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领导讲话写作规则及技巧讲座

[复制链接]
beijiguang 发表于 2014-12-30 16: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领导讲话写作规则及技巧讲座
     说起讲话稿,要从会议谈起,会议是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一种经常的、广泛的活动形式。联社领导干部一年大约有1/5的时间在会议上。开会就要有人讲话,讲话就要写稿,讲话稿的质量往往决定会议的质量,传达会议的精神主要是传达领导的讲话。领导讲话在传达政令、布置任务、指导工作和交流经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N7 k+ Q. L/ c' b! i) K   为了提高讲话稿的写作质量,文秘工作者迫切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成功经验的借鉴。讲话稿同公文是近亲,同属于公用文书,但它不是法定公文,两者有明显区别,不能用写公文的办法写讲话稿,也不能用写讲话稿的办法写公文。讲话稿在格式上比较自由和灵活,不象公文的格式那样统一和严格。在内容上,讲话稿侧重于写形势、认识和工作思路,以及对工作的部署和工作经验的介绍,而公文侧重于法规性和政策性的内容,更具有权威性。在语言使用上,讲话稿强调口语化,符合讲话的习惯。 ; c. l; m, o7 @& g, V0 m$ @
   今天和大家研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讲话稿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二个问题,讲话稿的写作技巧。  
5 J% s1 z: N" H    一、撰写讲话稿的基本原则  , v9 H, Q1 K5 ~' @3 a9 M
    讲话稿不同于法定公文,没有统一的格式,在写法上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可以说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也不是一团乱麻,无章可循。只要认真研究和疏理,还是可以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供大家共同遵循的。这里,我把撰写讲话稿,概括为五个符合。
- C1 w3 n, x" f5 G8 N    (一)要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  
0 a; Y# Y, z" `' m" j7 a     领导的讲话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讲话内容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绝不能发表与其相悖的言论,这是一条政治纪律。有的人缺乏全局观念,从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利益出发,对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断章取义,各取所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小动作,这是不允许的。  
# X7 n: m) t5 T* f% I/ n      在多数情况下,领导讲话对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贯彻不好,不是有意抵制,而是由于学习不够、理解不深造成的。因此,在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学习吃透有关文件精神。学不好就写不好,写出来也是牛头不对马嘴,也不能用。为了撰写好讲话稿,撰稿人应对有关文件先学一步,领导应允许他们阅读密级较高、按规定阅读不到的文件,并让他们列席有关重要会议,以领会领导意图,加深对有关文件的理解。这不是特殊化,而是工作的需要。 7 I' |( u, d0 K; m
    (二)要符合本地区、本系统的实际    C) t3 x( S( ?, p( _
     强调写讲话稿要符合党的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是让大家照抄照转,搞上下一般粗,那不是真正贯彻党的政策,而是对党的政策的消极怠工。党的政策是管全局的,而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贯彻党的政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 \6 H1 S7 X. Z+ `
     有的同志写讲话稿不注意联系实际,只会在文件和报纸上抄,文章写的不短,自己的东西不多,通篇大话、空话、套话。这样的讲话被称为“通用牌”,这里讲也行,那里讲也行,放之四海而皆准,讲的话都没错,都能找到根据,没有什么风险,也不会犯错误,但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不沾边,也不解决什么问题,说了等于白说。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毛泽东同志说过,我写文章,不大引马克思、列宁怎么说,报纸老引我的话,引来引去,我就不舒服,应该学会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有人写文章满篇的毛主席语录,送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说,都是我的话,我不看了。现在这种遗风在某些单位还比较突出,写文章自己不动脑子,缺乏创新精神,习惯抄人家的。抄来抄去,还是那碗饭,没有新鲜感,罗嗦了半天,没接触主题,使人听了厌烦。
