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第一章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3-11-7 10: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近日老猫很有幸邀请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西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太原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贾陆英老师加入老秘网第二群和第三群“重温经典读书会”QQ群49231471。(特别提示:已加入一、二群的朋友请不要重复加群,谢谢合作!)
     贾老师原任中共太原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太原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太原市八届市委委员、市十一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党校教育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发表论文、评论、杂谈、调研报告等百余篇。著有《智慧.人生.境界——国学哲理古今谈》、《<论语>札记》、《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融合——中华文化百年走势探析》。继何新国老师、王一端前辈、村夫老师、余之舰、潜龙等资深“老秘”之后,又一位大师级人物莅临指导,这是老秘网网友之福,更是老猫之幸。对此,老猫深表感谢并心存感激。 1 (1).jpg

    贾陆英老师学识渊博且为人热心,11月5日下午应QQ群网友之邀,以问答形式给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论语》课,让大家受益匪浅。经征得贾老师同意,现将《论语问答录》整理如下:

    贾陆英
    此群名为“重温经典读书会”,甚合我意。《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想在这里就《论语》逐句与大家交流探讨学习体会,不知如何?今天先讨论开篇第一章: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习”:温习、实习、演习。“说”:同悦。“愠”:怨恨。
     孔子说:“学习了而又能时时温习并实习它,不是很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埋怨,不是君子应有的风度吗?”

     问:《论语》开篇第一章,为什么要从学习谈起
     答:《论语》的编纂者把论学列为第一章,突出了孔子重学,把学习当作人生不懈追求和最大快乐的精神。孔门之学,第一位的是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是要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孔子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德才兼备、文质彬彬的君子,学习重在躬行,重在实践。因此,“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不应只理解为“温习”、“复习”,还应包括对礼乐、对六艺等的“实习”、“演习”。

     
问:孔子一个圣人,理解他的人可能很少,他会不会觉得孤独?又是怎样处理的
     答:这一章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讲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趣;第二层,讲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访时的乐趣;第三层,如果有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才是君子的风度。孔子也有过“孤独”之感,有过不被人知的感慨。一个人,总希望被他人了解,为社会所用,这是人之常情。对于有学问、有成就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但不为人知、甚至被误解的事经常发生。许多人会因此而懊恼,怨天尤人。孔子提出“人不知而不愠”,既是君子应有的风度,也是君子为学为人的基本态度。

     
问:孔子为什么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答: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在这里,他提出了一个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和学术作风的大问题。做学问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孔子赞同“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就是为了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提高自己的素质而学。所谓“为人”之学,就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去装饰自己。做人做学问既然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求人知,那么,人不知自然也就不会怨天尤人。

     问: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抱什么态度
     答: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立身处世的根本态度是,凡事立足于对自己的要求和自身的学问、修养,遇到不被人知的情况,总是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真才实学;不怕没有职位,只愁自己没有能够任职的本领。有一句话叫“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多充实提高自己,有了真才实学,把自己炼成真金,就不怕不被人所知。

    问:孔子自己是怎样做得
     答:他周游列国,四处奔波去宣传自己的主张,虽然常遭冷遇,不为当权者所知所用,但是从来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的主张,而是抱定理想信念,“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曾经感叹地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子贡问:“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您呢?” 孔子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把握天命,也就是通达于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坚持去做,就足够了,谁也否定不了。

网友交流摘录

虫子咬你脑袋

贾老师,我一直以为学而时习之,理解为,学,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时,时位,习,变化而熟悉的学问,觉得孔子是在说,无论是向谁学,学什么,怎么学都要把握好时机,掌握好时位,能够将适合自己的学问转化成自己熟悉的习惯运用,才能称为习之。学习本来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如果把握不好自己学习的取向,学了也是忘了,忘记便是无用功
不知这样理解可否
 
贾陆英:各人都有自己的心得。

虫子咬你脑袋

孔子生活的年代估计有官方话和大白话,论语就是其实是很深的儒学经典

虫子咬你脑袋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君子和小人,孔子到底指的是那种类型?

