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头脑,会思考的记者,写文章的手法必定多种多样,不会以一种模式、一种文章结构去套所有的稿件。而文章的写法有千万种,任何一篇文章或一本书都只能管中窥豹,以见一斑。本文更不例外,仅以导语的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方式,探讨中国大陆新闻报纸文本(区别于美国新闻文本、香港新闻文本、台湾新闻文本与其他华语传媒新闻文本)模式的写法。以期抛砖引玉,向各界新闻前辈学习。
2 _. P( C. r+ C9 `* s! b h- c 直击日期式8 {& ?# x: O1 d, C W
以日期为第一陈述对象,后带主语、谓语,直接叙述。对事件本身不做丝毫重构和渲染。
: a$ N$ f; L% S$ m) g( Q& Y: Y! x- A 用途:多用于国内政治大事件的描写及评述。
' B$ {: d i; R! c: m8 I 例:“2004年9月19日,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 M1 ~. t. @! C& L" G3 K5 n" ] 文章写作要点:政治性文章属于“雷区”,只有照引新华社的陈述原文,不需评论。至多加一个“有媒体形容”或“观察家认为”、“异史氏曰”;(《南风窗》在这方面可算敢为天下先,但它也似乎有些滥用之嫌。)
, t, f. ~; P( A- E& S4 D1 I, U 在引用中,要注意尽量不使其语言风格全盘操控自己。更要提防此类党报语言贯穿其他稿件。
6 F; n0 P, c& \: Z 有一说一式
+ `0 Q$ C+ k' X" Y; ]8 Y 引用当事人原话或描写事件场面,再加以说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导语写法。. o2 u5 U) m- @
用途:几乎一切社会生活领域。4 g6 D8 o# T/ c! X
例:“三次,好!成交!”拍卖师一声槌响,慕绥新的防弹奔驰被以160万元的价格拍卖。( ]# x g) u- D$ N4 ?7 Z
文章写作要点:切忌用得过多过滥。+ ~1 p2 R- ~0 Y
活学活用式
. X) Q( [! ^5 ]4 u1 ? 以原文截取一部分,加进自己的叙述中,然后接直击日期式导语。' U# _0 o0 j5 ]
用途:逐渐“破冰”的国内政治生活或曰政治科学话题,如人权,私产等。' \) K* r0 e4 U+ u
例:“当‘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写进宪法之后,2004年10月,十届人大对物权法草案再次进行了审议。”0 F ~$ }% D3 K/ H3 k
文章写作要点:此类题材的文章,应多用前瞻性口吻。要用人文关怀冲淡些许的"官"味,多半要重视发挥人大、政协等“橡皮图章”的作用。
9 t( u5 S: q3 M9 s5 w% q* D 变形煽情式, U+ ]: g! b2 s& Z
乍一看是直击日期式导语,但外包了文学手法,变成一种半实半虚的叙述加煽情。5 j- V4 j: h( g, \
用途:全民面子工程类文章,如奥运,姚明,刘翔,中国人质事件。
* t$ O8 j/ l' Z 例:“2004年6月,来自雅典的奥林匹克圣火再次唤起了人们对于奥运火一般的热情。”* R9 v B4 G9 T) p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文章需要写得毫不脸红。可以使用排比句式,可以让那些热血沸腾,文风酸软,癖好煽情的人来操刀。但一定要用于没有丝毫争议的单纯话题。如“希望工程”就不可。$ D5 Q2 b8 p9 E6 ?
刻意炒作式
8 _3 P$ }+ U- G4 b8 ^$ Q2 J 从新闻事实提炼出让人感觉意外的本质,需要特别挖掘细节或知识。一般都是媒体“先入为主”,即先掌握了细节或知识本身,再去刻意地套新闻事实。往往有特别的效果。2 S; J7 |+ c _* l" H2 y. F
用途:特定目的,如媒体的自我炒作或一些具有特别意义的历史性事件。0 K( c* r: a% q/ Q) B0 M/ V# h
例:“当北海市浦头县渔民张国强一口咽下这块没见过的贝肉时,他没有想到,自己这一口吃下的竟是10万元人民币!”$ t# ^: r4 F I2 [7 _, s- J
文章写作要点:只要掌握了特定的细节或知识,往里一套即可。这种写法的实质是:用知识起到冲击力的作用,可谓“曲径通幽”。但切记不要起冲击力很强的标题,让人读过标题就知道了内容。
) ~# }$ Y6 p# e( C% d 民谚开路式
* k# Z8 X7 W1 y1 j. E$ q7 p 用时下流行的俗话、俚语开头,引人入胜,彰显媒体的民间扎根意识。但后面一定要接点评。
- V+ M; q5 E3 E. b: B N 用途:可以适当开玩笑的公众性问题。如非典、电荒、盗版等。
; I M: k$ N9 M: z+ ~" i7 e2 d 例:“我不让你点烤鸭,你喊:‘我非点!我非点!’结果救护车把你接走了!一条手机短信,彰显了人们在非典病魔逼来时的调侃心态。”% K, F1 W2 [; I