6 z5 z$ P7 q! p5 M) l! i& d) a4 w3 i    要把问题抓准、抓好,闭门造车不行,也不能凭一知半解就动笔,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情况。通过调研,摸清底数,主要是把工作成绩、经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搞清楚,然后再动笔去写。9 d" C( ?7 N& |
   (三)要符合讲话者的意图和身份  
2 Y3 T5 Y* A1 o4 ?     首先要摸清领导意图,为领导写讲话稿不同于自己写文章,自己满意就行。领导讲话要反映领导意图,即反映领导对上级精神的理解,及结合本地实际贯彻上级精神的想法和思路。必须让领导满意和认可,稿子才可通过,领导不满意,就要翻工。了解领导意图一靠当面谈,就是在写稿之前请领导谈观点,谈思路,谈意见。领导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有时谈一次不行,可以多谈几次。领导讲话虽然由一个人去讲,但代表的是党委、政府,有些重要讲话需要整个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二靠平时接触、观察,揣摸领导的意图,秘书与领导朝夕相处,时间长了,对领导的观点思路,要讲什么话,摸得比较清楚,写起稿子就比较得心应手。三是通过研究会议的主题、内容和出席会议人员的身份,把握领导意图。有经验的秘书,看一看开的什么会,研究解决什么问题,就知道领导要讲什么话。
3 u. P# k: \) R$ c* p' m3 v     写讲话稿,应先搞清楚讲话者的身份,是分管领导还是业务部门的领导,是主要领导还是副职领导。领导的身份不同,讲话稿的内容、角度、口气应有所不同。因此,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就要进入“领导角色”,暂时把秘书的角色放在一边,时时想到我要是某某领导,要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只有站在领导的角度,才能写出符合领导意图,让领导满意的讲话稿。如果一个会议既有领导讲话,又有业务部门同志讲话,讲话内容要有明确分工。领导是管宏观的,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侧重于讲形势、讲认识、讲大政方针。业务部门是管微观的,应多讲业务问题和具体的方式、方法问题。
5 |5 N; }$ U, Q- S" X9 X    讲话稿还要与讲话人在会议上扮演的角色相适应。演一台戏,有唱主角的,有唱配角的,也有跑龙套的,他们的动作和唱腔应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相适应。开会也是一样,有的会议,特别是比较大型的会议,有做工作报告的,有大会发言的,有介绍经验的,也有领导作指示的,这些讲话从内容到形式各具特色。工作报告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篇幅相对较长;大会发言多是介绍某一方面的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篇幅一般较短;经验介绍,应用汇报的口气,介绍本单位、本系统某一方面的工作经验;领导作指示的讲话,主要是从宏观上提要求、作指示。
& G& O2 c1 H: D4 Z; u, K   有些大型的会议,主报告可以长一些,讲得全面一些,充分一些,其他人可以少讲或不讲,如果要讲,角度要新,文字要精炼。现在的情况是,有些人习惯讲长话,动则几十页,洋洋数万言。有时开会,张主任讲了,李主任讲,赵主任还讲,一样的内容,一样的角度,一样的面孔;有长度、没力度,有厚度,没深度,就像毛主席说的“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下面传达,一天都读不完,而且把有用的东西淹没在无用的东西之中,实在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8 |: t! \, M/ z' h7 l$ x7 A
   (四)要符合与会者的职业特点和接受能力  # Q4 |( v; s+ M1 x$ }
   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怎么样,要拿到市场上检验,让消费者去评价,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应视为好产品。讲话稿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质量如何,要看听众的反映,如果听众感到满意,讲到他们的心坎上,并受到教育和鼓舞,这个讲话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不成功的。
