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门你打算走多远?7 w2 F+ R# `1 I: @
夏廷献 9 y/ L0 ]- e; b
9 _3 }/ m/ T0 Y8 \) f' L% W
现在各级党委办公厅(室)都有不少30岁左右的年轻秘书工作者,大多有本科以上的文凭,正是毛泽东形容的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要使自己这个“太阳”发光,就要积聚“能量”——修身养性,提高素质,成为一个优秀人才。( a% |9 Y$ M7 D8 Q
1 I1 p: g( ~( h0 @
所谓“素质”,本意是指人心理发展的先天生理条件。现多指一个人从业的基本条件。是从实践中磨炼、培育、发展、成熟起来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一个人的素质,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先天素质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要注意终身培养自己的后天素质,以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需要。1 e; n! A: [3 A! g
8 ?, C% j8 }/ v
所谓优秀人才,大体上要具备三条:有对未来的设想,有完成设想的才干和行动,有值得他人信任的道德水准。要达到这“三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努力才行。从这个意义上讲,正确认识自己,修炼自己,才能使自己这个“太阳”发出光和热。
2 t/ E1 ^5 N: S+ v ^# k4 J2 S3 I1 B5 H% c5 j+ F. e- x: j# w
抓住机遇
8 I6 p* D, e4 T& {: Q* Y
/ S1 Q: o' W/ v 不要错过成才期。科学家们对人的一生研究后认为,人的一生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时期,错过了是很难弥补回来的。大体上五岁之前尤其是三四岁时,是开发语言能力的时期(被动物从小叼走的小孩不会说人话,就是错过了这个时期);25岁之前是开发认识能力的时期;35岁之前是成才期(许多有作为的人都是在这个时期成才的,例子就不举了)。所以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当然,个别人也有大器晚成的。例如《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父亲。不仅自己发愤读书成才,还培养了两个儿子也成了才。( S [: Y( \! P4 z8 B
* O5 T) x! x- } 事实证明,成才的大趋势是35岁前后。有人统计过30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得奖年龄,其中40%的人是在35至45岁之间获得的。也有人统计过全世界1249名杰出科学家和1228项重大科研成果,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是在25至45岁之间。
6 ^" y& r( u% x5 s3 U0 [3 q: M( T
笔者在工作岗位上时,对于35岁以下的年轻秘书工作者,也曾做过一些观察,发现也有一个成才期问题。一般来说,就业上岗之后,3到5年是成才期。大体上是:一年熟悉,两年称职,三年露头,四年成熟,五年冒尖。如果干四五年了,还是和尚的帽子——平平沓沓,毫不冒尖,那以后的发展潜力就不好说了。当然了,不排除一些人会发生奇迹,大器晚成。因此,年轻的秘书工作者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要有一种紧迫感甚至危机感,抓住青春,抓住成才期,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在35岁之前,制订一个工作、生活的目标和实施计划,一步一步地过好这个时期的“五关”:工作关——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学习关——提高业务素养;家庭关——处理好家务和公务的关系;待遇关——秘书工作相对清苦;苦乐关——年轻秘书工作勤务多,急难重任务多。
0 E$ y$ z7 n. X4 ]8 V
" O' B/ x7 ?( G6 e% B5 ?# A1 p! l( A 设定目标
: e( P9 ]" L) I ~/ G
. d1 g( o5 E& f3 s% q 一个人有了明确的工作和生活目标,就会产生不竭的动力,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乐趣。比如,设想这一天写一篇千字文,当天完成时,心情一定是很愉快的。再比如,和人下象棋,预想赢几盘,果真实现了,那也会很高兴的。
9 O* j3 R# W; [7 v( V" J" O/ P3 D+ p7 s3 J4 |4 D2 |8 a, Z
一个美国专家对100名同龄青年做过一个调查,有人生奋斗目标的只有10%,而把目标写下来的只有4%。20年后,用笔写下奋斗目标的4%的人拥有的财富超过其他人的总和。其他人这些年辛辛苦苦忙忙碌碌都在干什么呢?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4%的同龄人实现他的目标。由此可见,有没有奋斗目标,对人生的影响有多大。
