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它已成为我们工作、生活和交际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如何搞好文字工作?我想把自己从事文字工作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商榷:: Z2 @4 }8 s7 G
一、要有真感情。这种感情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工作的追求。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生前曾说过,“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国家和人民,我有无限的爱,靠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可见从事文字工作心底若没有一种爱,恐怕很难做好的。文字的外形是枯燥的、无情的,但它的内涵却是丰富的、多情的。一篇成功的文字作品就是一曲优美的音乐,就是一幅清新的图画,就是一种心灵的回应。我们要把文字作为一种文明去崇尚,作为一种精神去敬仰,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作为一种境界去体验,作为一种过程去回味......我热爱滨州,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当自己坐在电脑前,让思想变成文字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我灵魂的火焰在燃烧,就是我青春的旋律在奏响,就是我生命的河水在流淌。市国税局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的只有三个人,担负着领导和科室的文字工作,绝大部分材料都是加班加点搞的。有时候已熄了灯、做好了休息的准备,灵感的火花豁然燃起的时候,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再次挑灯夜战、奋笔疾书。2002年来,我在较好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之外,还完成了近740余篇信息的编发和30多篇调研文章,部分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发表,靠的就是一种激情、一种执着!!
, h- d# S' k y4 E+ c8 l P) h a- |1 H* X" b
二、要善于积累。陆游曾经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再清楚不过,要想写得好诗,不单单是在诗词本身下功夫,还得要练好“诗外功”。我想,文字工作的“诗外功”主要就是一个积累问题。一是阅历的积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曾写过诗歌、散文,写过一些风花雪月的故事,是小有名气的“校园才子”。但是,参加工作后,有的“校园才子”在较长的时间内却找不到感觉。为什么?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缺乏时间和实践的磨练,缺乏阅历的积累。“三十以后才明白”。的确,只有读过该读的书,走过该走的路,经过风雨霜雪,尝过酸甜苦辣,才会有提高,才会有升华。当然,讲阅历重要并不是否认悟性,也就是一个看门道和看热闹的关系问题。只要肯动脑筋,善动脑筋,注重积累,对文字的把握就会越来越娴熟,越来越深刻。二是思想的积累。这里,既有一个学习政治理论、经济理论的过程,也有一个深入思考、收集思想火花的过程。一篇文字材料词躁再华丽,结构再合理,如果没有思想、没有观点的话,就是一杯白开水,没滋没味,调动不起人们的积极性。相反,如果一篇文字材料有思想、有观点,有振奋人心的口号,有发人深省的道理,有清晰明了的思路,就会给人们留下强烈的振憾。近几年来,韩智勇局长在多个会议上的讲话之所以引起人们强烈的思想共鸣,就是亮出了观点,指明了方向,闪耀着思想的火花、智慧的光芒。三是素材的积累。如果说思想和观点是文字材料的灵魂和骨架的话,那么,素材就是文字材料的血肉。没有血肉的材料是不丰满的,而丰满不是靠一两口饭“吃”起来的,需要一口一口地吃,一点一点地积累。只有素材多了,写起材料来才会底气足。当然,还有一个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的积累问题,在炼好“诗外功”的同时,炼好“诗内功”。
+ S5 l/ w& O7 q
" n! p5 e( K. y' ] b4 z 三、要注重细节。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可以被一个污点弄毁,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可以被一个杂音破坏,一盘美味可口的菜肴可以被一只苍蝇玷污。一篇文章不论观点多么新颖,语言多么流畅,结构多么合理,也经受不了一个错词一个错字的伤害,经受不了一个数字一个标点的失误,经受不了一个字体一个病句的侵蚀。比如:有的混用了文体;有的乱了结构:有“一、三四”,却没了“二”;有的在内容上多次重复;有的引用了陈旧的数字和材料;有的在政策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有的则出现了许多不应该出现的错别字、错误的标点符号和病句,等等。这样的反面教材不胜枚举,这样的失误完全可以避免。正面的例子也很多:李瑞环是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讲话多数都是自己写的,即便是工作人员写了,他也要自己改几遍,用他的话来说,“语不惊人改不休”。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细节,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努力树立强烈的“精品意识”。对文字材料,特别是需大范围印发的材料,要经得起人们的推敲,经得起工作的检验,坚决克服“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思想。工作中,提倡“多看一遍”、“多改一遍”的精神,千万不能让细节的“蚂蚁”毁了我们文章的“大堤”。
5 L& n. J, \9 b" [: }7 i4 b, a2 }% d' ?9 c
* b* v* }& k/ k6 r6 C- T: }
+ v0 b t. U8 ] C" y' H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