4 @, X5 n- t2 u2 v9 P" {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领导讲话要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收到满意的效果,首先,要把握听众的心理需求,讲他们爱听的话,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雨后送伞。其次,要符合听众的职业特点,要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职业群体,是工人还是农民,是学生还是干部。职业群体不同,讲话引用的事例、使用的语言应有不同。第三,要适应听众的接受能力,听众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可以讲得深奥一些;听众文化低,接受能力差,要讲得通俗一些。如胡锦涛同志在6月2日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讲的几句话,既符合讲话者的身份,又符合与会者的身份。面对的听众既是会议代表,又是活泼可爱的孩子,讲话的口气,既符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又像慈祥的爷爷。总之,写讲话稿,一定要适应听众,做到深浅适当、软硬适中,切不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 A/ h1 h1 X) c& n. k     当然,一人做饭百人吃,让百人都满意是困难的。讲话者在一个会议上讲话,可能面前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要适合每个人的口味也是困难的。这里只能照顾多数,而不能苛求让每个人都满意。
9 V' k  y$ a5 Z    (五)要符合不同类型会议的特点  
# K4 N, `* ^/ _7 O     会议的种类很多,有工作会、业务会、座谈会、表彰会、纪念会等。不同类型的会议,讲话稿的内容、形式、角度和语言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能用一个模式。工作会要在总结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涵盖的内容较丰富,标题一般要点名主旨,有的加副标题,正文部分列小标题,有的在小标题下加二级标题、三级标题,语言比较庄重;业务会是研究某一项业务工作的会议,如会计会、税务会等,专业性强,讲话内容要具体实在、便于操作,语言要朴实,可使用专业术语;座谈会的任务是对某项工作进行研究、交流和沟通,讲话的格调比较自由,可以讲认识、讲经验,也可对某项工作提出意见和要求,语言比较轻松活泼;表彰会是为褒奖先进单位和英模人物而召开的,讲话要对受奖者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加以肯定和赞扬,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篇幅一般较短,但要充满激情,能鼓舞士气。
4 H4 s/ D+ ]- l      二、讲话稿写作技巧  " `1 `4 B  d, x" d
      (一)领会意图,把握特点,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 }/ G0 s2 G' |( h
      主题是讲话稿的灵魂,好比人的大脑,可以统帅支配全身。文章的结构、布局,材料的选择、取舍,语言的运用都要为主题服务,受主题制约。就像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转一样。  % l+ \6 R3 I2 }: k
  因此,选择和确定主题至关重要,是动笔之前首先要研究的。领会领导意图,首先要请领导谈讲话的主题,这是大前提,主题明确了,才能谈思路和其他。主题不明确就像一个无头苍蝇,到处乱碰、乱撞,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
+ m0 y0 K$ ~3 _: K    主题的选择和确定,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要根据会议的内容和领导扮演的角色来确定。召开农业的会议,就要讲农业问题,你不能扯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事情。如果一个会议有几个领导讲话,最好在讲话前互相通气,分工明确。张三讲什么,李四讲什么,做到讲话既各有特点,又互相补充,互相照应,相得益彰。防止互相矛盾,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使下边无所适从,又要防止互相交叉重复,给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之感。       0 \! ^5 j  M. ~; Z6 g6 @7 ^
    一般来说,一篇讲话稿只能有一个主题,集中精力把一个问题说清楚,不能搞多中心,就像一个人只能长一个脑袋一样,如果长两个、三个脑袋就变成怪胎了。当然题目有大有小,有的比较宽泛,涵盖的内容多,有的比较狭小,涵盖面较小。除了大型的会议工作报告,总结工作,部署任务,需要较大的题目外,其他讲话题目都不宜太大,太大了就要把篇幅拉长,容易与工作报告重复,而且缺乏高度和深度。以上说明起草讲话稿首先要选准题目,开好口子,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 h4 P% n9 N, [% Y& _; {! L, m      (二)反复比较,精心安排,做到布局合理,层次清楚  3 W/ q$ l$ d* L9 F! [: |
       刚才讲了讲话稿的主题,主题定下来后,就要围绕主题进行谋篇布局,也就是通过构思把讲话稿的骨架定下来,明确文章分几个部分,并列出提纲,然后才能动笔。我的体会是写讲话稿最费脑子的还是构思这个环节,只要把路子搞通了,写起来并不困难。文章的构思需要反复研究,认真思索,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有时要提出几个方案,经过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就拿今天的讲课稿来说吧!先后提出三个方案,开始打算写四个问题,第一、写讲话稿写作的基本原则,第二、讲话稿的谋篇艺术,第三、讲话稿的材料运用,第四、讲话稿的语言艺术。后来考虑摊子铺得太大,短短的两、三个小时难以讲清楚。后来改为两个问题,第一写讲话稿的基本原则,第二写讲话稿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这个问题很大,列了一个详细的提纲,准备展开来讲,仔细一想,依然感到摊子太大,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结果把第二方案又放弃了。现在讲的是第三方案,在写作技巧里不全面讲,只是有针对性的讲几个问题。