文章写作要点:激愤式、破坏式、**化民谣不能用,唯一可用的只有调侃式的。但也要慎用。有些问题是"不宜接触"的,如河南人妖魔化、维吾尔族小偷、爱滋村等过分敏感和残酷的社会问题。拿这些问题开玩笑会显得媒体很没有社会责任感。9 S d, l5 B" k& c# q- G5 K3 H9 b
轻重对比式
/ X6 t- f2 \; G* M* a3 K7 o- m 用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在对比之下让人眼前一亮或是触发深思的细节放在一起做导语。
* V1 ~% u3 k2 K1 Q% R, n! r 用途:多用于能用两个新闻点产生强烈对比效果的新闻事实。, a9 t: V, w8 n, ]4 R% L
例:“一个花十几元买来的柯达彩色胶卷,逼得市委副书记下跪认错。”
% P$ v7 p+ P: b 文章写作要点:对细节的轻重取舍,是考验记者观察力和文笔功夫的重要途径。不要为了追求对比效果而硬拉甚至编造不相干的两个新闻点。
' U4 s# y6 q$ n: ]& j 殿议巷谈式
! Y6 Q. N2 O/ J; y 用冷静的审视者身份,重新解读某些已被媒体炒得市井皆知的新热名词。+ |5 Z, ?2 i7 [
用途:已成为公众新闻热点,但争议颇多,不宜炒作和渲染的领域。% l d- f* t3 z3 Y' T, Q
例:“从2003年6月开始,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被冠以‘风暴’之名。”
2 S4 a8 s4 R0 D6 q, [8 Z 文章写作要点:这类话题往往在事件表面下是难以移动的真相,公众也许都心知肚明。过度倾向光明和激情的一面,会让文章本身幼稚;而剑走"野"锋,又有愤青李承鹏之疑。因此,只能竭力中庸。《新京报》有云:要汲取党报的理性、负责任精神与都市报的灵活快速优点。0 z( A8 ^0 D: }6 J+ j" ]! _' t( z7 @
公报私仇式
, ~( D7 O6 v/ z4 Q# Y( l 用讥诮和裁决的口气,对某些失去国家权力庇护、成为众矢之的的人和事物进行解析。5 J0 I( R$ A4 P) F6 `5 m# g
用途:那些国家竭力显示自己要与之脱开干系的灰色领域。如暴力拆迁、医药暴利、土地协议出让等。
' z( Z! T# ~( y k% f" u 例:“通过协议出让获得土地,一直是开发商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从9月份起,这条路被堵死了,所有开发商都要通过招标‘真刀真枪’拿地了。”
: \0 e' t# a# A% l 文章写作要点:千万不要把打击对象误解为落马的贪官。牢记:只讥大款,不骂高干。赵本山的《卖拐》,在地方台播出时,台词“头大脖粗,不是高干,就是伙夫”;到央视播出时被改为“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这并不是胆怯,而是另有避讳。对“死老虎”肆无忌惮的语言暴力很容易使一份媒体失去理性形象,成为小报。
+ ?' L) n# v9 U. t 电影预告式
4 i7 }8 Y I. i: x. l4 G m# V 用别出心裁的文学语言和排比式的句子架构对某种事物进行特定角度的形容,最后予以说明。彷佛《银屏导视》中对下周电影的预告。. y/ r+ q! o; P
用途:民间生活领域的几乎一切社会话题。; }! ?! r8 d: g# G$ `' a1 F$ ~
例:“一个瘫痪在床自学多种外语的姑娘。一个几代青年心中的奋斗楷模。一个鼓舞了十亿人的文化偶像。这就是她——张海迪。”" N( m3 m; j0 t; R
文章写作要点:这种文章的体裁是很广泛的,广泛得已没有什么特别要说。
- d& y% v$ ~: K2 `) c
4 }7 w; R! M6 r" o/ `7 |) l s 以俗代雅式
( L* Y' a7 L" B/ V3 X! B1 j 用通俗易懂的概念,解释高深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领域话题。
8 b+ Z5 h; W( b1 q0 a 用途:可用于知识性要闻稿件。9 h# y" W2 u8 |5 P
例:用一年有多少个"蓝天"来衡量城市环境的好坏,对老百姓来说,显然远比公布一大堆只有专家才能看懂的数字更有说服力。9 V8 d! j- E" e4 v! V- A
文章写作要点:有时候,导语需要承担标题所起不到的作用。如果标题和导语一脉相承,互相抢“倒金字塔第一层”的地位,抢着让人一目了然的话,更多的就强调了视觉冲击力,难以给读者留下“这是一张负责、科学的主流大报”印象。对涵盖些知识性的稿件,大可不必“一根肠子通到底”。导语可以通俗易懂些,但标题最好雅致一点。<INPUT style="DISPLAY: none"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文/王再发
; D+ K7 Z' L" a3 R; n) a$ y%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