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专家这个称呼,大家耳熟能详。什么是专家?有人解释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人。什么是杂家?杂家就是什么都懂得一些的人。社会究竟需要专家还是杂家?我思考了一些时间。思考的结果是社会既需要专家也需要杂家。需要专家是因为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如果致力于一个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才会更深入,更全面,他就不会是一问学者、二问学者,而会是三问学者、四问学者。就是说你可以对他不停地追问,但你问不倒他。别人看不到,他看到了,别人看得浅,他看得深,这就是专家的功力,就是专家的“专”。需要杂家是因为现代科学分工越来越细,但学科之间的渗透又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社会科学,它需要借助于许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获取发展。比如法学,它需要借助经济学、社会学、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又如管理学,它实际上是许多学科知识的应用。还比如,党建学科要获得发展,也需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它的理论。要解决实际问题,要解决现实矛盾,就不能只依靠某一学科的知识,它必须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它涉及许多学科的知识,任何一个专家学者都不可能对它作全面深度的解读。即便是参与全会决定起草的专家学者也可能只熟知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1 ^# X( T" q5 e0 d: w" @( n+ u2 ^
作为专家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涵养?我以为最为重要的是专注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态度。围绕某一领域的所有问题都进行追问和研究。具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才可以取得最为前沿的研究成果。很多时候说,平台很重要,这只是就普遍性而言,但是,有普遍性就有特殊性。可能某些时候平台不高,但是,专注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同样可以取得很大成就。笔者熟知的一位地市级党校老教师,职称只是副教授,但这些年围绕我国《矿产法》进行研究,就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家重要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60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成果产生了重要反响。全国煤炭工作会、全国安全工作会都请他在会上作报告,国家《矿产法》修改也请他参与,刑法修改也采纳了他的意见。他自己说,这些年只做一件事,就是潜心于矿业领域的研究。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高度发达的物质社会,让很多人娴熟于媚官逐富,使很多人静不下心来。但是,要成为一个专家,没有这种专注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态度,是成不了“真”专家的。
1 F. o4 ]$ H4 T1 r 作为杂家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涵养?我以为当然也需要专家的学术涵养,需要专家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态度。因为“成家”就必须在某个领域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神。这是“成家”的共性,也是“成家”最起码的要求。人与人的智商其实差异不大。鲁迅先生说,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说的也是这个理。但是,成为杂家,还需要有其他条件。要成为杂家,必须有知识的广度。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是成为杂家的先决条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生态等都得懂一些。作为党校教师,党史、党建、科社也是必须的知识储备。尤其党校教师要讲好课就更需要有多学科知识作支撑。有人说,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之王,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无论是现在的中国还是外国,执政者都会把发展作为执政的重要目标,而要发展就离不开经济。按照马克思主义者观点,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经济的发展才会牵引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作为学者而言,离开经济发展的时局,所提对策和建议就不一定管用。要成为杂家,需要把握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大背景。当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任何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不能独立特行。离开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别说引领世界,就是跟在世界后面都很吃力。所以,要成为一个杂家,就需要有世界眼光,视野一定得开阔,知识背景一定得广。否则,你的研究成果就只能是自言自语。要成为一个杂家,还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是立言成家必须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尤其重要。要能概述各学科的核心观点。一堆杂乱的建筑材料,要懂得什么材料做什么用,什么材料放在建筑框架的什么位置,否则,便建不成一座高楼大厦。孔子说自己是杂家。孔子时代的读书人称之为士。孔子对“士”的解释是“合十推一”。合是综合,就是在理解基础上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囫囵吞枣。十是全部。推是推断,说的是带着疑问去读书,在怀疑基础上进行新的推论,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
1 U- P+ c6 O8 `" d- ?& p( ~# z 值得说明的是,专家与杂家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有界限,但又没有严格的界限。专家与杂家着力点不一样,因而评价也不一样。不能因为某人只是专家,从而否定他的贡献;也不能因为某人只是杂家,从而否定他的贡献。包容多元的评价体系才会更有助于专家和杂家的成长。
0 H/ o8 A& \- N6 K/ r5 ]" ~% W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教育长吴传毅)
% u* W' g8 \" ?/ T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