/ `; g" Z# b, N! W5 y1 Z    讲话稿的格式比较灵活,不象法定公文那样规范。用什么样的格式要由内容来定,内容决定形式。一篇讲话稿,大体上分开头、结尾和主体三个部分,开头和结尾都比较短,主体部分一般分几个层次和段略,在构思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形式的完美,要注重内容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就是要围绕主题,抓住和解决几个问题。讲话稿不同于教科书,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要面对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要抓住重点,重点就是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它解决了其他问题才容易解决。二要突出特点,如果讲话稿通篇都是共性的东西,就显得平淡、空洞。突出特点就是突出个性,解决个性方面的问题。当然共性的问题也要解决,不解决个性方面的问题,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共性的问题也解决不好。
3 {" g" ~& |# c: W7 g; f8 j2 m+ ~    问题找准之后,就要认真安排和布局,确定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分几个段落和层次,那些该详,那些该略,怎样衔接和过渡,前后如何照应,都要考虑周到。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给人一种严谨、自然、完整、统一的感觉。作为公务活动的领导讲话,主要用逻辑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善于用逻辑的力量去吸引人,感染人和说服人。斯大林称赞列宁的演说有一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这种逻辑力量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一步一步地感动听众,然后就把听众俘虏得一个不剩。”毛泽东同志说过“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部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一篇讲话稿,通常分几个层次,也就是分几个部分,层次与层次之间有并列的关系,也有递进的关系。并列的各层次之间是平等的,是兄弟关系,分层的方法常见的有用   g7 q* r$ O1 z- L2 y  D- H# h
  “首先”、“其次”、“第三”或者用“一是”、“二是”、“三是”来处理。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当讲到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不廉洁体系时,提出三条意见:第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第二,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建设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第三,加强监督制约,形成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
' f0 L, M% @* \6 P& P   要注意材料排列的逻辑顺序,如果违背了这些顺序就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直接影响讲与听的效果。如讲党的建设方面的内容,一般按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顺序组织材料,这三项建设虽然是并列关系,但通常不能随意变更顺序。再比如,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一般先介绍先进典型的情况,然后总结提炼出可以推广的经验,接着阐述先进典型经验推广的意义,最后对如何学习推广借鉴经验提出要求、发出号召,可以看出这类讲话材料是依照典型的发生、发展,经验的产生、成熟和人们对事物认识由浅到深的顺序来组织的。逻辑顺序对于谋篇布局、层次的划分,句子的排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v8 f; O- h9 Y) j: h8 \" R
