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这里重点从为什么要提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传承、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方面跟大家探讨一下科学发展观的相关情况。+ [" J4 x( ~& d+ p: D
5 C' m) h2 a& r, F E3 D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提科学发展观。
% B; s5 N' Q9 Z {" k: Z 9 _6 u- g7 v" p$ y8 h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还在发展。与此同时,人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在加剧。因此,为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下大气力解决上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P+ @& K& C6 T' Y* D3 S! H$ j. L5 D N2 {/ U( H! j) P |$ {3 k6 T
另外,我国正处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阶段。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方面,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将出现新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可能持续扩大,社会结 构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变动加快,将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因此在这个阶段尤其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
5 F8 j7 k* D9 r: Z
3 q4 z% X7 N8 ^' T* K) I8 _: g4 [" M 二是发展给我们的深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成就。但是,由于 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世界发展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国家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 为解决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问题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有的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有的国家则出现了贫富悬殊、失业增 加、社会fubai、政治动荡等问题。
' D) }2 e2 c# t 0 s: ~8 R/ ?) P2 |
其实,我国在发展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想不付出一点代价,那太理想化、太浪漫了。但是,如果在发展中付出的代价太 大,大到我们已经不堪其重,大到已经得不偿失,大到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背离了我们的发展目标,那就不能不反思。再不反思就来不及了。我们在发展中付出 了哪些沉重的代价?
- W/ @2 O+ H6 R2 p* {; e/ f4 u
4 B6 Y" u# N: M, ] (1)人的代价。首先是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代价。大家知道,现在我国 的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而且出现低龄化。一些三四十岁正是风华正茂干事业的人生黄金季节,却在癌症面前轰然倒下,有的甚至更年轻。究其原因,我不说大家也 清楚,罪魁祸首是环境污染和一些不法商贩的违法经营。现在水源污染和食物污染非常严重。我国的五大水系已经没有一条是干净的,长江正在变成第二条黄河。近 年来媒体报道环境污染的事件比比皆是。就我镇来说,杭北干渠和路里河经常水色漆黑,气味难闻。特别对我们三汊河自来厂影响非常大。据三汊河自来水的用户反 映,三汊河自来水有时放出来的水带有味道,不能食用。我们镇上对此进行了调查,主要就是上游城关附近的一些工业企业排污所致。再说现在人们吃什么都不放 心。蔬菜稻米农药残留非常严重,吃蛋有苏亘红,喝牛奶有三聚氰氨等等。其次是民心的代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很快,每年基本上 都在以两位数速度增长,但失业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现在GDP增长很快,但不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尤其每年上百万大学生不能就业,这是一个很头疼的问 题。其次,我国在经济增长中很多地方没有扩大民众的参与和政治民主。增长对老百姓来说是被动的增长,只是为他们增长,而不是由他们增长,发展中要有老百姓 的声音。现在政府花了很多钱给老百姓办了好事以后还被骂,为什么?就是政府解决的问题跟老百姓想解决的问题对不上。再次我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贫富差距 在不断加大,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现实的问题。GDP每年增长10%,工资收入每年只涨5%。高楼大厦一个一个盖起来,我住的房子却没有改善,这就是无情的增 长。钱到哪里去了?现在我国经济增长到这个程度以后,一定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给俄罗斯的经济增长下了一个定义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是符 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为什么说符合穷人利益?因为俄罗斯每年平均1500亿美元的石油收入,政府拿这些钱给老百姓提高福利,职工的平均工资是每三年翻一 番。我们知道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每年是6%,财政收入增长是20%,但是人均工资增长是30%。我国正好相反,今年上半年的税收增加是38%,GDP增长是 10%,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是6%、7%。广东提出一个工资倍增计划:五年工资翻一番,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我们知道,今年年初美国拿出几千亿美元,每个 家庭给一千美元,一家最多不能超过两千美元。香港、澳门、还有新加坡都给国民分红。经济增长一定要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不要光政府兜里的钱多得不得 了,如何让老百姓兜里的钱多起来,这是科学发展观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近年来的各种农业补贴,民生工程建设资金,国家正在大把大把把钱分给老百姓,用于改善民生。今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拉动 内需,投入4万亿,大部分用于民生方面的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前贫富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这些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不稳定。
6 D }9 x8 G4 t 0 J; Q: j" [; x7 m2 C
(2)环境的代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确实很快:两位数,10%左右的速 度,举世瞩目。但我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得不偿失。有专家计算,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如果投资来治理的话,所要花的费用加起来可以抵消增长 的GDP。而且有些破坏,任你投再多的钱都于事无补,根本不可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2005年,瑞士的经济论坛,公布了一个环境可持续的指数,全球144 个国家排序,中国133位。这是一个令我们警醒的数字!
