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谨防恭维

[复制链接]
renhezj 发表于 2012-11-27 11: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最近,笔者从报纸上看到,安徽省天长市地税局原副局长焦贤民在剖析自己犯罪原因时说,在地税局副局长位置上,我感觉周围的世界同过去不一样了,在下属的恭维声中,认为自己是个老同志,在班子中说话有分量,为人处世不再小心谨慎,不再严格要求自己,渐渐地骄傲自满起来,面对诱惑,心理防线开始失守,陷入以权谋私的泥沼。最终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过节费”、“感情联络费”、“好处费”、“感谢费”等共计42.5万元,获刑八年。 1 V# e9 W9 y% @7 g% Z1 |
   焦贤民和不少翻身落马的领导干部一样,或许在许多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经受住了考验,甚至在经济建设中成绩斐然,功劳卓著。但是,却随着职位上升、地位变化,在人们的恭维声中,迷失自我,骄傲自满,防线失守,在“糖弹”面前,打了败仗,沦为阶下囚。值得深思,令人警省。 1 D- ~  C3 s+ A7 i
  恭维是指出于讨好对方的目的而去称赞、颂扬,说一些让人喜欢听的话。《人性的弱点》一书的作者戴尔。卡耐基说:“如果你想使人喜欢你,或者想让他人对你产生兴趣,那你必须注意的一点就是谈论他人感兴趣的问题,学会投其所好。”恭维便是投其所好之一,只不过投其所好的是人皆有之的虚荣心。 . v- j) \: a0 U) P* Q
  一般而言,说一些让人高兴的恭维话,本无可厚非,甚至还可以营造和谐氛围,润滑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说好恭维话,也是一门艺术。因为恭维话,针对的是人性的弱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和赞扬。 ( S% M" K( E- A& B: Q* Z
  然而,对握有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就另当别论。撩开各种恭维的温柔面纱,看那些给领导“戴高帽”、“抬轿子”、“挠痒处”的言行,其真实目的,不过是博取领导的欢心和信任,从领导的权力中获益而已。 + I. [, L2 M1 `# v
  《战国策》中,讽齐王纳谏的大臣邹忌,早就道出了恭维声中的诡异。邹忌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自知不如城北徐公美,之所以妻子、小妾、客人都说自己美过徐公,是因为他们或偏爱、或惧怕、或有求于邹忌。可见,恭维领导的各色人中,必定带着各自目的。
1 E. Z3 F& Y8 H; _   这不由让人想起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装》,明明皇帝一丝不挂,可他身边的那帮人却在大喊,皇帝的衣服好漂亮啊!其实,他们只为了自己,让皇帝的尊严和隐私失去了底线。我们在谴责这帮人的无耻可恶的同时,还需反思:如果不是皇帝喜欢恭维,又何至于出这么大的丑?
' N2 t( m; {/ {  出丑事小,丧命事大。历史上有许多喜欢听恭维话的皇帝,在佞臣的恭维中国破家亡、命丧黄泉。
/ X. Y- s- [  Y# i% u1 \9 i) p  秦统一六国,但秦王朝短命而亡,秦二世不纳忠言是重要原因之一。当时的秦朝多“忌讳之禁”,正直大臣“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垂足而立,钳口而不言”,奸佞小人赵高等指鹿为马,胡作非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关东各地群起响应。派去的官吏回来后据实禀报,秦二世大怒,并将其下狱,随后派去的官吏谁还敢说实话?谎称起义者只是小股群盗,均已扑灭,秦二世大喜,死到临头尚自欺。
* V# @. _1 n& U3 ^4 e9 {  善于纳谏的唐太宗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当引为镜鉴,自觉强化自律意识,对各种恭维要谨而对之,慎而待之。 & Z1 v2 {: G$ ]5 l9 q! @) m
  要深谙恭维之害。一是让人飘飘然盲目自大。恭维者,以吹捧、讨好为能事。对好处、特长、优点,常挂口上,大书特书;对短处、缺点、错误,却视而不见,三缄其口。甚至颠倒黑白,“问题”成了“成绩”,“缺点”变成“优点”。使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为自己成了“完人”。二是让人昏昏然意志消沉。恭维话听多了,难免习惯成自然。只喜欢“中听”之语,哪听得进逆耳“忠言”,甚至排斥直率“揭短”干部,渐渐地在习以为常的恭维赞扬声中,迷失自我,忘乎所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贻误事业。三是让人寂寂然事业受挫。“祸患常积于忽微”,“小问题”会酿成“大祸患”。如果让恭维之风“流行”,必将削弱党员干部的党性、扰乱思想、影响能力,阻滞经济发展、妨碍社会进步、贻误党的事业。所以绝不可小觑恭维之害。抱无所谓态度,掉以轻心,往往“大意失荆州”,到时追悔莫及。 . C9 ?, s  `5 S3 l
  要远离恭维之人。充分认识恭维之害,就当“近贤臣”、“远小人”;摒弃“小圈子”,远离“小兄弟”;疏远喜逢迎、“会来事”的人,提拔重用真干、实干、能干的人。不绕富人转圈,深入困难家庭,倾听真言、直言,弃置假语、“褒言”,常听忠言、“诤言”,让阿谀逢迎、溜须拍马之徒望而却步,让忠贞正直之士紧紧跟随,搭建推心置腹、肝胆相照的领导班子,形成敢于“揭丑”“亮短”、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 X. Y2 f1 g' L; a, k. f
  只有自觉趋避恭维陷阱,才不致在恭维声中慢慢陷落,堕入深渊,最终高墙铁窗后悔已迟。
. s- T5 O7 ]  x: t$ m1 w# {
* V2 Z. E( s9 E& {0 o& [) n6 _3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2粉丝

9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