    写讲话稿要注意前后照应。照应是指文稿的内容前后的关照,协调和呼应。照应能帮助人们了解文稿脉络或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能使文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是体现文稿逻辑关系,强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常见的开头与标题的照应,结尾与开头的照应,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照应等。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开头与标题,结尾与开头照应得很好。/ T3 h) V. J# m! O/ P# e
    (三)广积薄发,反复提炼,做到材料翔实,丰富多彩  : Z6 u6 v1 [( w- C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标签:技巧
 

精彩评论9

正序浏览
秘书老新人 发表于 2015-1-13 23: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对仗的技巧与避忌; @2 O* N% i8 t: Q/ Q/ s7 m" Z! f! T2 ^
王一端
# e. [4 o7 d1 a+ E2 Z" E2 a9 l1 }    对仗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修辞方法,其匀称美、映衬美、音韵美,往往把人带入一个奇妙的境界。明代诗论家谢榛《四溟诗话》指出:“律诗重在对偶”。没有对仗,就不能构成律诗。对仗的水平也体现着诗人的文字修养和思想境界。  {8 ]6 }- K7 w8 i! u$ x9 R
    律诗对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全诗语气雷同、枯燥单调、章法杂乱。其基本要求是中间两联要对仗,主要位置平仄要相对,还有词性相对、结构相对等。" D+ `& T4 `+ r- _) F
    对仗的方式、技巧很多,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形式来分,可分为“工对”“邻对”“宽对”等;按上下两句的关系分,可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自对”“借对”“就句对”“隔句对(扇对)”“掉字对”“叠字对”“双生、叠韵对”“错综对”;按其个别特殊形式分,还有“虚词对”“逆挽对”“联绵对”“截句对”“半对半不对”“末字不对”等等。但是,有的个别形式往往不被认可。我觉得,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十五种,也可以称为“对仗十五式”:
* d# f# G& ~9 i4 m+ t0 Y! |    1、工对。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同小类的名词相对,即同“类”又同“门”,更是工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九日》),“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白居易《杭州名胜》),“雪盖青山龙卧处,日临丹洞鹤归时”(刘禹锡《骂姑山》)等,都算工对。工对时,五律因字少,较易实现;七律因字多又表意较复杂,则比较难。
) b+ k2 j# R) K; O# K+ f) D    2、邻对。“邻对”是邻近的事类,即同类不同门、甚或不同类的名词相对,如天文对时令,地理对宫室,颜色对方位,同义词对连绵词等。它虽比“工对”稍逊,但仍优于“宽对”,且大大拓展了思维空间,增加了可用词汇,给律诗增添了相当大的活力。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陈子昂《春 夜别友人》),都属于邻对。
+ X& u. _) Z  u
7 |0 l/ c2 `4 C    3、宽对。“宽对”与“工对”相对而言,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词性相同、句型相同,即可构成对仗。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更宽一些。如“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便是宽对。如果再宽一点,就是“半对半不对”。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陈子昂《送魏大从军》)等。 这种对偶多用在律诗的首联。: K' J3 d* X7 P6 n; g
    4、正对。“正对”为上下句的意义相向并立、相互补充、相互烘托、相互和谐的对仗。如“映阶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诗句,两句都是描写同一地点同一节侯的不同景物,互相映衬,便为正对。又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鲁迅《自嘲》),也属于正对。古人认为:“反对为优,正对为劣。”所以诗人们是尽力避免的。; g8 ?" a8 _6 ^" f! ?7 n. \
    5、反对。反对为出句和对句意义相反相映、对立统一之对仗,犹如夫妻关系。如“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其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等,都属于反对。反对具有强烈对比、映衬的作用,揭示矛盾尖锐,表达爱憎分明,形象对比强烈,诗意更为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是诗人们的孜孜追求。8 `& w/ g8 i' {