' H; T7 K7 y" Q3 ~% T6 J ' Z( `/ R; p- C. c: Z
(3)资源和能源的代价。这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第一大背景,也是最主要、最直接的背景。我国在经济 的快速增长中,付了沉重的代价,遇到了难题和挑战,迫切需要新的发展理论作为前行的指导。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着促进经 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发展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今世界在发展认识上和实践上的积极成果。正如此,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4 Y: c3 }1 @# ^3 u0 W5 R
# _/ z5 K# Y( W+ z8 O. G
下面我们来讲第二个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传承。通俗的讲就是科学发展观是怎么形成的?) t6 |( J7 l V. G
' u1 ]+ Z; i8 t- t. P
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经过曲折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对发展问题也就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 的独特认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主张。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付出了巨大代价,但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深化了对发展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使自 己的发展日臻成熟。2 f' j( t- X: U. u7 J8 K
1 c+ u( U U* L 首先来谈谈毛泽东的发展观:发展经济,保障供给7 ^2 M7 t9 ?% ~
+ Z) J. e8 ~! f i( F7 U8 a# W - `$ ~7 u0 E; {7 }9 w. u R
第一、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发展观点。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所作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阐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
4 s. K0 L1 {3 G9 z: J% h
/ U+ Q7 ?( g/ k 第二、提出了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关注发展生产力的问题。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 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 ]2 ^: e# W1 [5 I! a) ]. [
' X4 l1 Q- _% b
第三、提出了走工业化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1955年3月,毛泽东提出50年建成一个强大的高度社会主义 工业化国家。同年10月,毛泽东又把50年改为大约50到75年。目标既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在工业建设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础上,毛泽东又提出了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设想。1964年12月,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 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 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H( R4 W+ J2 ~( W6 [+ G' k
- v' {: \) b2 `5 p* Y 第四、提出“统筹兼顾”的重要思想。统筹兼顾是毛泽东促进经济和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要采取“军民兼顾”或称“公私兼顾”的方针。在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 v- y$ Q+ O/ Q- d: [: ~ z& @
) S- Q5 o) q* A( s3 m2 Q
综上所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开始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要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 根本任务等不少具有重大意义的正确思想,基于实事求是而形成的毛泽东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深邃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深远。
& T7 I3 M7 l% S& }- ~1 Z( U: B ]0 y 5 G& l; X0 T) Y
其次来谈谈邓小平的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
9 E1 d. |' \$ Y, o 4 w! O" e. `6 B) s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他特有的胆略突破僵化陈旧观念的束缚,提出了许多关于中国发展的全新思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趋于成熟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c; P9 j2 v" i8 C( Y/ f- p
0 [$ r* f& t" l- V8 i
第一、提出了发展中心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978年以后,邓小平以最大的勇气和力量推动工作重心转移。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这一历史使命。基于生产力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的充分认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并强调要长期坚持这个基本路线,“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0 `' p5 O. N+ P) o8 Q, c: Z
- K9 g' a/ c8 l
第二、提出了发展动力观: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明确提出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基本途径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把改革长期坚持下去,要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 Y( r. ^: p% e. H* Q7 W
7 G) W4 D9 C! J# M0 q' e8 L 第三、提出了发展战略观:从“两步走”到“三步走”战略。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凭借对中国国情和世界局势的深刻把握,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新的“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并进而形成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按照邓小平这一设想,党的十三大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 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上两个任务已经实现。第三步,到这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 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J) X# p' W* L" }
# f2 H5 Z4 S* U* I 第四、提出了发展阶段观: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重新判断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强调了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这两大特点对中国发展的制约,提出搞建设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K+ k' ?. h' f3 K l* V0 i
! D. K2 J+ X9 @+ r1 K$ m6 R5 l
第五、提出了发展环境观: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敏锐觉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逐步 改变了对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的传统认识。党的十三大从邓小平的论断进一步概括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新结论,党的十四大又将其作为中国 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外部条件),纳入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中。
% P; F; }+ t, E/ `) T" K邓小平的发展观内容丰富。在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践证明了邓小 平发展观的伟大意义。邓小平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对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但在“发展是硬道理”思想的指导下,如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逮到老鼠就是好猫。一味的强调发展,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协调发展思 想不够鲜明。 , K- p; E6 C& x8 R+ A
+ X. N' W7 O, G7 v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江泽民的发展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5 m7 F$ g% M5 g: v9 n3 G# n# @5 x. Z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江泽民秉承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实践中,把发展与执政联系起来,对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阐发,拓展了对发展内涵、思路的认识,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
. O3 t, K. E& `4 i8 A
1 a9 d$ |, X7 \! g 第一、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 礼发表讲话时提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必须把 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再次强调,“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 国的第一要务”。* u' v1 n# t8 x: t8 n' G4 O
* z) ~% Q; Z1 e" p$ O
