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权不容侵犯”,算得上一种“普世价值”。之所以貌似勉强地说了个“算得上”,是想为自己的表述留个活口留点余地。我深知,在颠覆成瘾的高人看来,国家主权,特别是中国的国家主权,未必是不容侵犯的。 在我看来,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因而文化主权也不容侵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习俗、信仰、道德、精神等等,当然有好坏良莠之分,有待取舍或扬弃。但如何取舍,如何扬弃,得由中华民族把握主权、形成自觉。别的国家想要决定中华文化如何取舍如何扬弃,无异于一种主权侵犯。 正如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存在着大小强弱不同,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也存在着大小强弱不同。国家间大欺小、强欺弱的情况,在文化领域同样存在。国家霸权反映在军事领域,是军事霸权;反映在文化领域,是文化霸权。军事霸权很粗暴很直白,因而已被普遍看清与防范;文化霸权很温和很含蓄,因而未被普遍看清与防范。在中西方全方位的斗争较量中,人们普遍看重了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斗争较量,却看轻甚至无视了思想、文化、道德上的斗争较量。 过去的数十年,以至将来,中国选择并仍将选择“开放”国策,处于并仍将处于“开放”时代。“开放”所带来的,是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交流交融交锋。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自在其中。“交锋”二字,值得注意。交流交融是必然的,交锋同样是必然的。回避交锋,不是一厢情愿可以做到的事情。西方文化的剑戟,正实实在在地舞动于我们眼前,我们也需要舞动中华文化的剑戟,而非舞动着丝绸作为响应与回报。 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华文化主权,正经受着西方文化霸权的威胁。西方文化以铺天盖地、天花乱坠的方式,“进入”了中国,“进入”了中国人的头脑,“进入”了中华文化的领地。别说你,别说你的家人、亲友、同事,未曾接受过西方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别说你的思想观念、道德认知、信仰选择、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未曾受过西方文化的感染与影响。 有一种主权叫文化主权。有一种霸权叫文化霸权。你得琢磨清楚,自己是文化主权的拥有者,还是文化霸权的俘虏者? 文化霸权的实质是:我比你好,我比你强,我比你高,我比你优。你得接受我的好、我的强、我的高、我的优。你得接纳我的洗礼,但你别想对我洗礼,而我也不会被你洗礼。“一体化”是我把你“一体化”,“地球村”是你进我“地球村”。所谓交流交融,是我对你的单向交流,而非你我之间的双向交流,更非你对我的反向交流。 文化霸权的实现路径,一是文化浸入,二是文化侵入。浸与侵,方式选择不同,目标定位相同,那就是你的文化衰下去,我的文化兴起来。浸入是渐进的、温和的渗透式的,侵入是快捷的、粗暴的灌输式的。快浸为侵,慢侵为浸。浸与侵,由文化霸权者视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单浸,可单侵,可浸侵并举。浸与侵共同的取向,是你的失守、我的占领。一面墙,被水浸倒与被炮轰倒,只是倒下速度的快慢不同,倒下时间的早晚不同而已。但倒,终归是倒下了。 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文化的浸与侵,更多的不是依赖于“传教”、“办学”、“顾问”、“潜伏”,而是依赖于文化霸权者的话题设置能力、信息制播能力和平台操控能力。资料表明,中国公民目前接受的互联网信息、话题,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西方。而互联网的“根服务器”,也多在西方,多在美国。这些传递给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你的认知你的情绪:有多少让你喜让你恼,有多少让你爱让你恨,有多少让你静让你烦?传递给你的这些信息,有多少是“客观”而非“主观”的,有多少是“全面”的而非“片面”的,有多少是“善意”的而非“恶意”的?你不得不多些掂量,费些思量。 文化的浸入与侵入值得警惕。假如把中华文化比做一面墙,西方文化或浸或侵,恕我“不惮恶意”地来惴测,未必是为了中华文化的坚挺,反而是为了中华文化的倒掉。中华文化欢迎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但交流交融应有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掌握自己的文化主权。文化主权存在时,这种交流与交融是双向的、主动的、有益的;而文化主权失去时,则是单向的、被动的、有害的。确立起“文化主权”意识,并坚决捍卫中华文化主权,是我们必须做的一件事。文/忧者无忧
# G3 m) ~ ] o'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