& E+ z/ q2 j$ R$ Z" p+ y& l! z
. ]$ Y! U9 E# @ 从这个意义上说,刚踏上秘书工作岗位的朋友,起码要在心中(最好用笔记)设定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目标。
: r0 b% e2 y. `1 F- G
/ V, q7 `& W) R: C V: ^# { 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乃至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但可以确定如下共同的三项原则:# z5 s5 C1 \/ V% n1 G2 Z
2 S& b1 w/ l( n) T
一是适应。和自己的能力水平相适应,不要多——一两个为宜,不要过高——难以实现,不要过低——失去意义。要有一定“刺激性”,有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做到。假定自己的“能力指数”为100,目标高度设定“指数”为100,原地踏步;设定为70,没有意义;设定为150,难以攀登;设定为120左右,努努力,使把劲,把脚踮起来便够着了。这个“指数比例”也可以称作“高出两成”原则。
9 m2 _& R2 M, C \: A2 u. Z4 v3 r3 ?* \5 G5 f, S) A- p- g+ W
二是明确。目标明确,才能有积极性,想方设法去实现。例如,上岗后设定“三个月熟悉情况”的目标,就会非常努力地采取各种方法,了解单位各种情况。再如,设定35岁以前成才的目标,就会“抓住青春”,一年一年甚至一月一月地去努力,就可能35岁之前,在能力、素养、名誉、地位、经济、婚恋、家庭等工作和生活上达到预想的水平。
2 @2 V6 ^. ?5 A. ]8 Z0 u
/ v3 [& N/ ^ b) i 三是服从。个人目标服从所在团体目标,要在和同事共同努力实现团体目标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不可为实现个人目标损害团体的声誉和利益。“目标”——想达到的境地,有与没有,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 f: B3 r3 R; ~0 x+ m# Z* ]3 E
3 G8 N$ s6 K$ G! c0 v4 h0 L) p' N 利用时间7 Q' S# n2 [- K' b" v
5 Y3 _) d% K2 ~) D3 Y 当一个人度过了青少年——求学时代,踏上工作岗位后,就要考虑如何在工作上有一番作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种考虑,实际上考虑的是如何利用时间:今后几十年怎么过?每年365天怎么过?一天24小时怎么过?秘书工作者的时间大体可以划为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三个部分,每部分占多少,则因人而异。对于年轻的秘书工作者,笔者主张前两部分的比例要适当大一些,也就是说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这是因为人生的差异在业余,小差异可能造成大差异。" A6 `. F7 g2 i5 m7 L4 j' S$ a
2 O# A5 S7 Q) P( H& I G/ o
有这么一个例子:某办公室同时进了两个新人——张三、李四。两人年龄、学历一样,出身、经历也差不多。两人关系不错,每天一起上班,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下班时一起走,离家不远时才分开,各自回家。一年过去了,两人都熟悉了工作,看不出谁高谁低。两年过去了,李四开始露头——科长总爱找李四商量事情,交代李四办事起草文件。三年过去了,李四成了科里的骨干,科长不在时,常常委托李四主持工作。张三不大服气,说大家都一样上班,为什么科长重用李四,分明是科长偏心。话传到了科长耳朵里,科长把张三叫到办公室说,张三,你说的不错,大家是一样上班,可下班后就不一样了。据我所知,你下班后基本上是玩,唱歌跳舞会朋友。而李四下班后除了帮助父母做家务,就是埋头读书学习,钻研科里的业务,撰写研究文章,起草科里的文件。你们俩,一个玩,一个学,一年看不出,两年就看出来了,三年就泾渭分明了。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科长又举了几个办事、撰文两个人拉开了距离的例子,说得张三心服口服。张三和李四在这两三年中形成的差异,影响了他们的终生。
' E; k1 [) Q; H; Z* G: O- O) v+ W
+ T% X) `& _7 x! v 其实这个例子,只要留心一下,我们哪个单位内部都有。笔者主张年轻的秘书工作者,要想干好,求得发展,初始阶段,就要“压制”一下自己的休闲时间,把业余时间用在学习和工作上。从实践中看,上班时,聊天、说话、打电话,开会、记录、接待、应酬、撰文、打字、复印、校对、收发、整理文件、忙忙碌碌,彼此都差不多。在同样的环境里,智商若是差不多的话,获得的知识差异不大。要想比别人高一筹,就得用上自己的业余时间。强调适当多用点业余时间,不是说把八小时之外都用在工作上,因为还要做家务,还要娱乐还要休息,所以前面加了一个词“适当”。不过,在还没有胜任工作之前,牺牲一些业余时间用于学习和琢磨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