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参加了十八大和一中全会,反复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中全会上、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上的讲话,越学越觉得十八大精神博大精深,越学越觉得心明眼亮,越学越觉得有信心、有力量,越学越觉得使命神圣、责任重大。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十八大的历史贡献,概括起来讲有五个方面。第一,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地位。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高度。第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勾画了蓝图,进行了总动员,作出了总部署。第四,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体现了党的十七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成果,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为推进党的工作和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规范和基本遵循。第五,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体现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八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我们要用十八大精神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党的建设,改造党员干部的主观世界。要按照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要求,真正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开创工作新局面。具体来讲,要重点从五个方面学习实践。
一、把握新要求
党员干部做好工作,首要的是知大局、明方向,这就要求我们真正把十八大精神弄懂吃透。十八大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有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我感到,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五、八。
“一”就是一个主题,即大会的主题。主题是一个大会的灵魂。十八大报告开宗明义点出了大会主题,短短82个字,鲜明宣示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大问题,这些都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这个主题既是党的十八大的主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这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中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取得新的更大成就至关重要。因此,学习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学习领会的就是大会的主题。
“二”就是两大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是对全国人民的一份庄严承诺。特别令人振奋的是,提出了“两个翻番”,这是十八大报告中唯一的量化指标,是与“三步走”战略目标一脉相承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是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两大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的宣言书,是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动员令,指引我们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就是三个自信,即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近代中国100多年间,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强国梦想探索道路,但都没有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不仅使国家快速发展,而且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特别是在成功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近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世界对我们的道路有了更多认同。曾经游历100多个国家的著名学者张维为在《中国触动》一书写到,中国与印度两国人口相近、起点接近,但道路不同,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目前中国的粮食产量是印度的2倍,经济规模、外贸总额、发电量是印度的4倍,外汇储备、钢产量是印度的6倍,人均寿命高于印度10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将其作为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三个自信是我们的主心骨,有了这样的自信,我们就始终不会动摇、不会彷徨、不会迷惘,就会无往而不胜。
“四”就是“四化同步”,即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是一个整体,工业化创造供给和就业,城镇化创造需求和载体,工业化、城镇化装备和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则贯穿“三化”之中,有力地推动和提升“三化”。从“两化融合”到“三化同步”,再到“四化同步”,契合了时代特征,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敏锐把握。把信息化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对于发展和转型都具有现实的意义,这是一个时代进步的标志。建议大家读一下美国的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由于信息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介入,经济组织模式由垂直结构变为扁平化结构,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组成网络,支撑经济的发展,这种新的业态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淘宝网这样一个信息网络平台,联系了36万家中小企业,这将改变传统的一家大型企业带动若干小企业的模式,导致企业的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第一个“五”就是“五位一体”,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四位一体”,增加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上,提出了“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特别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地位。“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是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近年来,我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年均增长约30%,有学者将环境问题与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一起,并称为中国引发群体事件的三大重要因素。我们要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度,自觉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二个“五”就是五大建设,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与十七大相比,十八大延续了五大建设的提法,但有了新的发展。在五大建设的顺序上,把反腐倡廉建设从第五位上升到了第四位,这充分表明了党对反fubai工作的高度重视。突出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突出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守住群众工作这个“传家宝”;突出强调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严守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把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并列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主线。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重点把握。
“八”就是八个必须,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条基本要求。其中,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建设、靠谁建设的问题;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选择;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外部环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领导力量。这八个必须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一并构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大基石。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未来的启示;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遵循,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原原本本学,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并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与学习贯彻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真正把思想和行动全面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明确新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两个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一个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航标。对这两大目标,我们不能大而化之,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一定要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小康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社会理想,表达了普通老百姓对宽裕、殷实生活的追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向往。“小康”一词最早源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其后,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小康社会在儒学框架内不断被儒家补充、扩大和完善,但这种理想从来没有实现。