众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增进人际互信、强化公德建设、整治虚假广告、倡导移风易俗、推进生态道德建设、扩大创建覆盖面等方面还有更多的期待。要深入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和集中整治并举,下决心解决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不文明陋习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生活在江苏这片土地上的人更有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



聚焦新目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实处

党的十九大不仅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而且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把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作为重要目标内涵。对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同志来说,我们既深感使命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修公路、盖大楼,而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和文明风尚,更需要脚踏实地、稳打稳扎,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我们既要保持“急不得”的心态和定力,又要采取“慢不得”的行动和措施,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文明程度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实现社会文明程度的持续提升。


道德是文明的基石。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扎实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汇聚社会文明的力量。要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创新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推动各地建设一批主题性的公园、广场、景区、街头游园,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推选和学习宣传活动,日常化、具象化、生活化地传播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核心价值观实践养成,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健全“红黑榜”发布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深入开展诚信示范街区创建活动,让诚实守信在全社会蔚为风尚;大力提升志愿服务制度化水平,重点是用好“志愿江苏”和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这两大平台,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中传播文明风尚、提升精神境界。弘扬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从娃娃抓起,聚焦立“德”、塑“美”、践“礼”、育“心”,突出抓好“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和“童”字系列美育活动,持续深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携手培育社会文明的新生力量。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抓手,也是动员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一项创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群众期待,更加注重常态长效、落实落地,从根本上扭转“为拿牌子搞创建”的观念,克服“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倾向,摒弃“运动式”“一阵风”的做法,让创建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使创建活动成为助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坚持把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治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引导各地在着力解决老百姓关注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同时,更加注重道德内涵建设、文明风尚培育、城市精神塑造,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力争到2020年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全省有近50%的城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以文明村镇、最美乡村创建为抓手,引导各地在推动产业兴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弘扬文明新风,丰富文化生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实现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新提升。要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推动创建工作向基层覆盖、向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延伸,引导各行各业特别是窗口单位强化文明规范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争当社会文明的标杆。要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建设新时代家风文化,以家庭的“小气候”温润社会的“大气候”。要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发挥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高校和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覆盖、县级以上文明校园占比达50%以上。



落实新部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走出新路

党的十九大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高度,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新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面对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新要求进行对标找差,在推进落实上持续用力、不断创新,努力走出具有时代特点、符合江苏实际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重点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关系:


一是既要在内容上体现新的要求,又要在形式上注重探索创新。比如,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上,要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现代表达,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省经过两年多编创、即将推出的动画片《东方七色花》,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我们的节日”,就是用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当代价值的有益探索。比如,在道德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上,不仅要注重条块结合、扩大覆盖,及时把各类典型培育好、选树好,而且要注重宣传形式、传播效应,多采取文艺的表达讲好美德故事、传播美德力量,引导更多的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社会形成典型持续涌现的“蒲公英效应”。


二是既要注重向传统品牌注入新鲜元素,又要注重打造务实管用的新载体。近年来,我省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打造的一些平台载体,有不少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了品牌效应。对这些好载体,我们要做好深化、拓展、延伸的文章,使老品牌不断焕发出生机活力。比如,在深化道德讲堂建设上,要推进道德讲堂融入生活场景、融入职业生涯、融入重大节庆和纪念活动,通过面对面、在一起,用感人至深的身边故事、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好人,增强道德讲堂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比如,在深化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上,要推动“八礼四仪”教育全面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等各个环节,全面进入家庭、社会和校外活动阵地,引导广大青少年践礼修德、从优秀走向优雅。比如,在深化“童”字系列美育活动上,要从“童声里的中国”“童心里的诗篇”“童真里的色彩”延伸到“童话里的世界”,常态化开展创作大赛和优秀作品进校园吟诵传唱、推广展示活动,探索建立青少年美育体验基地,组织开展美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参与中发现、感受、追求真善美。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积极搭建群众便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新载体。比如,在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上,要坚持一手抓信用建设、一手抓信任建设,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学会在一起”为主题,广泛开展“社区邻里节”“好邻居赛金宝”等活动,不断增进人际互信。比如,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上,要引导各地在公共场所、景点景区、城乡社区建立标准化的志愿服务站点,推动志愿服务广为覆盖、常态开展,成为社会文明的重要窗口。比如,在凝聚传播文明的力量上,要坚持主题性、群众性、体育性、艺术性相统一,通过持续举办全省广场舞大赛,吸引城乡爱好者广泛参与,使之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三是既要运用法治方式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又要运用互联网手段扩大精神文明建设覆盖面影响力。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坚持德法同行、德法相济,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引导各地探索制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更好地发挥法治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要针对公共政策和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探索建立公共管理和政策道德含量评估机制,发挥好《江苏道德发展状况测评体系》的“晴雨表”“指挥棒”作用,促进公共政策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要按照“人在哪里、阵地就建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要求,建好用好“网上道德讲堂”,不断拓展“志愿江苏”平台传播功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网络空间延伸。要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运用“两微一端”传播文明理念、推进实际工作,广泛开展网络公益活动,引导网民多发网络好声音,让美德新风通过网络广为传扬。(杨志纯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