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当编辑快14年,平时常接电话,名字熟、声音熟的通讯员应过百人。有一个较强烈的个人感觉:大家对读报还没能抓细、抓实、抓好。主要的问题就是不太会从投稿的角度来读报。5 o% P( D( y8 t! @: \( B" t
什么叫通讯员?《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365页解释:“报刊、通讯社、电台邀请的为其经常写通讯报道的非专业人员。”身为非专业新闻工作者,又兼职写报道,相信大家内有动力、外有压力,都想两手抓、两手硬。所以,“工作太忙,没时间看报纸”不应成为理由。而要想提高上稿率,就必须从会读报、读好报开始。
D2 ]; b7 K4 N 笔者总结,一般读者看报,主要是浏览,随便翻翻,看到感兴趣的就停下来细读,然后再翻。这是一种线性的、断续的过程,目的不甚明确。而通讯员在读报时应更突出目的性,注重总结规律、发现个案、比对变化、细化记录。
! H i+ W9 m( k 大家都可以想一想,您给安全报投稿,那给不给市报、省报也发一份?这安全报和那些报纸肯定有不同,至少在用稿的口味上总有差别吧?承认有不同,就要总结出不同。, S6 d/ u& J* O, }2 w
第一步,要细读研读,总结出报纸的基本规律,比如每周出几期,每期几个版,每个版都叫啥名字,版面编辑都有谁,常设的栏目有哪些,哪些稿子发得好,等等。以上信息了然于胸,投稿才能更有针对性。
0 @9 }6 X0 x0 u% S& w, J 举个例子。通讯员投稿,一般都是从简讯开始的。而安全报发简讯有一定之规律。比如二版、三版一般均会发一组简讯,从上到下,各有两三百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每一期这些简讯肯定不是同一省的,与本版其他稿件就算同省也不会在同一地市。这其实就是一个规律,是编辑有意识地平衡稿件的地域分布。山东、江苏、福建等通讯员较多省份的同志,会受此影响增加发简讯的难度。而通讯员来稿少、边远省份的同志,则会受益。如陕西某县安监局有位通讯员,自2006年起基本上年年能在二版、三版发10篇左右的简讯。不是说其稿子写得多好,只因为陕西来稿不多,编辑又想保证“万方乐奏有于阗”。) m. F7 [1 E' K
通讯员还常忽视报纸的出版周期。安全报是二四六见报、一三五付印,但组稿一般是日二四。也就是说,周二见报的稿子,一般周日就开始编辑,依次类推。所以,如果你想上周二的报纸,一般周日就得传稿,或者先和相关编辑打招呼,让他等你的稿子。( d! s( w# p2 q# ~' f- R
可编辑怎么会等呢?笔者建议,要注意看报,总结出编辑的出现规律(也可以参考中国安全生产网的介绍),然后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等建立起联系,人熟了知根知底,自然好说话。最后,你完全可以在投稿时写明“XXX编辑收”。
3 G, Q, L- T4 `" x 不过,这方面也有反面典型。笔者就在稿库里看见,前两年还有某通讯员频频投稿给“XXX收”,而XXX早在2006年就离开本报了。笔者建议,如果某编辑用了你的稿子,那你可以打打电话客气客气,保持对其在版面上出现频次的关注。如果他或她的名字有两个月没出现,可以打个电话问问,是离职了,还是生病了、休假了。
7 t+ r! u3 V' S; N 一般来说,通讯员都有畏难情绪,认为自己水平低、不认识人,不愿写、不敢写大稿,光写简讯,甚至不积极投稿、不愿打电话。其实,如果你仔细读报,就会发现:个别版面、有些栏目、某种稿件是很容易上的。笔者总结,目前安全报的来稿多的是会议、检查、领导、论文,少的是讨论、曝光、一线、特写。最近,安全报一版连续三期均发了浙江某地一消防部门通讯员的稿件,讲的都是宣教培训的事。这是很少见的。不是他有路子,而是他写的活,稿子里小故事不断。这样的个案充分证明:编辑对鲜活稿件的高看一眼,到了可以打破规律的程度。
7 l/ Q& M2 t" s' S 如上总结规律、发现个案,最终都是要转化应用以指导实践的。笔者建议:通讯员首先可以选择随大流。也就是认真看报纸,什么稿子多就写什么稿子,什么稿子被突出发就写什么稿子,什么稿子估计编辑喜欢就写什么稿子。比如说,你发现,最近安全报上班组建设的稿子发得多、发得好,那你模仿着赶紧写一个投过来。当然,如果你水平够了,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g% g& D( g4 J3 d. b
如果和相关编辑建立起了联系,可以在构思写稿前先煲煲电话粥,谈谈自己的想法,听听编辑的意见。应该说,现在沟通的手段很多,对于编辑的喜好、报社的计划,通讯员完全可以了如指掌。比如,《编采之友》第二期就全文刊发了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报道计划,里面按月度详细列出了报道安排。大家按月按题投稿肯定事半功倍。. z* R- \: u! M1 W" w0 {
对于通讯员而言,头一回把姓名变成铅字,可能很难、很漫长。但一旦实现了突破,后面就应该好办多了。笔者强烈建议:投稿时一定要保留底稿。稿件一旦见报,一定要比对一下,看看都有哪些改动,再想想为什么,想不通的可以打电话给编辑,先致谢意,趁机再请教一二。对于如此读报的收获,一定要仔细记录。下一次写稿时,再翻出来对照参考。
Y, S5 d) w8 L- M# I$ \ 以笔者的经验,“总结规律、发现个案、比对变化、细化记录”,通讯员只要努力去做,肯定会不断有收获。可以说,提高见报率,不只靠码字,先要读好报,做个有心人,勤下笨功夫。当然,等你达到一定水平后,就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正所谓:“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e7 S% O9 K2 [% {& ?% u" i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