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2016年8月24日)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 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顶层设计,构建“1+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让五大发展理念在 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有效途径;是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实现市委“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关键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 实际,相继出台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防控金融风险、降低实体经济负担、深化国企改革、处置“僵尸企业”、简政放权等“1+7”政策框架,并将相关目标分解落实到市直部门和县(市、区),细化任务,确定了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阶段目标、路线图、时间表,跟踪督办问效,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通过近半年的实践,全市上下思想认识上更加深化、工作思路上更加明晰、推动措施上更加精准有力,为全市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主动做好“去”的工作,着力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
市政府把“去”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精准化解房地产库存,稳妥出清“僵尸企业”,严格控制金融杠杆,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坚定不移去产能。市政府出台了《 市淘汰落后产能、设备和产品工作计划(2016—2020年)》、《 市2016年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做好淘汰煤炭、钢铁等落后产能工作的基础上,重点针对水泥企业产能过剩问题,全部关停了32.5#复合硅酸盐生产线,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761万吨,其他一些领域存在的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也在有序退出。同时,严格执行产业核准目录,坚决控制新增过剩产能。按照“兼并重组一批、强化提升一批、关停出清一批”工作思路,对全市企业进行了调查摸底、甄别研判,重点摸清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的底数。下一步将完善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单位,为2019年底“僵尸企业”全部出清创造条件。
二是精准施策去库存。坚持控增量和减存量同时发力,积极做好支持农民工购房、空置商品房转租赁住房、货币化安置“三篇文章”。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农民及外来人员购买商品房的意见》和《 市保障住房租购并举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租购并举,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行货币化安置。今年1—7月份,全市商品房入市面积38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销售面积60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3%;货币化安置住房7458套,房地产库存消化周期由去年底的18个月降为15个月,库存压力有所缓解。
三是严控风险去杠杆。围绕“置换存量、优化结构、降低成本”统筹做好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金融机构风险和民间融资风险三项工作。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控新增政府债务,积极做好存量债务置换工作,今年以来置换存量债务82.8亿元;强化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督促加大资本补充力度,通过增加自有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降低杠杆。创新金融服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化解民间融资风险。市县两级政府共同出资2.1亿元,设立还贷周转金,今年以来企业无偿使用还贷周转金达38.6亿元。市财政出资5000万元,与贷款企业所交纳保证金共同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政府增信基金,今年以来累计为小微企业增信1.6亿元。推动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和引进风投等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已有34家企业成功挂牌“新三板”,18家企业通过路演获得了12.15亿股权投资支持。截至7月底,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为1.4%,低于全省1.94个百分点。
三、坚持“双轮驱动”“双高引领”,增加合理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在做好“去”的同时,我老秘网市通过实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实施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双高引领”战略,积极谋划新的产业布局,着力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一)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决定供给结构,合理优化的产业体系才能提供优质高端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我老秘网市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核心支撑,确立了“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旅游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六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科技服务、牡丹、健康养老、高效农业五大特色产业,致力到2020年千亿级产业集群从现有的1个拓展到7个(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旅游、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营业收入超百亿企业从现有的7家增长到15家。
(二)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坚持有取有舍、有保有压的原则,把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基础,通过延链补链、战略重组、技术改造等方式,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制定出台《 市企业技术改造工作方案》,实施“五十百”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着力抓好5个技术改造标杆企业、10个企业改造示范项目、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使供给体系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转变,全面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今年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
(三)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把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出台了《 市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工作方案》,建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布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实施163个重大项目。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实施了十大领域重点示范应用、“131”重点企业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形成了以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伊滨产业集聚区为依托的“一基地两园区”的产业布局,集聚了85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我老秘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新兴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已经显现。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9.6亿元,同比增长21.1%,高于工业平均增速16.1个百分点。
四、注重改革推动创新驱动,不断增添动力激发活力
把深化改革作为关键一招,把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动力,依靠全面深化改革,立足创新驱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扎实稳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和七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了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工作方案,分层次深入推进四项重点改革任务。一是分类分层推进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对全市95家市属国企和149家县属国企,按照商业类和公益类、大中型和小微型、效益良好型和扭亏无望型等不同类别,有区别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改革方案,一企一策、推进改革。二是支持服务驻洛央省企深化改革。深化地企合作,支持和服务76家驻洛央企、20家驻洛省企深化改革。重点做好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推进驻洛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目前已有27家驻洛企业签订了分离移交协议,并稳妥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三是持续推进市出资企业脱钩改制及重组整合。稳步推动我老秘网市34个市直单位与所管理的95户市出资企业脱钩,脱钩后的企业国有资本将重组整合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体系。四是规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监督管理。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健全国有企业规划投资、改制重组、产权管理、业绩考核、选人用人、薪酬分配等制度,注重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逐步实现由行政化管理向法治化、市场化的监管转变。
(二)加强地企合作搭建桥梁纽带。我老秘网市拥有央、省企96家(央企76家、省企20家),是全国地级市央企最多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把企业当成“富矿”、让地方成为“沃土”,牢固树立“一家亲”的地域观、“一体化”的发展观、“一盘棋”的大局观和“一条船”的合作观,制定实施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地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全方位、深层次推进 市与央省企的战略合作,着力拓展地企合作新空间。建立了地企合作双月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政府的引导服务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努力实现地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通过政府的牵线搭桥,引导企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产业向城市组团梯度转移,今年已签订地企合作项目52个、总投资518.6亿元。
(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动力,出台《关于构建现代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片区建设实施方案》、《 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方案》的“1+2”政策体系,着力进行系统谋划和全面设计。抓住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积极申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全市已建成各类科技园22家,其中 大学科技园、恒生科技园已成为国家级的科技孵化园区。通过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招才引智,市政府安排20亿元,实施“河洛英才计划”,目前已成功引进国内外创新创业团队9个。引进了中科院、清华大学和科大讯飞等高校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在洛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1—7月份,市财政科技经费投入2.81亿元,同比增长61.2%;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3件,同比增长38%;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6%,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6.8个百分点。
五、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切实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