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X/ d; N ?7 T: g2 G; B 文风不是小事。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文风是现象,直接反映着我们的党风、政风和作风。改进文风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 A7 ~4 ~3 h; ^/ g9 o& m+ `7 p# o; ` 一、透视公文现象,增强改进文风的紧迫感 ; t8 \: Z8 o% W8 @4 T4 U) t
文风与机关单位日常工作息息相通、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 T+ X0 w9 Z, C ~# L. f' ^4 v 一是从文风看会议质量。召开一个会议,能不能达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凝气聚力”的目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领导讲话是不是字字千金、句句真言,能不能自始至终扣住参会者的思想,让参会者感到有压力、有动力。讲话言简意赅、清晰明了、真实可信,则听者思路开阔、重点清晰、责任明确,会议成功一半;讲话冗长繁杂、逻辑混乱、套话连篇,则听者昏头昏脑、不得要领、心不在焉,会议作用全无。
8 ^2 C, T# k/ H* ^. b! q9 }' b 二是从文风看办事效率。公文目的是“推进工作”,讲清“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办”就可以。但当前仍然不乏一些“长话”、“长文”,既要消耗大量阅文时间,又容易混淆思路,让人抓不住要害、扣不住重点,直接影响办事效率。
- \; ]( o/ T$ T: M& k 三是从文风看领导能力。公文是服务于领导抓“事”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反映着领导的认识能力、决策能力、统筹能力和落实能力。习惯“万言书”、“大道理”的领导,要么就是觉得“短文”显示不出水平、体现不出威严,要么就是习惯把基层干部和群众当学生,话少了怕听不懂,文短了怕说不清;说到底还是一个认识大局、把握全局的能力不够问题。 " f( ?. F& ]3 L g
四是从文风看机关形象。当前,少数地方材料多、材料长、材料空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已经引起了基层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舆论,特别是对一些“只发文、不落实,只做假,不务实”的行为极为不满,严重损害了党委和政府的形象。
6 Q$ w i+ l8 t, j* u+ Y 二、把握公文本质,找准改进文风的切入点 4 [( ?. p3 w( y1 ~9 ^
要改进当前文风,必须全面认清公文本质,从根本上把握公文内涵。
# v9 L% Q/ E* o9 P& K6 N 一是文以事为本。工具价值必须服从于目标价值。公文本质上是一种工具价值,是为“推进工作”这个目标价值服务的,离开“推进工作”这个主体,公文就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把握到这一点后,就能把握要点、重点和基点,最大限度地避免写“长文、空文、假文”。 4 f; b) A- b+ a3 |' U
二是文以序为要。“文以事为本”的本质属性,决定公文必须把工作任务、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讲得清晰明了,具有操作性,让执行者知道“做什么、怎么做”。
/ Z# U$ o- d3 G% l. K5 Z 三是文以实为魂。“求实”是公文的灵魂所在。领导讲话不务实,就会让人感到是“套数”,起不到预期作用;日常文件不结合实际,就会让人无从着手,到头来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经验材料不以事实为依据,就没有说服务力,起不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 {6 G$ f$ I& ]# b 四是文以短为精。评价一篇公文的好坏,不在于篇幅长短,而在于事情是不是重要、内容是不是真实、形式是不是灵活,只要达到了“说事干事”的目的,可讲可不讲的话坚决不讲;可说可不说的事坚决不说;可要可不要的字坚决不要。 . w0 @5 E7 h- K8 R( Q7 r1 g
五是文以白为基。公文的落脚点在“了解、执行和落实”,最起码要让人“看得懂”,因此,公文必须直达其意、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六是文以新为活。任何公文,都应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效果。分析形势要有新认识,调查研究要有新观点,解决问题要有新思路,推进工作要有新举措。切忌“老生常谈”、“照搬照抄”、“原驴子磨原面”。
* {- T& w! w" b4 _+ u 三、立足公文作用,构建改进文风的新机制
+ [$ H/ z! y% k9 _+ C4 H0 a 四是创新载体“引导抓”。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写短文、写好文”评选活动,对当选文章予以重奖,营造起浓厚氛围,从社会舆论的层面上进行大力引导,真正形成“写短文、开短会和讲短话”的良好社会风气。文/陈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