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0日下午,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与大家继续分享《论语问答录》第七章,几位铁杆秘书展开了热烈、具体、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老猫继续为大家当好秘书、做好记录整理,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秘书朋友参与学习、交流。群聊实录如下:
1 K3 k& F. d% J2 _( |7 ?
3 g. w" q3 _ d+ T% l& H( n- y7 X
贾陆英:# b9 Z0 j2 n4 I3 t6 G# Q2 ~
6 \/ I/ B: p" }# @: s* Z" s3 K# ]各位亲们,咱们学习探讨《论语》学而篇第七章吧。
$ I0 s" Z' `2 |. _9 _' }+ @% {- s' i( i2 Q8 u
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3 A$ G; E [6 ?8 B3 G! V9 t3 a
& n" c% n8 ?% V _; d* N6 S9 b1 R9 i 子夏:孔子晚年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字指德才兼备的人。易色:易指轻视,易色即不重容貌。致其身:致,尽的意思。把生命奉献给国君。( q! o* z) E+ j% B6 d
7 H" W S: ]& R2 n, T) ] 子夏说:"一个人,对待妻子,能重品德而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竭尽全力;服事国君,能豁出生命;与朋友相交,说话诚实可信。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问,我一定说他是已经有学问了。"
- ? i' V' n* R8 P# j1 B0 x+ y7 a" B$ c# N/ \: H/ S% t" b
问:“贤贤易色”是何意?2 E: ]6 r$ U' S
7 |3 a9 S& ]& x+ R$ ^2 E6 N答:古往今来,有人就此句解释此句,有多种说法,如“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要像好色一样好德”、“看到有贤德的人肃然起敬改变态度”,等等。许多学者则从本章通篇着眼,认为子夏的话,第一句指夫妇、第二句指父子、第三句指君臣、第四句指朋友。此四伦,乃是人生最基本的人事关系。“贤贤易色”放在第一句,是因为古人把夫妇关系视为“人伦之始”、“王化之基”。据此,杨伯峻先生把“贤贤易色”解释为“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我认为比较贴切。
5 W+ ]$ I; ]1 g3 r
# A w( ]9 F; G/ n* ^0 P) K问:怎样理解“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I& n2 | ]/ S( e3 \, I! i
r7 D; B' n/ h2 J
答:人伦是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本章所指夫妇、父子、君臣、朋友,是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四种基本关系。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进一步把人伦关系规范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儒家关于人与人之间五种基本关系的论述具有普遍意义,从古至今,每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是处于这五种关系之中。如今虽然时代变了,但作为人的这些基本关系大体上说没有改变,只不过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存在了,而被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替代了。儒家讲人品,讲德行,主要就是看你能不能遵循这“五伦”的规范。正因为如此,子夏才肯定地说:能够依照人伦处理好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关系的人,虽然他自谦地说自己没有学问,我一定说他是有学问的。子夏的话,充分反映出孔子教人重在德行的特点。儒家所谓之学问,从根本上说,是指人之所以为人、人应该怎样为人的道理。读此章,还应把《论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联系起来,融会贯通地加以理解。这样才会看到,孔子教人,不但重德行,而且重学文。一个人,如果忽略对经典文献的学习,也会陷入另一种片面性。& `) }- R6 |, z+ t$ I
" Q3 e$ p* J5 P
好風如水:
6 j. R$ n1 h8 I# D( H* [ D6 V
4 y+ z4 }+ Q# @0 r/ B子夏的话,第一句指夫妇、第二句指父子、第三句指君臣、第四句指朋友。此四伦,乃是人生最基本的人事关。为什么子夏要这么排列四种关系呢,顺序很有意思啊,或者说顺序让人搞不懂,不知道是什么逻辑
7 F6 |7 |6 f0 y! f A* U0 @
9 M% G; t+ P& g: p贾陆英:
5 U1 {# Z j- j! ~+ }) ]" m$ M& w$ j+ B3 [- O1 `
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夫妇是人伦之始,没有夫妇,便没有父子、君臣、朋友,故而放在第一位。儒家讲道德学问,是从家庭开始的,父子关系是家庭的轴心,故而放在第二。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君臣,然后是朋友,故而分列三、四位。上述为先秦儒家的思想,与大一统之后的汉儒的思想有所差别。
% V- {: f" ]* d: C/ I4 w2 I
0 M' Q) M6 |7 S+ i! h7 k* K好風如水:
7 U0 ?9 s7 u5 x$ A T7 A5 Z& f
+ n6 i+ f7 i, v# K: k我个人看法哈,像老师说的,夫妇是基础,父子、君臣不可分割,家国同构嘛,这些最重要的都说完了,还有人际关系朋友可谈,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圈就这样了,这些方面都做得好,那是学习典范0 i# q& P+ e) `" f* n! H
7 v3 X5 U- s2 g0 ^4 H
无心随风:8 T* q6 g; k1 o
0 [# U" |2 o3 t. S" U& h! B+ w
孔子贤贤易色的观念倒很前卫,自古多少英雄豪杰倒在了女人的漂亮皮囊下。众生平等!支持“顺序不是绝对的”,不重形式重内涵,什么是夫妇有别?
@% O/ R+ j1 s5 ^! E
8 O0 v: Z$ M- v# m0 Q/ t7 D贾陆英:+ f" r7 v9 W% S
2 [* W7 ^* X' F8 d% R( V顺序不是绝对的,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看具体的语境,看论述问题的角度。三纲是汉儒董仲舒提出的,离孔子的时代已经过去近400年了。孟子在《滕文公上》中,进一步把人伦关系规范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后世称为“五伦”。这也是一种顺序。不要过分纠缠顺序,我们讨论中已经看到三种顺序。不重形式重内涵——说得好。. b6 v' ?6 w+ [/ O8 V& D7 u; }
2 m# E! @+ {0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