我们党和国家第一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1979年小平同志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通过本世纪头20年努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党的十八大上,我们党向世人郑重宣布,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并明确提出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是一脉相承的。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已于十几年前初步达到小康,标志着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重要步骤,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至关重要。还需要指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指标,但不仅仅是经济指标,而应有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至少应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指标,具体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收入、居民住房、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恩格尔系数、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等一系列指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要建成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实现这个目标,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保证,又将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的道路和体制机制环境。
刚刚召开的省委八届三次全会贯彻十八大精神,将我省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取得标志性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大多数地区总体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任务在重要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实现这样的目标,我省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但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勇挑重担、奋力赶超。按照国家统计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2011年,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为78.4%,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水平4.8个百分点,仅居全国第21位。在23项监测指标中,我省有12项低于全国水平,其中低10个以上百分点的指标就有8项。单就“两个翻番”看,2010年我省人均GDP为28,66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24元,如果不考虑人口变动因素,按照到2020年我省和全国各省份都实现总量翻番测算,则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694元,人均和总量的差距就会更大。2010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846元,如果按照到2020年我省和全国各省份都实现翻番测算,我省就会更加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必须按照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的要求,今后五年为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全国提前实现翻番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还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即将进入转段阶段,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因此赶超的任务十分艰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美好的前景。对我国来讲,实现了这一目标,就意味着人均GDP将接近1万美元,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社会更加和谐,对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对河北来讲,实现了这一目标,就意味着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转型实现新跨越,文化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建设形成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景象。对广大群众来讲,实现了这一目标,就意味着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素质明显提升,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民主权利有序扩大。前途美好,愿景可期,我们每一名同志心中都要装着一幅蓝图,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
三、迎接新挑战
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又面临严峻的风险挑战,只有认清挑战才能把握机遇,只要正确应对就能把挑战变成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在大变革中把握大趋势,在大调整中应对大挑战。当前,要重点认清和应对来自三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外部环境的挑战。当前国际局势呈现特有的复杂、多变和胶着,国际关系中一系列矛盾日益凸显,一些不利于我国的因素和动向日益凸显。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国家既离不开中国,需要与我们合作,又担心中国崛起对他们的既得利益构成挑战,对我国产生了战略敌意,抛出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中国强硬论”,并在贸易、外交等方面开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的防范和遏制。第二,随着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格局,我们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的冲击尚未完全消退,美国为应对“财政悬崖”,不久前又推出了QE3(第三期量化宽松政策),使我国大量外汇储备贬值。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低迷,限制了外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第三,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大国义务的压力也明显加大,特别是在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一些国家对我们的要价超出了合理水平。第四,我国周边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等主权争端呈增多趋势,如果事态扩大,不仅威胁国家安全,而且很有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同时,对新型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主义、重大自然灾害等不确定性因素,如果处置不好,也有可能影响我们的现代化进程,甚至威胁我们党执政的安全。
二是内部发展的挑战。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十八大报告提到了六大挑战,第一个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第二个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第三个是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第四个是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第五个是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第六个是反fubai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这些问题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比如环境约束问题,未来15年,随着人口增加、城镇化水平提高、经济总量扩大,污染负荷将增加4~5倍。比如资源约束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但铁矿石三分之二需要进口。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东部地区以占全国9.5%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58.4%的生产总值,而中西部地区则以占全国90.5%的土地,仅创造了占全国41.6%的生产总值。有人形象地比喻,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刚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比如城乡差距问题,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农民的3倍多,而且差距还在拉大,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空调100台、电脑80台,而农村居民仅为9.8台和5台。这些都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
三是我省面临的挑战。上述两方面的挑战,都会对我省产生影响,同时我省也面临一些独有的挑战。第一,赶超压力较大。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我省与周边省份的差距越拉越大,2010年我省与山东经济总量的差距为18,000多亿,到2011年则达到了21,000多亿,1年时间拉大了3000亿。河北人口比辽宁多2700多万,但去年地方财政收入却少了900多亿,辽宁人均财力在全国排第6位,而我省排在第28位。第二,转型压力较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2010年,我省GDP占全国5.1%,却消耗了全国41.7%的铁精粉、8%的煤炭和6.5%的电能。我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65家重点钢铁企业利润下降88.4%,光伏全行业净亏损13.5亿。第三,两个环境建设压力较大。正如庆黎书记在全省“两个着力改善”动员大会上指出的,我省发展环境存在四大突出问题,即条条框框多、政策不宽松;行政效能低、办事马拉松;态度冷横硬、企业包袱重;监管不到位、经济失诚信。最近文礼同志和省社科联搞了一个发展环境的调研,我们的发展环境并不像一些报告总结的那样乐观,很多前置审批条件、打包的审批项目、审批周期并没有真正减下来,企业和群众还很不满意,这个报告很有说服力。生态环境问题的压力更大,冬天一供暖,散步回来鼻子都是黑的,第二天一早吐出的痰都是黑的。污水横流、河流污染、地下水超采的问题都很突出。第四,一些独特优势面临被消解的危险。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随着我们步入信息化时代和民航、高铁时代,城市之间空间、时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很多大企业会被基于互联网的平台企业所取代,我省独特的环京津区位优势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如果工作跟不上,区位优势就无法转换为发展优势。比如,我省农产品目前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蔬菜为53%,生猪为30%,蛋类为40%,果品为45%,能否在北京市场占绝对的份额,依赖于我们的产品质量、品牌、物流和服务。
