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只花不拿纪律不查? 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变“特权开支”现象调查
; o1 ~& ?0 Q. H! J; H' T7 W$ s8 F- i. n
5 _$ B h* S. }$ K% c" Z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电 住老秘网要五星级,坐飞机要头等舱……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当家却不怕柴米贵”,职务开支花钱如流水。& a1 t7 {) Q$ e% n ?
% `1 `5 o5 C. T- n
记者日前在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等地调研发现,部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出现挥金如土现象,职务消费演变成“不落腰包的fubai”,不当职务消费像一个“黑洞”吞噬着国家财富,引起群众不满。 r# f9 m% j! @3 i0 v
; w3 l) K+ i/ y( g* M$ z" }
现象: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达百万元. F2 S- o! I) [ j9 _: E! Q
' n' e- P2 G1 M
“住洋房、吃海鲜、买高档礼物……领导根本不管单位还有多少钱,只管叫我签单开票。”一位经常跟随领导外出的某地财政局长向新华社记者诉苦说:“往往出去一包票子,回来一把条子。”
6 p; V* b# Y1 L7 [9 i% J+ h7 q3 @- `) @+ b* [. h& i+ b1 d, Q
记者在中东部多省市采访时,没有一位领导干部能说出一年职务消费的确凿数字,即使是分管财政的干部也难以说清。某贫困县农业局局长说,他手下管着几百人,每年工资外花费多达几千万元。一位职工私下反映:“领导干部吃喝不愁,普通职工发愁吃喝,有时连办公经费也付不起。”7 o5 O, Q" ~3 k& y! |
4 n( [2 N- q1 ~- |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说,有的地市级副职每年职务消费40万元以上,有的经济发达的地市要100万元以上。但许多基层干部反映,这只是职务消费的基本数额,这一级的副职一般至少配三辆车:轿车、越野车、商务车,加上公车私用等,仅领导用车的浪费就非常惊人。+ b3 f5 R5 D6 |# g ~! t' ~2 i
, O! y; R `) s5 m4 o- B4 E9 | 职务消费面广线长,潜在的fubai机会“巨大”。不少群众反映,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名目繁多:手机及话费、差旅费、公车及燃油费、招待费、参观考察费等,数额越来越大,超标换车,违规买房,一餐吃几万元都不在话下。有的干部私人请客或家人聚会,都会拿**到单位报销。
# M5 [, o: G: e: k4 K, l8 r2 c# C2 ]+ S+ d7 Y. c0 M
更有甚者,一人当官,全家享受。山西一家三甲医院的副院长告诉记者,一些领导干部看病存在“一人公费、多人享受”的现象,公费医疗成为致富门路。省直厅局有一位退休的厅级干部,每天都提着药兜到医院开药,过了马路就卖给药店,并根据药店的需要到医院开不同的药,随行就市,借机牟利,退休十几年天天如此,风雨无阻。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但谁也管不了,谁也不愿管。
5 ]) ~/ [/ l1 N7 |% [
+ d0 N2 z: t, G% B4 {. s “不装腰包的fubai”谁来管?
: q. j" y# l/ S2 C0 l* v6 f! ]+ E" S* B
职务消费主要包括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干部之所以在职务消费方面挥霍无度,主要是因为制度不健全,不装腰包的fubai不会被查处。
' {+ ]( R5 N6 h+ N% x1 ]( H; Z& t3 Y, T. h( a
许多县委书记认为,一把手不能直接分管财务,但怎么花钱,却是一把手说了算,其他领导根本无从插手。主要领导的绝对权力,导致了职务消费的随意性,还引发下级层层效仿。记者在某贫困乡采访发现,书记乡长的公车均是新款帕萨特,问其资金来源,书记说:“东挪西凑,想办法呗。”其实除了吃拿卡要,还要挤占其他行政开支。
3 v, I+ o: v. ~) N$ U* P2 c
# p0 Q8 F# [- j! T9 I 河北行政学院原常务副校长刘日说,职务消费范围不清、标准不明,只吃不带上级不怪,只花不拿纪律不查,这就造成许多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有关部门查处起来难,且有法不责众之嫌。另外,领导干部往往任用嫡系管财务,职务消费只有少数人经手,势必造成“上级不监督、同级监督不了、内部监督难”的情况。即使审计出来,面对“巨额假**、白条入账”等违法违纪现象,也多是只上报不查处。+ r% s1 @% {& v- T$ w; Q& C( @
) q j6 E/ h, \# J 恶果:挤占资源滋生fubai4 G6 x4 M; X9 W) d
- H3 v* Q: f, t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打着职务消费旗号,拉关系、“结圈子”,有的为了职务挥霍,偷建小金库,收取“灰色收入”,从而滋生fubai,引发民怨。
5 F: }# X( a2 y1 {( q' ]7 t% F9 E9 W/ k8 U0 N7 b" \( f& _
一位接待办主任说,一些干部往往打着职务消费的旗号,请客送礼拉选票,有的还往上级领导手里送,跑官要官。还有一些领导干部盲目攀比,吃喝玩乐,生活挥霍,有的甚至违规挤占挪用扶贫、支农、救灾等款项,或向有关单位或企业转嫁费用,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屡禁不绝。4 U6 P7 W- j* R7 C: J: t Y" `& p" P
" y" I% ?' o8 V% m6 D1 o. [
有的领导干部在单位顶风私设“小金库”,作为职务消费的“蓄水池”。近年来,各地严查小金库,规范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不合理的职务消费,但大量预算外资金依然存在,“小金库”或变相小金库保证了领导干部有钱花、敢花钱。6 s+ G* d8 l T+ n
3 m- n R: U1 B% P1 p
一位县委书记私下告诉记者,单靠财政这点钱,不可能有太多职务消费。他大致算了一笔账:仅春节一次,近百个县直单位多数会有“孝敬”,富单位一万两万,穷单位三千五千,加上金融、电信等企业,总数不会低于一两百万元,如果再算其他节假日和婚丧嫁娶活动,特别是动干部帮人办事,即使不去主动fubai,一年下来也数目可观。因此,干部的奢侈消费更多来自“灰色收入”。
6 c7 N' F" P1 E4 s9 j# L
$ h3 a2 L0 K( P* ? 刘日说,过度的职务消费,在单位挤占的是其他干部职工的资源;在社会,挤占的是财政资源,这种“挤出效应”,消耗了巨大的国家财富,助长了不正之风和消极fubai,很容易引起民怨,最后损害的是公信力。(新华社记者杨守勇、凌军辉、王圣志、苏晓洲、晏国政、李总理翔、周科)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