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6章
5 s2 z! Q) g) d整理人:重温经典读书会③ysh
! m! @' S" w* {# M(2014年3月13日)
5 V) B0 v) b2 u, @' J
0 `* S# b, F3 \3 }# j2 z; Z! ]3月13日下午3:30分,贾陆英老师在“重温经典读书会③”群,就“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与群友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群友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热烈讨论,讨论稿长达17页(A4纸,公文标准格式)。不过今天偶偷懒了一把,因为热心群友ysh昨天告诉我,今后的讲座由她来整理,这让我很感动,相信热心可以传染、可以接力!在这里,对ysh表示深深的感谢。现将ysh整理的讲座内容发布如下。
5 v, d- x: A% P: l( `2 x+ R- Y! i+ g贾陆英: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16章: 5 }' d9 h* k& f8 }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 V( U' O+ r y/ g2 V攻:专攻,专于一事一端用力(《钱穆•论语新解》)。 : I. @" e% M- P0 _% q
乎:相当于介词“于”。
* A6 q4 c/ {; n异端: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由此达彼。若专就此端言,则彼端成为异端,从彼端视此端亦然(《钱穆•论语新解》)。 # C, B8 J$ h- {4 i1 W# A i7 f
也已:《论语》中,“也已”连用在句尾,是表示肯定判断并有加强感叹语气。 1 ]- d' i# J; q* }, Z/ ^! W
孔子说:“用极端的方法看问题、做事情,是有害的呀!”
4 [3 |* u0 Z9 t# C% X0 @子月明:贾老师,我觉得有时候对于事情看待,有可能需要在极端环境下考虑,那样才能便于你作出预判。特别是政府中的很多工作,我们必须根据最坏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预案。比如这次,国内暴恐问题。
4 q$ t- E, W8 P睡虫西麦:思前想后不能进步。
& N) N2 \) D$ \+ u' J( ~; [6 o泡芙:我觉得是看问题得从高看,也就是大局观的问题,还得纵深挖掘,看到内里乾坤,是思量推敲的过程。慢做决策,快速落实。 6 m+ y8 |6 f0 ?1 [
夕惕若:这个异端,并不是等同于做最坏打算。 , w' e+ X; d/ V, w9 p5 e
贾陆英:这次全国政协会议,提出“热烈而不对立,尖锐而不极端”,就很好。
4 [4 u% n: R6 A5 z6 u2 | X3 v4 X" d问:怎样理解“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答:从古至今,对“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诠释众说纷纭,主要有三种观点:
/ G) `- }" o" Q其一,研究和学习异端学说是有害的。此观点认为,“异端”指孔学之外的诸子百家之书,而在孔子所处的时代,尚无此类书。故此观点的论据不成立。 . c8 a; T. C5 T5 U: Z
其二,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学说是有害的。此观点与前一观点相反,而所持论据之缺撼相同。孔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局面尚未出现,孔门师徒对不赞成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仁道的隐者,如接舆、长沮、桀溺等人是尊重的,并没有采取激烈批评的态度。隐者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0 w3 D# Q/ L& ]6 }7 ?' Z, v) Q其三,批判异端学说就可以制止祸害。此观点把“攻乎异端”的“攻”字解释为“攻击”,把“斯害也已”的“已”字解释为“止”,也就是制止、止息的意思。但从《论语》全书看,孔子主张和而不同,并无此种文化专治的倾向。 ! c0 m& _5 B, d1 C1 u7 p' k9 v
我认为,钱穆先生的诠释把“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理解为一种思想方法,理解为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之道,是对《论语》通篇把握、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孔子原意。孔子讲学,常常是兼举两端,如仁与礼、仁与智、仁与勇、质与文、学与思等。 . ~3 g4 r4 ^& P6 I