贾陆英

求诸己,就是求之于自己,遇事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少埋怨客观。这是君子的态度。求诸人,就是求之于人,遇事总埋怨客观,怨天尤人,从不做饲我检讨。这是小人的态度。 

最后,老猫推荐大家关注贾陆英贾老师的新浪微博(网址:http://weibo.com/jialuying?wvr=5
 

精彩评论3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3-11-7 11: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后续交流摘录:
  j) |6 p0 K% x( z& m4 e% }: V! U0 B
潜龙:. q. j: d% z$ i. f

9 p8 l0 Z2 e0 B. U2 G: f/ W' P“说”:同悦。
& Q5 @  A, C: D. ?感觉上面这段话有个错误, w/ `+ n. [) u- q( d8 _
说在这里就是知道,而非“悦”,高兴的样子。恐作者一时笔误。' L9 R: m6 K, o$ ^

- ]3 g6 `+ u  G9 h9 q) S& b! u4 M0 U夕惕若:* o/ d! F5 T& B
不通假,直接用字面意思,会意吗?要是朝着这个方向思考,说——言兑,是学习到的东西和自己的思想相映的意思吗
" u; U- N) ~. o5 y: @9 K4 b6 f8 O  C
业精于勤:; V  i9 N7 l8 T/ X! [8 _
7 ]- I1 C7 c9 ?- A3 M
我的学识经常为世人所接受、付诸实践,不是令人高兴的事吗?退一步讲,即使没有被采纳实践,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交流思想,不是一大乐事吗?再退一步讲,即使没有人认同我的思想,但我并不生气,这不是君子应有的气度吗?
: O+ L8 V/ d9 G& \" K
# _4 ?: _4 z3 `# z8 J( q夕惕若:
9 F2 D$ W  Z2 }) t1 c这样看来倒是有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意思,把这三句话统一在一个主题思想下" ]+ R, p! }( [" j- D/ Y/ }' Y

; `5 C. c+ k# W8 w! [; ]业精于勤:7 f" i$ M" j& ^6 Q' r, g  w  G
其实我们所在的老秘网,本身就是供来自远方的朋友一起交流思想的啊; F! |2 a2 z/ z% [5 P
1 q4 m/ L3 t. i2 }
潜龙:
( Z% e( q8 ]5 T9 m; l9 o5 r说——言兑,是学习到的东西和自己的思想相映的意思吗——你这个理解不对,读古籍要上下文相互印证,注意:说—愠是个反义词$ {5 k' J, F# _" F! p( C! t( F: z
潜龙:
& j+ F, x) s* K4 ^: l8 n. N对不起,“注意:说—愠是个反义词”这个打错了,我是想说要从愠这个字来理解说字% e+ ]  m9 U# O; G" {. Y! l

: X6 ^' e) ]. v+ s# X8 Q3 l
 
 楼主| 竹梅老翁 发表于 2014-4-29 21: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老秘网虚拟稿费
  《论语》开卷第一章记载了孔子的三句话,其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究竟何所指?多数注解者则倾向于把它解为三层含义:孔子说,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够时常加以温习,不是也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求学,不是也很快乐吗?当政者不知道我,我并不生气,不是也不失君子风度吗?这样作解,不仅割裂了本章的内在联系,也不能准确理解其本意。# W8 x& |5 u3 A9 o- q* W
4 ]9 H' b$ m: I* [
    此章与孔子的教学活动有关,它的主线是快乐学习,“说(悦)”“乐”“不愠”都是快乐,其主旨在于引导弟子潜心于德业兼修。仔细审视《论语》全书,所记述孔子的教学实践与《礼记·学记》中所述及的教育功能、教育理论以及教学原则、方法、目的等,无一处不相契合。
* b; |/ d& a3 \  t+ l! @# R" {, b2 A$ J' C: U: M/ T6 x4 w
    我们不赞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时”解为“时常”。这里的“时”,应当是:时宜、适宜。至于“习”字,仍需作简单的辨析。“习”的本义是鸟儿练习飞翔。《说文解字》:“习,数飞也。”古人认为,“习,学也”(《吕氏春秋·审己》注)。只不过,“学”的重点在于理论传授,“习”的关键是实践习练。北宋哲学家二程认为“‘学而时习之’,所以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习如禽之习飞”(《二程集·河南程氏外书》卷7)。“学”固然重要,“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但是,只“学”不“习”就不可能真正掌握所学的内容。
: E: L0 z" G' W  j3 q! [4 n" F4 I. s- p4 Q. d
    本章是孔子在诱导其弟子学习、勉励他们刻苦学习,友爱宽容,进德修业,最后成就为君子之人。那么,这一章的文意就很清晰了,孔子说: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实践检验自己所学的书本知识,岂不也很愉悦吗?远方的同学前来和你们共同学习,岂不也很快乐吗?别的同学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岂不也不失为君子吗?(戚平然)4 a7 [8 O$ u# |0 o% N! l- W3 F
' N- \! o& _5 K7 e+ [

