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自古重开头。早在元代就有人提出,要把文章的开头写得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引人注目。演讲的开头尤为重要,有人把它喻为戏剧开场的锣鼓,演出没开始,就要敲得锣鼓喧天,富有吸引人的魅力。那么,什么样的开头才有这样的磁性呢? 蕴含丰富,让人回味的开头 演讲的开头,有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有的委婉曲折,蕴含丰富。后一种开头,往往能勾起人的兴致、耐人寻味,听众往往格外垂青。 我讲讲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尚未画完的那一张。可是,三十年以后,第一个孩子画技平平,徒留童年闪耀的记忆;第二个孩子已是一位誉满全球的大画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第一个孩子的落后,在于他将画画的目的定为赢得荣誉,而第二个孩子的成功却是他为了不断超越自我而画的结果。(《超越自我》) 这篇演讲的主题是“超越自我”,但开头却故意把话题宕开,讲“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听了故事的前半节,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举办了画展”的孩子,将来一定前途无量,而第二个孩子,定然无所成就。可故事的结局却出乎听众的意料:“举办了画展”的孩子,“画技平平”,第二个孩子,却成了“誉满全球的大画家”。这是为什么?给听众留下深深的思考,就在听众的深思中,点出主题:这是“为了不断超越自我而画的结果”。这样的开头真是言之有味,味之无穷。 出奇制胜,不同凡响的开头 求新、求异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取向,所以对那些耳熟能详、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兴趣索然。演讲的开头如果能出奇制胜,不同凡响,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听众洗耳恭听。 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台下声音:“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如果今年高考每个人都额外加10分,那不等于没加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明朝人顾炎武提出之后,几百年来,已经成了人们表达爱国情怀的响亮口号。但台湾著名演讲家高震东却在演讲中大声说:“不”,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改成“天下兴亡,我的责任”。这一改,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虽然只有几字之差,但让人耳目一新,很想听听他这一曲“新翻杨柳枝”。 情理并茂,动人心弦的开头 说服他人常常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见情、理在说服中的重要作用。演讲的开头,如果讲得有情有理,情理并茂,就会启人智,动人心。如《从师与尊师》的开头: 青年朋友,当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时候,当你在科学的讲坛上宣读论文的时候,当你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的时候,你想过没有:是谁给了你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谁最先启动了你那驶向知识海洋的航船?是谁在你那空空的心田里亲手播下一粒粒知识的种子?只要你稍加回顾,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老师。 自古学者必有师,我们获得的知识,赢得的荣誉,成长中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谆谆教诲,我们应铭记在心,知恩图报。对于这一番道理,演讲人并不是作枯燥的议论,而是把它升华为情,变成了诗,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再加上排比的运用,使这段开头激情洋溢,高潮迭起,一字字、一句句,都引发听众的强烈共鸣,极有感染力。 煽动点燃,鼓动性强的开头 一篇演讲,如果一开篇就能把听众的情绪调动起来,就注定这篇演讲肯定会大获成功。有煽动点燃的开头,就有这样的奇效。 我们都知道,演讲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请听听丹尼尔·韦伯斯特是怎么说的吧:“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财富而只剩下一样,那么我会选择口才,因为有了它我不久便可以拥有其他一切财富。”那么,为什么许多有才华的人偏偏害怕演讲呢? 这是一篇让人重视口才、学习演讲的演讲,开头只有三句话,九十六个字。但演讲人引用了曾任美国国务卿丹尼尔·韦伯斯特的一句名言,把“口才”渲染得令人神往,再加最后那挑动性的一问,一下子激起听众对演讲的浓厚兴趣,变怕为爱,对演讲跃跃欲试。 给出谜面,留下谜底的开头
发表获奖感言免不了要说些谦虚的话,但王蒙说得别具风味。他从儿子王山的一次体育领奖说起,说得一波三折,夸张离奇,令人捧腹。最终“将错就错”,无奈领奖,让人啼笑皆非。把气氛活跃起来后,转谈自己的这次领奖:“今天我领这个奖就跟当年王山一样,也是比别人少跑一圈,编辑部弄错了。我怕被说成是态度问题,也只好将错就错地来了!”因为有了前边的一段铺垫,所以这番自贬自谦的话,听起来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作者:孙祥杰 单位:潍坊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本文来源于2014年第12期《应用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