第二、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江泽民强调,“我们做工作,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在经济建 设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一定要统筹兼顾地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江泽 民的“全面发展”思想还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 人的素质的提高。”) T; r5 S4 h3 O( d' i5 \0 ~' t. l
( k* _7 Y E3 l: x2 i
第三、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进 入新世纪,我国处在资源消耗强度较高的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约束强度不断加大,资源、环境问题已相当严峻。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 路”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 t2 W" R0 P8 e8 A& w# `, Y
7 ?4 D, M: e& h( o& x
最后我们来看看胡锦涛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8 m$ A) X" T; i/ g- Z
4 j+ h0 W) h, m/ c7 l. t: i
. Z& `& K5 F3 C; _& i2 ]( u) T& p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 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它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的最大贡献是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怎 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最终成果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形成科学发展观的 系统理论并作为重要指导方针。
" f1 l+ V5 Z* E1 p- Y# w3 F- v& G% {/ T9 q9 p$ \# ]" Q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Z! B# H A s2 @% _* t
' u1 m; M# B% B
第一个阶段是初步形成。从2003年初到2003年底,这一年初步形成。2003年胡锦涛在广东考察非典时提出,要加快发展、率 先发展、协调发展,要有一个新的思路。特别提出协调,对科学发展观有一个初步的论述。2003年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完整地用到“科学发展 观”这个概念。他讲,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把科学发展观提出来。当时 是这么表述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y- p( I7 y- R4 J
# M, Z% v, n7 l& K' |3 h1 s
第二个阶段是逐步完善。2004年初到2007年10月,这两三 年的时间是一个逐步完善的阶段,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论述。2004年2月,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讲话。2007年6月,胡锦 涛在中央党校讲话,对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G" H ^ `1 t/ {+ n$ o, r" O7 T( ]) s
) Q" t4 h" c/ m( P8 u- P; P 第三个阶段是系统论述。系统论述阶段就是2007年10月的十七大报告。十七大报告实际上是拓展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科学发展观放到体系里面来判断。十七大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拓展了对科学发展观核心的认识,拓展了对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认识,拓展了方法的认识。. h1 m8 t# Q* i. {9 |: N
! C# {. n1 A% ^' m* g, j 下面我们讲第三个问题: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5 B* M. s& F! q3 d
通俗的讲,就是科学发展观是什么?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T& \9 J, O# Q1 S5 |
1 }! v+ ~- v, D! }5 g) W
首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 有决定性意义。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 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发展始终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科学 发展观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科学发展观“放之全国而皆准”,但贯彻科学发展观不能搞全国“一刀切”。道理很简单,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发达地区和后发 地区反差很大。比如,沿海城市正在“腾笼换鸟”,加速经济转型,把大量中小企业“逼上梁山”,后发地区绝不能照抄照搬,沿海城市经济总量已经做大,对于它 们来说,“好”起来就能够“快”起来,而后发地区规模小总量少,恐怕“快”起来才能“好”起来。对于后发地区来说,加快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我们只有 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 A/ k5 W& `) H- e% }% C; ?: I% V& j; y& Z# t G6 b
其次,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为此,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 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 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 a3 V* Y& m5 h0 `. \1 r" M& c# M6 j
4 b6 ]% j' c" W: g. k 再次,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而是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当前全国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能源紧张的严峻背景下,我们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 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道路。这样,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解决13亿人口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人口、市场、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走 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这样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地永续发展。实事求是地讲,我国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一贯强调人口、资源、环境及其相互关系,说白了就是强 调要注重“节约”。
0 W# M) P( c9 t! B0 L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程恩富教授指出的那样:“节约”这个词,原来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的,可20多年了,对好多 人来说,“节约”这个词已经久违了。马克思讲过,节约的规律是后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首要的经济规律,我们现在落实得还不够,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工作还 有待进一步落实。可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的提出,体现了一种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回归。它表明我们党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前后相关的历史过程,体现了 高度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张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繁衍、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协调,用一句时髦的话来 说,就是“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资源和环境都要高效利用和高度保护,要科学地开发、高效地开发,要使环境这一财富和价值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缩 水,能够有效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而绝不能够“吃子孙饭、断后代路”,真正做到现实性和长远性的有机统一。
+ o1 \1 c: }5 P0 W. M" P! N7 S8 u$ I0 ?( L* \+ @0 u
最后,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解决我们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解决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地 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其实也使科学发展观由理论政策层面进入到实际工作层面的 具体途径,即在发展中就要有科学方法,要做到统筹兼顾。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而科学发展观就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 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唯物辩证的发展观。具体来讲,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一种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全面性,强调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又体现了一种 辩证看问题的方法,主张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要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区域之间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 对外开放,全面、协调系统地处理好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细读十七大报告,我们会发现,十六届三中全会在界定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时要做到“五个统筹”,而在 十七大报告中已发展到“十个统筹”。这一数据的成倍增加,对我们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各个方面 的发展要求,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良性互动提出了新要求。: O9 B0 D0 g) J. Q# r,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