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瓜田李下”须避嫌

[复制链接]
大美青海 发表于 2013-7-15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瓜田李下”是“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减缩语。意思是说,经过瓜田的时候,即使鞋子脱落了,也不要弯腰提鞋;走过李子树下的时候,即便帽子歪了,也不要举手去整理,免得被人怀疑有偷瓜、摘李子的嫌疑。它的延伸意义是指一切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地方。: Q7 Z" s: a9 i. W9 Y
3 t# |, l$ I6 t0 w, Q6 Z, q
  在“瓜田李下”的问题上,有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7 I) L8 `4 z- p

/ g* u# g  Z8 T9 ?  先说经验。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袁聿修,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还曾兼任尚书度支郎的要职。袁聿修为官清正,颇有廉名。当时,尚书省的官员有送礼的习俗,官员之间相互送礼属于常事。可袁聿修是个例外。他在尚书省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坛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私下里开玩笑时,邢劭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有一次,袁聿修以太常少卿衔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经过兖州时,邢劭正在兖州任刺史。好友相见,欢愉之状自不必说。袁聿修走后,邢劭派人给送去白绸作礼物。袁聿修坚辞不受,不但原物退回,还给邢劭写了一封信,说:“那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枝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读罢来信,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考虑不周,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做了一回清正的少卿。”袁聿修如此小心谨慎,像防御水患一样严防“瓜田李下”一类的事情发生,实在是难能可贵。而邢劭能够体谅袁聿修的良苦用心,支持他以廉为本,亦实属不易。$ w. E- O1 G% C, M

2 _3 z$ k3 E1 a4 c# P* G) g  再说反面教训。唐朝的柳公权不但书法了得,而且还是个大官。唐文宗时,柳公权官至工部侍郎,并以善良耿直、能言善谏著称。当其时,官员郭宁先后把两个女儿送进宫中,不久,皇上派郭宁到邮宁做官。对此,人们议论纷纷、猜测颇多。皇上知道后,就问柳公权:“郭宁是太皇太后的继父,官封大将军,当官以来没有什么过失,现在我只是外放他到邮宁这个小小地方当个主官,又有什么不妥呢?”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侍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本来,郭宁无论是从为官的能力上讲,还是从以往做官的经历上看,当一个小小的县官应该说是绰绰有余的,可就是因为他进献两个女儿进宫在先,皇上任命他到邮宁担任主官在后,这才导致朝野风言风语、议论纷纷。其实,按照唐文宗的说法,身为太皇太后继父的郭宁送两个女儿进宫,是专门陪侍太皇太后的,而人们却以为郭宁是为了讨好而给皇上当妃子的,岂能不对他非议多多!或许有人会说,把情况解释清楚不就没事了吗?然而正如柳公权所言:瓜田李下的嫌疑,人们哪能都分辨得清呢?这,或许就是瓜田李下所带来的后果吧。
  q# @* }* K$ g- @7 ?9 h+ `, I/ K
. [1 V, h# v/ m4 r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说到底,是为了避嫌。因为,毕竟提鞋和摘瓜的动作、整理帽子和摘李子的动作,实在是太相像了。为了不至于让别人生疑,最好不要做瓜田纳履、李下正冠的动作。确有需要,也要忍着,等走出瓜地再纳履,离开李子树再正冠。
; R! b; {) h8 f& S: L% e( T: V8 u$ h. A5 s+ ]: |) e7 i! M4 \
  避什么嫌呢?除了避他人疑偷之嫌,更重要的还是避利益冲突之嫌。这对于今日的领导干部而言更加重要。须知,避嫌,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操守。如果领导干部个人行为及其亲属、下属的行为,与自己所掌握的公权力有说不清的关系,即使这种行为并没有滥用权力,也会让公众产生怀疑。比如,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经商获利,谁知道是因经商的本领强,还是动用公权的结果?领导干部的秘书、司机升迁,谁知道是因为下属确属出类拔萃的人才,还是因为熟悉和亲近而被领导干部用公权“一手提拔起来”的?领导干部频频飞往发达国家,谁知道是公务繁忙,还是借助领导者的身份“公款旅游”?诸如此类,难以尽数。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才有诸如“领导干部不能支持子女亲属经商”“相当级别的干部不能炒股”“压缩领导干部出国的经费”之类的规定。其目的,无非就是让领导干部从制度上实行利益回避。实践证明,领导干部及其子女、亲属只要身处“瓜田李下”,利益冲突就不可避免,公众就会猜疑不绝;而领导干部及其子女、亲属一旦远离“瓜田李下”,利益冲突就会立马减弱,公众的猜疑自然也就大为减少。8 ]$ y" Y' l1 q0 @5 v$ k: x, H) h

; b) B4 V- x( B% j  “瓜田李下”,不但关乎领导干部的的人格和名声,更关系到执政党的成败。所以,谨慎处理好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用清正廉洁的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人格、名声和党性,维护政府的公信力,避嫌于未然,远离是非,远离fubai,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当是每个领导干部应有的操守。■ 郭庆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