    6、流水对。“流水对”又叫“串对”,是指两句一意相贯,前后不能颠倒的对仗。它的上、下两句的意思是延续的,两句只可连贯起来理解,不可分割,次序不可颠倒,像水顺流而下,故称流水对。如“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杜荀鹤的《春 宫怨》),“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沾名学霸王”(毛泽东《人民解 放军占领南京》等,便是流水对。流水对一气呵成,语意连贯,如行云流水,可增强诗的艺术感染力。
$ s1 [1 |" _/ q4 ]) w( y% j) U3 n    7、自对。对”是指当句用平行语先自对,然后两句再相对。即使两句之间某些字对得较宽,亦堪称为工对。这样的诗句色彩和意境丰富,可选的词汇也增加了。如“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王维《重酬苑郎中》),在出句中,“草”与“木”对、“雨”与“露”对;在对句中,“荣”与“枯”对、“乾”与“坤”对。两句之间又互对。又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句中自对而又互对。% B8 n5 d( U8 v* c$ c) n' A  T
    8、借对。“借对”又称为“假对”,是对仗中的特殊类型,也就是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构成工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便是借对。
# I: U8 u+ v6 w  k, I    9、就句对。就句对又叫“当句对”“句中对”,就是在同一句中的词语自成对仗,同时又与另一句成对。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其中“吴”“与“楚”、“东”与“南”、“乾”与“坤”、“日”与“夜”,分别构成同类对,同时两句又构成对仗。又如“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等,都是就句对。“就句对”要比“工对”的功夫还要深。要学好就句对,须掌握名词的门类系列,具备工对功底。% L. y/ o1 D% P4 _0 k% }6 s
    10、隔句对。隔句对又称“扇面对”。它指四句组成的两个对仗,与一般结构不同,它第一句跟第三句相对,第二句跟第四句相对。也就是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像扇面一样。如“我随鵷鹭入烟云,谬上丹墀为近臣;君同鸾凤栖荆棘,犹著青袍作选人”(白居易《酬刘主簿》,便是隔句对。隔句对在诗中不多见,而在词里面,如《沁园春》《望海潮》等长调中却是常见的。
" m$ ^3 G% b3 F1 k) t/ o* Z    11、错综对。就是在一联中相对称的字或词错了位。如“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始闻秋风》),这一联中“君”与“我”对称,但错了位置。“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毛泽东《吊罗荣 桓同志》),这一联中“大鸟”与“老鹰”对称,但也错了位置。有的对仗错位不只一字、一词,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这一联中以“六幅”对“一段”,以“湘江”对“巫山”,都错了位。诗人所以用错综对,或是为了押韵,或是为了句顺,,或是为了迁就平仄。( j+ D6 B$ ~2 W- d9 p( _3 g
本文隐藏的内容# g- u. k% ~% P" W3 s
- E+ C/ D+ `% a
    12、掉字对。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并上下联对仗。这种对仗也是古诗中常见的,特别是杜甫,更是掉字对的大家,如他的“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出句中的两个“花”字与对句中的两个“鸟”字相对。又如“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两个“自”字与对句中的两个“相”字相对;“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白帝》,出句中的两个“马”字与对句中的两个“家”相对;“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出句中的两个“峡”字与对句中的两个“阳”字相对等。掉字对同时也是“就句对”,是“同字对”与“就句对”的结合,所以更能增加对仗工整的气氛,同时读起来朗郎上口,显示其音律美。
9 H$ I/ l5 y& q& w    13、叠字对。叠字对又称“连珠对”,就是在联句中使用叠字。如“晴川沥沥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其中“沥沥”对“萋萋”、“潇潇”对“滚滚”、“漠漠”对“阴阴”,都属于叠字对。古诗中叠字对是常见的。叠字用好了,并合乎平仄,则表情达意韵味深远,状物描景绘声绘色,朗读吟诵掷地有声,不失为一种很好对仗方式。5 _& W) ?/ Q/ X" ~, G8 `2 C$ P
    14、双声、叠韵对。声母相同的连绵字叫双声词,韵母相同的连绵字叫叠韵词。例如“彷佛”两字的声母都是“f”,这种连绵字就叫双声词;“淅沥”两字的韵母都是“i”,这种连绵字就叫叠韵词。双声词互对叫“双声对”;叠韵词互对叫“叠韵对”。    如“零落槿花雨,参差荷叶风”(许浑《寻周炼师不遇》),其中“零落”和“参差”都是双声,这种对仗就称为双声对;“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鲁迅《悼柔石》),其中“依稀”和“变幻”都是叠韵词,这种对仗就称为叠韵对。3 C* c4 F$ p8 ^1 }
