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创建机关“党员之家”的实践与探索

[复制链接]
决策参考 发表于 2013-11-13 16: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三明市直机关党工委按照市委的要求,立足于机关党组织实际,以“六个一”(构建一个党员学习交流平台、落实一项党内关怀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舞台、提供一个交流活动的场所、开展一系列寓教于乐文体活动和完善一套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党员之家”活动,为新形势下加强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途径,为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作了积极实践和有益探索,进一步促进了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一、 创建机关“党员之家”工作的实践及成效
    1、构建学习交流平台,推进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内容注重“人本化”。“党员之家”中的书籍和DVD等教育用品大多数都是由各单位党组织党员推荐购买的,内容更侧重于“人本关怀”,如身心健康指导、艺术欣赏和旅游生活类等。有的党组织在开展“党员之家”活动中提出“人人读书、大家推荐”,每季度为每个党员推荐购买一本书,增强可读性。二是对象注重“层次化”。有的党组织专门设立了“图书角”、阅览室,并按不同年龄(老、中、青)、不同职业对书籍进行分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不同需求,增强针对性。有的党组织顺应现代年轻党员的需求在老秘网、博客、微博、微信、QQ等新兴载体上安“家”。鼓励不同层次的网友平等、有序地参与、互动。三是方式注重“多样化”。坚持做到每年或每季为党员推荐(购买)一本书、组织一次主题党日活动、领导干部为党员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党性教育社会实践(参观)活动、开展一次党内组织生活会。有的党组织在“家”中开展“一对(帮)一”的学习交流活动等,增强党员对“家”的归属感,促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2、落实关怀激励机制,推进机关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开展“五到家”服务活动,即: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奖励到家、党员入党纪念日祝贺到家、在党务干部转岗或离岗日慰问到家、党员遇到困难和挫折日关心到家、元旦和春节等节日帮扶到家,以增强温暖感。二是开展分类服务活动。各“家”都能根据新形势变化的要求,完善服务制度,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党员的需求。特别是对老弱病残贫困党员,派专人负责“送学上门”、“送温暖入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对离退休职工党员能根据不同情况实行“一对一”慰问帮扶。三是开展服务青年党员成长成才的活动。注重为广大党员创造一个能充分展示个人才艺、施展个性魅力的舞台,特别是为年轻党员创造宽松的成长成才的环境,真正从政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以增强党员对“家”的温暖感,促进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3、搭建交流活动场所,推进机关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一是因地制宜抓阵地。利用各单位的党建活动室(行政会议室)作为“党员之家”,为党员提供交流、学习和活动场所,同时,有的还配置读书专柜、学习资料以及电脑、电视等活动设备,二是寓教于乐抓活动。积极组织开展适合机关实际和机关党员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三是整合资源抓联带。注重党建带“三建”,一“家”带三“家”,充分发挥“工人之家”、“青年之家”和“妇女之家”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统筹协调、整体带动、人人参与、共同创新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创建机关“党员之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重硬件轻软件。由于少部分单位党组织领导对创建“党员之家”存在着认识上的差距,较注重有形的、外在的,看得见和摸得着的“硬件建设”投入,却忽视了“软件建设”的重要性。有的在建设“网上党员之家”中也存在“重硬轻软”问题,只在网页上简单设置一个“党员之家”的“窗口”,缺乏应有的学习、交流、谈心的平台和“家”的温馨感。
    2、重形式轻内容。由于部分单位党组织领导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在创建“党员之家”活动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注重形式,应付检查。有的单位“党员之家”只是挂在墙上,有的只是写在纸上。座谈中,有很多党员坦言至今还不知道“家”住在哪里,听说中所谓的“家”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另一方面是忽视内容,不求实效。市直机关直属的83个党组织,能够严格按照市直机关党工委《关于开展创建“党员之家”活动的通知》要求,以“六个一”为主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党员之家”活动的不到60%。而能够切合实际,又能突出重点内容,在学习上为党员提供真诚服务和帮助,政治上为党员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在身理上为党员提供有益咨询和关注等方面下功夫、见成效的就更少了。