点评

学而实习之,不亦说呼。习之一字,实有学习、温习、见习、演习等多层意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7-8 22:02
 
贾陆英 发表于 2013-11-7 15: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关于“习”。习字的繁体从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依次演变而来,如鸟飞状。+ O' i7 Y5 `& `# s# X7 V* L* u

1 M/ s' _* m+ ~: F0 m古注:"习,鸟数飞也。"可见古人创造此字时,就包含了学习和实践这样两重含义。学习,重在力行实践,须时时练习,如鸟之习飞。( N4 q& Z  H: r# Y# U3 _: b% N
 
流雪无痕 发表于 2014-7-8 22: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梅老翁 发表于 2014-4-29 21:296 v8 S, d  ?* j  T9 S" S0 Z
《论语》开卷第一章记载了孔子的三句话,其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友)朋自远方来 ...

* F+ Q6 K' T) q7 M( z. d学而实习之,不亦说呼。习之一字,实有学习、温习、见习、演习等多层意思。
 
清风抚雪 发表于 2014-6-7 23: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求诸己,就是求之于自己,遇事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少埋怨客观。这是君子的态度。求诸人,就是求之于人,遇事总埋怨客观,怨天尤人,从不做饲我检讨。这是小人的态度。反求诸己,大约也就是这样一个态度吧
 
祖国山河一片红 发表于 2014-7-3 1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V7 B) T- R6 w1 i" h/ K$ d( {
9 f) r  f& R+ U' @
小时候学过的经典,真的是印在脑子里,刻在骨子里,对我们长大后的价值取向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贾陆英 发表于 2013-11-7 15: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说”:同悦。我曾查阅许多书,感到这是古今多数学者的共识。记得上中学时,语文课本上也是这样诠释的。/ y* ]5 i( R/ |, Y& ^$ }' g
当然,学习体会也不必强求一律,欢迎有不同的观点。0 m& |  o5 o) O: |' }3 j( K6 x  h
 
快到碗里来 发表于 2014-6-20 16: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虽不才然没读过论语,略知一二,但我觉得能传习二千年多年的思想文化,并能为统治阶级所提倡教化子民,那必定是博大精深,贾老师的解读让人受益匪浅。
 
夕惕若 发表于 2013-11-7 10: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 }3 f* {$ Q2 G# j# e  O+ }1 b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有了困难、麻烦、挫折或是捅了篓子,君子从自身找原因,小人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渔翁钓雪 发表于 2013-11-8 15: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前两年买了本论语,也花了些时间读了一下,感觉印象不深,看来读典必须要熟读,能背诵更有益。现在有机会学习,真是不亦悦乎。
 
夕惕若 发表于 2013-11-7 10: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soso_e138:}当时在QQ回复能上电视啊?早知道我也发表一下看法了,哎哎唉
 
璃醉烟 发表于 2013-11-7 10: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兢兢业业,励精图治,兴我老秘网
 
贾陆英 发表于 2013-11-7 1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刚看到,创意很好,希望能有更多的交流、探讨。
 
Time 发表于 2013-11-7 10: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一无所知的新人来膜拜。
 
闽南小秘书 发表于 2013-11-7 1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论语》是既深奥又浅学易懂,学习了!
 
呱呱密友 发表于 2013-11-7 1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看前辈的解读阐释,觉得理解更全面、更精深了。感觉随着时间的流逝,经典在不同时代又焕发新的生机。
 
水隼 发表于 2013-11-7 10: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 两文银

 
半部论语治天下,哪知我竟没有看完过。这段时间要沉下心,静静地看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