    15、虚词对。就是虚词对虚词之对仗。如“贾公竟行矣,邵公泪泫然”(张籍《奉和陕州十四翁》)“处世心悠尔,干时思索然”(李群玉《春寒》),“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    鸡”(杨万里《虞丞相挽词》),其中“矣”对“然”、“尔”对“然”、“矣”对“哉”,都属于虚字对。虚字对或直抒胸臆,慷慨悲壮,或太息低吟,委婉深沉,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1 m/ E0 G9 t8 @, }- `) i+ G" ?    对仗有技巧,也有避忌。主要有四种:5 i6 h8 b) t, i0 z* I" u# [- A
    1、合掌。所谓合掌,就是同一联的出句和对句意义相同,即同义词相对。如“千忧集日夜,万感盈朝昏”“日月如梭逝,光阴似箭飞”,其中“千忧”对“万感”、“日月”对“光阴”,都属于合掌。常见的合掌:有字合掌,如“红娘”对“赤子”之“红”与“赤”;有词合掌,如“观”对“视”,“渝州”对“重庆”;有词组合掌,如“到长城”对“临紫塞”;有句合掌,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红楼梦香菱诗)等。作诗讲究言简意赅,力避内容重复,所以诗家视“合掌”为大忌。
- f- X: T5 x$ d    2、出句对句对仗结构雷同。即对句方式与出句方式完全相同。如“红旗高举跨时代,观念更新促大潮”“法度常抓循轨道,宏篇续写领风 骚”,都属于上下联结构雷同,显得词语结构呆板,所以诗人极力避免。4 X+ e& ]. s6 i5 Y5 u" a
    3、颔联颈联对仗结构雷同。又叫“同律”,指颔、颈两联句式相同,即节奏、结构雷同,两联四句都成一个模式。如“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两联四个句子皆为偏正名词+动词+偏正名词组成的二一二句式,缺少变化,故而犯了同律。因此作诗时,二联之内容及句法,皆须有所变化,特别要注意两联中谓语(形、动词)所处的位置不宜相同。
  M# q, `0 D) a. o9 W4 k+ X. M    4、同字对。同字对指对仗中两句出现同字互对之病,如“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等。( C& ]0 J  @* d; n
    此外,对仗还有有轻重不当、畸形不整、左右相撞、属人属物、连上连下、拼凑成对等避忌,都应引起注意。
 
362265560 发表于 2015-1-21 10: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加强监督制约,形成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
 
362265560 发表于 2015-1-21 10: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加强监督制约,形成正确行使的有效机制
 
许盼 发表于 2015-1-21 14: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讲话稿要注意前后照应。照应是指文稿的内容前后的关照,协调和呼应。照应能帮助人们了解文稿脉络或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又能使文稿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相辅相成,是体现文稿逻辑关系,强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ts老张 发表于 2015-1-28 19: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积薄发,反复提炼,做到材料翔实,丰富多彩  & V/ R0 k+ e8 p5 A! U0 J7 r+ v  i
 
云鹤 发表于 2016-3-8 18: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注意材料排列的逻辑顺序,如果违背了这些顺序就会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直接影响讲与听的效果。如讲党的建设方面的内容,一般按照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顺序组织材料,这三项建设虽然是并列关系,但通常不能随意变更顺序。再比如,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一般先介绍先进典型的情况,然后总结提炼出可以推广的经验,接着阐述先进典型经验推广的意义,最后对如何学习推广借鉴经验提出要求、
 
菜根铭香 发表于 2016-3-11 00: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使用的方法介绍,学习了。感谢。
 
漫步人生1 发表于 2016-8-9 11: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学习方法,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784041582 发表于 2023-3-15 0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广积薄发,反复提炼,做到材料翔实,丰富多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7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