四、实施新举措
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关键是要找好结合点,更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实施新的举措。庆黎书记在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上就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出了“六个突出”的明确要求:经济建设突出转型升级,政治建设突出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突出打造强省,社会建设突出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强力治理,党的建设突出先进纯洁。这是省委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总要求。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的要求,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找到新的工作的结合点。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会领先一步,各项事业就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经济建设方面。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按照这个要求,一是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对我省至关重要。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推动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同时发力、协调发力,使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避免经济过快增长或惯性下滑。二是要拓展扩内需的空间。我省目前的城镇化率还比较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整治任务也很繁重。这三方面是我省最有潜力的内需,也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内需。要将推进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加快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形成对消费和投资的强大带动作用,增强经济的抗冲击能力。三是要补齐县域经济这块短板。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要着力推进县城“扩容升级”,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攻点,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催生壮大更多市场主体,促进县域经济集中集约集优发展,形成全省172个县(市、区)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农村改革现在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口。30年前的那次农村改革,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帷幕,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激活了城镇改革乃至全国改革开放大局。现在我们需要再来一次像30年前那样的深刻变革。当前,很多城市敞开了政策,放宽了户籍限制,但仍有大量农民进不了城,主要是因为农民担心进城后就业、社保问题解决不了,因而割舍不下手中的土地。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农民进城一道绕不开的坎。我省沙河市栾卸村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把土地的所有权归村委会,把经营权归合作社,收益权归农民,向村民发放企业股权证、房屋所有权证、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集体经济分配权益证,理顺了集体与农民的关系,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栾卸村的做法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深化农村改革,要以实现城乡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和优化配置为核心,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产权制度,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抵押、可流转、可置换、可交易,推动土地大流转、农民大流动,促进农村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改革农业经营方式、服务方式和农村金融体系,推动“自然人农业”向“法人农业”转变,实现规模经营和市场化运作。
在政治建设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并对相关制度进行了重点安排部署。一要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十八大报告关于政治建设的一个突出亮点。发展协商民主,符合中国的历史轨迹和内在逻辑。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部署,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重点建立健全公民有序参与决策、决策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风险评估制度,探索实施公民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和人大常委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通过民主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要把协商作为决策的一个必要条件,使协商民主更加广泛、更加深入、更加程序化、更加规范化。二要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认真总结和深化推广肃宁县“四个覆盖”的经验,畅通农民参与农村日常事务管理的渠道和机制,增强农民对村庄这个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各地要在借鉴肃宁县“四个覆盖”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在文化建设方面。按照报告要求加强文化建设,要重点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提升思想文化的凝聚力。最根本的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民族脊梁的精神。要重点围绕十八大报告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大力开展全民“铸魂”工程,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围绕将其转变为人民大众的行为习惯、道德规范和价值尺度,结合“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用身边人、身边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要将其转化为一种文化符号,通过艺术语言、建筑语言、雕塑语言反映出来,潜移默化地感染人心、凝聚力量。要抓好党员干部、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思想武装和价值观教育,让党员干部把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让青少年在人生观形成时期就打下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二是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力。坚持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以基层和农村为重点,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公益性文化产品、项目和活动扩大范围、提高质量,不断向基层、社区和农村延伸,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三是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扶持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推出一批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的集约化规模经营。加强文化企业的多维度联合,提高文化产业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在社会建设方面。要按照报告要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方面,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完善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体系、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体系,下大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收入分配、食品安全、教育公平、社会治安、环境污染、就业创业难问题。但是,在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不能把胃口吊高,不能一味给予、一味强调享受,还要强调奉献,根据财力情况量入为出,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一是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以创新社会管理、转变治理方式为主线,改革维护稳定工作领导体制和信访稳定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实施城乡信息网格化管理。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制定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强化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公民权益保障机制,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动态平衡。三是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果,积极推行公共财政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四是构建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从制度上确立社会组织与政府组织在法律框架下的平等地位和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关系,根据各类社会组织的性质、特点和运行方式,建立有针对性的制度体系,促进其规范运行和健康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部署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省委八届三次全会作出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决议》中,响亮地提出了建设美丽河北。