《论语•子罕》篇记载:有个没有文化的人来问孔子,孔子对其所问一无所知,怎么办呢?孔子说:“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也就是说,孔子依照他的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问他、启发他,待了解、掌握清楚以后,尽自己所知告诉他。孔子在讲述这件事时首先设问:“我有智慧吗?没有呀。”实际上,“叩其两端而竭焉”,正是孔子的智慧。“叩其两端”的思想方法与“攻乎异端”恰恰成为对比。凡事都有正反、利害两个方面,如果只考虑一个方面则一定会有害处。孔子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叩其两端”,处理问题要“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做学问要切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一是不能毫无根据地主观臆测,二是不能绝对化地肯定和否定,三是不能拘泥守成而固执己见,四是不能听不得别人意见而唯我独是。如此等等,总之,要秉持中庸之道,兼顾正反两个方面,而不能偏激,不能走极端。
, P1 o/ h( [1 `3 o4 W子月明:异端不等同于最坏打算我认为是的,但也应该包括这个内容。
4 \4 s$ n8 c. Q+ R铂金1984:异端是指偏执的意思,不是最坏最好的区别。 5 O* V) Q1 }6 \$ Y% B$ b
贾陆英: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把“攻乎异端”的“攻”字解释为“专攻,专于一事一端用力”。把“乎”解释为相当于介词“于”。而对“异端”二字,更有独到见解,指出:“一事必有两头,如一线必有两端,由此达彼。若专就此端言,则彼端成为异端,从彼端视此端亦然”。据此,他把“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诠释为一种思想方法,理解为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之道。我认为,这是对《论语》通篇把握、综合研究得出的结论,比较符合孔子原意。 ! T8 e" o4 `8 @$ m- T4 A
夕惕若:以上这三种解释,对攻有两种看法,一个是攻击一个是研究,我个人倾向于研究。那么,既然攻字定向为研究,异端就不能理解为异端学说、外道了。 ! O) f1 P7 A1 }( N. Q2 h [
流畅:攻乎异端,我理解是用极端的方法看问题、做事情。 / l6 s8 ?- T( I a
贾陆英:攻乎异端,我理解是用极端的方法看问题、做事情。
, T5 e x' A9 W6 M是的。 / T/ {* a) ]7 g( D. A# w
老猫:凡事权衡利弊,辩证看待,执两用中。两端,即指“过分”与“不及”。 / H* T) l, l% q! W# ^ K2 ]
无心随风:我也认同攻为研究,从乾坤、阴阳、正反的角度角度看问题,极端的危害停止了! 4 F3 c- L; t! O( |" s2 G$ n
睡虫西麦:物极必反。 7 Y) i0 }5 [( v) c5 O
流畅:那要如何避免呢?
4 s: j' s1 [: b* |+ G2 q右岸:以极端的方式处理事物,只会影响自己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上,左派和右派之争就是最好的事例。 7 ~; m4 v: G" R- K/ y2 d
子月明:这个也符合矛盾论吧! 1 S; D4 R- R9 Y' f* b2 q
夕惕若:毋我,等四个毋,即是避免的办法。 - N4 [1 G& J2 V4 }: ]7 b% P/ l; d
贾陆英:当前,网络已成为国人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从总体上看,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事物,分析利弊,交流探讨,扩大共识,这是我们的社会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而能不能达到交流探讨、扩大共识的目的,意见表达者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过分极端、过分偏执的态度来表达意见,则不仅不利于扩大共识,而且还会撕裂社会,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造成阻碍。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在感召着海内外广大中华儿女,我们只有摒弃那种偏执的、极端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客观、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才有利于在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中,深入交流探讨,不断积累和扩大共识,凝聚起破解改革难题,化解深层矛盾,排除各种干扰,增进社会和谐的正能量,推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 `. v" d, j$ O无心随风:持其两端,即为过与不及两端。 9 n& c2 T A* j! m+ A
睡虫西麦:但是一味中庸,反而让小人得志了呢。意见表达者采取什么样的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确实啊。如果采取极端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5 E3 A ^) A5 m5 u* u: e% t右岸:夫子的观点是和而不同,之前中国推出和谐论,也是这个原因。和谐不是一昧中庸,而是求同存异,最后使群体趋向同一类目标和价值观。因为任何一个复杂的体系,来自各界的呼声和观念都是不同的,所以从客观出发,把大家一致的想法收集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事故的发展。世界发展也是趋近大同的。
$ ^6 \( Z- |2 e/ P* }9 M0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