    3、重现在轻长远。由于一部分党组织负责人对开展“党员之家”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不同程度存在临时观念,缺乏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长远的工作打算,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是活动简单化、载体少、不新颖、主题不突出、缺乏活力。另一方面是对“家”缺乏管理和规划。对如何创建“党员之家”活动没有计划、没有方案,对如何管理“党员之家”缺乏制度、办法不多,对如何深入创建“党员之家”活动缺乏长远谋划和长效管理机制等。
    三、创建机关“党员之家”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1、坚持硬件软件兼施,把“家”建好,让党员有“家”可回 。一是从无到有,把“家”建起来。有条件的单位,要尽量为“党员之家”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条件有限的单位要尽力为“党员之家”寻找活动场所;没有条件的单位要尽心为党员开辟“网上之家”。另外,在建“家”过程中,务必避免活动场所“远、偏、小”和“脏、乱、差”等问题。二是从有到好,让“家”富起来。建“家”要实事求是,本着“简洁、务实、管用”的原则,立足单位实际,加大对“家”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环境,购置所需的基本设备,以满足机关广大党员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休闲的需求。三是从好到特,使“家”亮起来。坚持面向党员、贴近党员、服务党员的宗旨,以维护党员权利、调动党员积极性、增强党组织凝聚力为目标,以认真落实“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着力以文明环境塑造“家人”、以特色精神鼓舞“家人”、以学习创新培育“家人”、以科学机制激励“家人”、以执行能力锻炼“家人”、以群众活动凝聚“家人”,把“党员之家”真正建成“学习、服务、和谐之家”。另外要在“网上之家”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
    2、坚持形式服从内容,把“家”用好,让党员有“家”想回。一是突出服务为“家人”。 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机关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切实在学习上、政治上和身理上予以党员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真正能做到想“家人”之所想、急“家人”之所急、办“家人”之所需,把“党员之家”建成“服务之家”。二是创新载体靠“家人”。要倡导“人人参加活动、人人都出点子”的良好风尚,开展切合机关实际,适合机关党员特点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突出、富有个性、寓教于乐的系列活动。 三是重在持续留“家人”。要认真落实“党员之家”各项活动制度,特别是要科学安排活动的时间、项目和人员,确保工作不断、活动不乱、“家人”不散。要进一步改善“家”的育人环境,提升“家”的文化品位,积极引导党员全面提高学习能力、调研能力、办事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努力把“党员之家”建设成为党组织放心、部门领导信任、党员满意的“家”。
    3、坚持立当前谋长远,把“家”管好,让党员有“家”必回。一是完善制度立“家规”。要进一步完善“家”中学习教育、谈心交心、使用管理、“家务”公开、活动计划(规划)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明确“家”的目标、规划和管理办法,形成用制度管“家”、按“家规”办事、靠“家规”管理“家人”的长效机制。二是发扬民主管“家务”。要充分发扬民主,按照“组织引领、党员知道、党员做主、党员参与、党员满意”的原则,规范管理“家务”。比如,在“家”中推行“轮值家长”制度,让每位党员轮流担任“家长”,履行“家长”职责,实现每位党员都能“当家作主”。另外要认真落实党务公开、“家务”公开等制度,切实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激发党员参与“家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优化环境美“家貌”。改善“家境”,必须内外兼修。外在的要为党员提供一个规范有序、清新整洁、优美舒适的“家境”。内在的要通过践行单位精神、科室准则、个人航标,创作和传唱单位之歌、制作和佩带党徽等营造浓厚“家”的文化氛围,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建“家”的使命感,并将爱“家”的意识转化为建“家”的热情。还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系列教育实践、“党员讲坛”、“道德讲堂”、话题评说、辩论赛、知识竞赛、参观考察、横向联谊等活动,推进“家”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党员把单位当作自己的“家”来呵护,把同事和服务对象当作“家人”来善待,把工作当作“家务”来料理,进一步增强“家”的凝聚力、亲和力和服务力。为党员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和谐宽松的人文“家境”。●严有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9粉丝

50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