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各地“机关作风整顿”声势浩大之时:A地“王婆卖瓜”出台肃风整纪十条措施;B地收假第一天,架着摄像机来堵大门查岗;C地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九查十看”……2 k5 D* l6 ]% L2 v
似乎,几场肃风整纪的“运动”,头头脑脑儿们给普通干部拧拧“螺丝”,上上“发条”,机关作风就能出现新年新气象。也似乎机关的慵懒固疾只寄生在一般干事身上。伴随着大大小小的肃风整纪“运动”,让大家觉得年年整顿走不出“旧窠臼”,了解了其中的穿新鞋走老路的“小把戏”,变得更会“适应环境”了,于是机关作风陷入整顿,反弹,再整顿,再反弹的怪圈。2 m+ N9 R5 F) i& Q& G0 i5 V
愚以为,根治作风不正、纪律松散、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并不在于忙于在纸上出台形形色色的整顿方案,而在于如何下硬茬剔除机关里的“官念”。
: r" i: [' l3 f8 L 中国历来是个“官念”的国家,无论是大小官员,还是平头百姓,思想意识中无不若隐若现着一个“官”字,“权衡仕途”成了人生最渴望的价值体现。在这种“官念”下,机关里大大小小的官越发多了起来,三个副科分管只有一个干事的科室,或者两个科级干部领导一个办事员式的工作机制已经成为当下机关里的“执政特色”。而在这个执政特色里更有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那就是无论那个级别的官一旦挤进班子成员队伍里,他就即刻变成了“动嘴不动手”的干部,“签签字、画画圈、开开会、发发号令”成了他们的办公方式,用一句台词来表述就是“我看着别人干活,我领着别人的工资,是我上班的最高境界”。日子久了,官气、霸气、贵族之气慢慢滋长起来,当老爷,甩脸色,摆架子的姿势也就多了起来,于是雷人、雷语纷纷而来。你看,A地局长发出了“局长的电话是一般群众不能打的电话”、“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等心声;B地某人高呼“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局长!”;C地曝出“啊,局长,您老亲自上厕所来了?”的笑料;某地交警则口出狂言:“我只为领导服务。”;就连我们的孩子也纷纷站出来高呼“我爸是局长”“我爸是处长”的“拼爹”口号。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很多官早已将自己定位成“人上人”,是人民的“主人”,部下的皇上,而干事、部下则成为他们的跟班、马仔、下人,让“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信力成了一地鸡毛。长此以往,权势左右着机关每一个人的心情,工作积极性被拜官主义所淹没,工作责任心及敬业精神为“官念”所绑架。做官、做大官、做高官,管控他人,让自己幸福、福荫后代成了许多人主攻的目标。于是一个拜官主义的病灶不仅在执政机关里无限的扩大,而且在社会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小资小辈们天天乐此不疲的上演“柔媚无骨”的戏法,在“权力”面前“下跪”,想法设法博得龙颜花开,朕心爽悦,就自然成为机关之术。在这种执政环境下,头头脑脑们很难与部下皮肉相贴,筋骨相连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所以,愚以为这样的执政方式不彻底剔除,纪律作风整顿只能是“捏捏干事的鼻子骗骗群众的眼睛”,整来整去在纸上开花花结果果,白白消耗机关文字工作者的脑细胞,浪费行政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