按照这样的要求,一要加快推进绿色增长、低碳发展。以产业升级为重点,下决心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加快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促进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关键,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在节约集约利用上做文章,大幅度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二要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环境。按照庆黎书记的要求,重点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保护问题,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点治污减排项目,破解一批大气污染防治难题,解决一批农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一批重度污染河流,查处一批环境风险隐患,打造一批林茂草丰的生态恢复区片,建设一批展现河北沿线风貌的廊道,推进一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三要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加强区域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信贷、污染责任保险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形成鲜明的政策和利益导向。注重多元化投入,除加大财政投资外,要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注重完善地方法规,特别是加强大气环境污染、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立法。
五、开创新局面
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保证。要通过省、市两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之成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战斗堡垒和领导力量。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着力提高思维力、执行力、创新力、亲和力、公信力,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际成效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开创新局面,就要提高思维力。思维力就是对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进行谋划思考的能力。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必须要有超强的思维力。思维力从哪里来,首先是从“上情”来,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当前首要的“上情”,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学实用、学懂弄通。其次是从“下情”来,有的同志在某一地区工作多年,就以为把这个地区的情况吃透了,实际情况还是不深不透。蒋介石至死都在思考,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为什么取得成功,他找了很多原因,但最终都没有找到根本原因。红色政权之所以能在当时的白色恐怖下存在,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毛泽东主席吃透了中国的国情,把根据地建在军阀割据的中间地带,逐步使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特别是要多到困难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摸清实情。要善于把中央的安排部署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审时度势,总揽全局,深谋远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研究探索工作中规律性的东西,在落实中创特色、出经验,这样才能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开创新局面,就要提高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干事是硬道理,成事是硬本事,抓事不是落实,成事才是落实。小平同志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深刻地阐述了这个道理。当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已经确立,省委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也已明确,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找准结合点,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地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盯住那些薄弱环节和难点去抓,迎难而上,攻坚克难;要盯住那些最紧迫的事情去抓,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工作;要盯住那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去抓,一项一项具体分解责任目标、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
开创新局面,就要提高创新力。创新力就是以新的、不同以往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很多情况靠老经验应对不了,靠老办法解决不了,靠老思路打不开新局面。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注定会一事无成。我们所提倡的创新力,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打破惯例,以新理念来引领,以新要求来规划,以新任务来凝聚力量。二十世纪社会科学有两大发现,一是系统论,讲的是系统性;二是还原论,讲的是确定性。系统论我们比较了解,还原论可能很多人知之不多。凡是工作推进顺利的,都是很好地把系统性和确定性两者有机统一起来的。比如,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省委既有一整套系统性的部署,又有“十方面实事”这样的确定性抓手,把两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再比如,今年前10个月,我省非正常进京材夜思下降了68.3%,靠的也是系统性和确定性的统一。系统性主要集中在“六个以”总要求,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八三工作法”。创新的思维,需要更好的系统性,也需要更多确定性的思考和研究。
开创新局面,就要提高亲和力。亲和力就是凝聚人民群众的一种力量。共产党人的亲和力是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基础的,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是品德修养、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的综合体现。做一个有亲和力的领导干部,就要求我们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现在有些地方党员干部与群众联系越来越松散了,联系群众的纽带也越来越单薄了,值得我们警醒。十八大作出了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认真思考,怎样把为民、务实、清廉这六个字做到位。去年以来,我们对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普通群众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效果很好,要认真研究如何把这项工作机制化、常态化。要总结万名干部下基层的经验,总结推广“四个一”“七权七责”等经验,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找到更多载体。
开创新局面,就要提高公信力。公信力反映的是群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关键是要解决好“三信”,即干部群众的信心问题,群众对党的信任问题,党员领导干部的信仰问题。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信心不足,一些党组织的公信力下降,一些党员对党失去了信仰,“三信”问题不解决,我们党就很危险。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表率,我们要以此为榜样,从具体事情做起,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以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提高我们的公信力。
上面千根线,底下一根针。基层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也是决定十八大精神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必须下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抓住农村和城市社区这两个重点,着力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完善和落实“一定三有”等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市、县委常委分包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机制。二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要明确乡镇政府的职责,给予乡镇政府更多的资源和权力,同时要统筹县乡机构改革,做到县乡联动,理顺县乡关系。三是加强社会管理机制建设。要适应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大思路,积极探索由党委、政府和各种组织来共同管理社会。四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要把服务群众作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村(居)“两委”的主要工作职能,强化对这方面的考核。同时,把服务群众的能力作为基层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五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目前,省委、省政府制定实施了农村青年人才开发工程,各地要建立健全吸引、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关怀机制,推动人才向基层特别是农村集聚。六是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实施的“十件实事”基础上,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合各方面涉农资金,切实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几年内使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有一个大的改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已经绘就,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河北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